《三亚落日》教学设计关于《三亚落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三亚落日》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短文。
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四、五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课文语言清新,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本课可侧重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功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帮助学生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已不再陌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的推敲能力,但对于南方三亚的自然风情尚缺乏感性的认识。
因此,教学中采用现代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一个有效的环节。
再者,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也能利用网络社区的论坛等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
四、教学媒体设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浏览信息,并通过科建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广播、监控、求助等功能进行交流。
(1)提供搜索引擎,帮助学生搜索资料。
(2)开放论坛,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遇到困难可以发帖求助,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共同解决。
(3)屏幕广播,把优秀的观点通过论坛和屏幕广播的方式展示出来,共同赏读。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分析本课学习注重教与学相融合,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协作性学习相结合。
1、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通过设计的powerpoint(结合具体的课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并引导学生通过自由上网查找资料,开展课外阅读和课题研究,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2、小组协作学习:对某一问题经过学生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全面认识,体现协作性。
如学习“三亚日落的情景”时,学生通过科建多媒体教学网络,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教法设计:1、复习,情趣导入:以课文中心句为切入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进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三亚风光”系列图片为引子,图文结合,学习第二段课文。
首先出示“三亚风光”总图,结合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其次,通过屏幕广播“白鸥”、“椰子树”、“细沙”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悟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再者,通过朗读,品味课文余音。
3、通过系列文字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第三段。
这段课文是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通过设计对比式的文字片,引领学生咬文嚼字,逐步品味作者表达的内容、情感、手法,认识写法、积累语言。
在实际操作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4、阅读结尾,情感升华。
学习本段是全文的归结,以“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为话题,让学生利用科建多媒体教学网充分释放自己的理解,掀起阅读的高潮。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行至结尾,仍留有余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网上搜索、欣赏优美的“三亚风光”及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因特网络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学习评价设计1、测试的形式和工具:(1)课堂问答交流,朗读、网络展示(2)评价量规2、评价量规:(1)理解课文第二段内容,根据课件内容,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展开描述并在网上交流(20分)。
(2)在对比文字片的引导下,认识作者笔下的夕阳的“孩童”、“灯笼”、“跳水员”等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积累并应用语言(20分)。
(3)利用网络,熟练展示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语段)及与同学交流观点(30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分)。
(5)利用网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收集“三亚落日”的图片、影象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评议等(10分)。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美景的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揭题、读题。
2、播放录像,简介三亚。
老师动情地描述: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那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在蓝蓝的海面上轻轻掠过,挺拔俊秀的椰子树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许多游客都到这欣赏落日的美景。
[我们这里的学生对三亚毕竟是陌生的,教师通过录像,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激发学生对三亚的向往之情,也为下面对“落日的美妙绝伦”的理解作了铺垫。
]3、导入课文。
看得出,同学们都喜欢三亚的美景,那里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
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清字形。
同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全文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的美景?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
(1)、全文中心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2)、作者把落日比作了“孩童――灯笼――跳水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落日的全过程。
[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也初步感受了落日的美]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说给同桌听,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引导想象。
(1)、你是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引导学生抓住“活跃”、“光焰柔和”、“轻快、敏捷”这些词语想象画面。
)(2)、大家谁见过落日?除了课文,还可以联系见过的落日想象画面。
(3)、想不想亲眼看看课文中描述的画面?(播放录像)眼前的画面美吗?美在哪里?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如“美妙绝伦”、“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抓住“落日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因词思物,既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感受,又理解了重点词语“美妙绝伦”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三亚落日的景象美妙绝伦,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自己先准备一下,等一会我们要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赛朗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集体配乐朗读第三、四小节。
[教师充分发挥范读的`效用,用有感情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了文章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循声悟情。
]5、三亚落日的确够美的,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请同学们用“三亚落日,你!”的格式说一段话。
五、活动设计,课外延伸。
1、画一幅你喜欢的落日画面,并为画面配上解说词。
2、开展一次“落日”画片展。
[知识向课外延伸,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设计理念]我设计这节课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整节课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想象画面”“美读课文,体会情感”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对读、赛读、评读、练读、美读,体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朗读氛围,增强了朗读的效果。
2、形象感受,因词思物。
教师通过录像提供的视听形象,多角度启发学生想象。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注重小组内的分工,了解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强调集体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成果进行评价,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设计以此为立脚点,强调阅读的个性化,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独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积累的前提下有所表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及景物变化的方法。
3、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创造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具准备]水彩笔、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
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遍。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在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伴奏下,教师美读全文,并要求学生)1、标段落号。
2、喜欢的段落前做个记号。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要求: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抄写练习。
1、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溅、盏2、学生在下发的作业中描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学生根据有关段落作画。
(要求学生用简笔画作图)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5、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
(最好要读出作者在细沙上行走的感觉以及作者的感受)(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①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③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动、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按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学生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
(教师简要指导)2、学生试演。
(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3、出现学生讲的不熟练的地方,让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4、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学生带上导游证5、在多名学生中评选海南三亚十佳导游,并现场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