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2013年上半年《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中山大学2013年上半年《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复查测验提交: 2013年上半年《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问题 1得 4 分,满分 4 分10《郑伯克段于鄢》中详写的是() 答案所选答案: D 置姜氏于城颖的原因问题 2得 4 分,满分 4 分12《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散文著作?() 答案 所选答案:B 语录体问题 3得 0 分,满分 4 分17下列属于孔子的自我评价的是() 答案所选答案: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题 4得 4 分,满分 4 分34《乐毅报燕惠王书》选自() 答案所选答案:A《国语》问题 5得 4 分,满分 4 分40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然后得出“客何负于秦哉”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答案所选答案:C归纳法问题 6得 4 分,满分 4 分111最能体现《朋党论》主旨的语句是()答案所选答案:C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问题 7得 4 分,满分 4 分115《六一居士》的作者是()答案所选答案:D欧阳修问题 8得 4 分,满分 4 分123苏轼《留侯论》是围绕谁来展开论述的?()答案所选答案:A张良问题 9得 4 分,满分 4 分140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的是()答案所选答案:D黄宗羲问题 10得 4 分,满分 4 分143《曾国藩家书》选中,曾国藩认为什么是败家之道?()答案所选答案:C骄佚问题 11得 4 分,满分 4 分166“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答案所选答案:B培根问题 12得 4 分,满分 4 分170《说学》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答案所选答案:C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问题 13得 4 分,满分 4 分185《曹操煮酒论英雄》中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答案所选答案:D刘备问题 14得 4 分,满分 4 分173从文体上看,《世说新语》属于()答案所选答案:A小说问题 15得 4 分,满分 4 分197《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住在潇湘馆的是()答案所选答案:D林黛玉问题 16得 4 分,满分 4 分19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是()答案所选答案:B《聊斋志异》问题 17得 4 分,满分 4 分201《风波》选自哪个小说集?()答案所选答案:C《呐喊》问题 18得 4 分,满分 4 分208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是()答案所选答案:C莫泊桑问题 19得 4 分,满分 4 分220《苦恼》中的主人公是()答案所选答案:A姚纳问题 20得 0 分,满分 4 分239《哈姆雷特》中,娥菲丽娅所说的“朝廷人士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史上的镜子”指的是()答案所选答案:A王权问题 21得 4 分,满分 4 分232《西厢记·拷红》中主要塑造的角色是()答案所选答案:D红娘问题 22得 4 分,满分 4 分225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闻名的作家是()答案所选答案:B欧·亨利问题 23得 4 分,满分 4 分2在《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孟子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答案所选答案:C演绎法D归纳法E对比法问题 24得 4 分,满分 4 分3庄子在《逍遥游》中,将休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称为()答案所选答案:C至人D神人E圣人问题 25得 4 分,满分 4 分10下列议论文中,以驳论为主的是()答案所选答案: D.《朋党论》E.《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择:1.南宋时期儒学大家朱熹把《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称为“四书”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对新兴的五言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宋元小说中文学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话本是小说4.在宋元话本中,说书人为了稳定先来的听众和等待后来者,会先讲一个小故事,在体制上这个小故事称为头回问答:1.风雅颂。

《诗经》按音乐的类别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2.孔子的诗学。

孔子对《诗经》评价很高。

他概括《诗经》的内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的传授。

《诗》从汉朝起被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经》是由毛公所传的《毛诗》一、简要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答: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指音乐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表现手法的区别。

这三个概念是中国古代学者对《诗经》技艺的精湛概括。

《毛诗注疏》郑注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宋代朱熹则排除政治意义,纯粹从技术上加以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说,赋即直接描述事物、叙述事情,《雅》诗、《颂》诗中多用这种方法,《国风》中则较少使用。

比就是比喻,《诗经》中比的运用很普遍,有的整首诗都是比物,如《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是《诗经》中的著名例子。

兴即触物兴词,从一物联想另一物。

“兴”的运用分两种情况,有的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无关,只用于调节韵律;有的兴句则与下文有内在联系,起渲染、比附或者象征作用。

如《桃夭》以“桃之夭夭”起兴,可谓写实,但也是新娘容貌与心理的暗喻,并烘托结婚的气氛。

而“有蕡其实”“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婚后多子多孙、家庭繁昌的期许。

由于比和兴有时难以严格地区分,后世往往比兴合称。

赋、比、兴的区分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在《诗经》中往往交相使用。

总体而言,赋是基本手法,可以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而比、兴是为使本事和感情表达得更为形象。

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极为常见。

二;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圣经》己所欲,施于人,交相对映。

《圣经》乃情爱的宗教观,主动、热情、舍己救人,而较难做到。

《论语》乃实用理性的人性观,节制、冷静,而较易遵循。

这条戒律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其实也可作为现代社会某种公共道德的传统资源,即个体均生活在一个平等、独立、以契约关系为原则的群体环境中,尊重别人即尊重自己,这甚至可以无关个人的修养,而只是一种社会规约,即社会性道德之由来。

三;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答:“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由孟子的以上言论,可以认为孟子的性善即是心善。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乍见”二字,说明在此一情况之下,心未生理欲望的裹胁,而当体呈露,此乃心自身直接之呈露。

而此心自身直接之呈露,却是仁之端也,或义体智之端。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数句,是说明由此心呈露而采取求助行动,并非有待于生理欲望之支持,而完全决定于此一时呈露之自身,无待于外。

由此可见四端为人心之所固有,随机而发,由可证明“心善”。

孟子便把这种“心善”称为“性善”下面这段话,更是以心善证明性善:功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已。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经》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我有则;民之秉彝,故好是懿德。

”四;试论建安诗歌的特点。

(结合课本182.183,辅导70.)答:(1)东汉末年的动乱既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他的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影响很大,曹丕、曹植以及王粲等建安七子都不甘以文士自居。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习用,“悲风”是建安诗歌常用的意象,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对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疫病流行,除此之外,文人还常因不同政见而被杀。

面对短促而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常常感慨生命短促,功名未立,希望有机会能建功立业,例如曹操的《短歌行》。

也有努力突破天命束缚,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渴望,例如曹操的《龟虽寿》。

这体现出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学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建安诗人多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愿意效法先人,而是独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诗娟丽婉约,曹植则“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4)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然而,纵使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仍能够正视苦难的社会和人生,勉励自己和他人惜时如金,建功立业,这是建安风骨不朽的精神内核。

(以上四点为时代特征,还需自己结合课文理解作答)五;《虬髯客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虬髯客传》以其鲜活生动、极富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成为晚唐豪侠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作品以隋末乱世中,司空杨素的宠妓红拂慧眼识英雄、夜奔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叙写了二人与豪侠虬髯客相识相交,后者身怀天下大志,但和李靖、红拂到太原见到李世民后,深为折服,最后虬髯客慨然辞别,前往海外图谋帝业。

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言行和细节、场面的精妙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三人鲜明的形象,红拂的明慧机智,李靖的沉着英武,尤其虬髯客的剽悍大气、慷慨豪放,均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三人不像一般侠士,飘荡江湖为心系个人恩仇,也不以显露非凡武功相衿。

天下将乱而心不乱,他们纵观天下,以对时势的清醒认识、对未来的明智抉择,展示出大侠的胆气和精神境界,卓尔不群极具英雄本色,由此三人被后人誉为“风尘三侠”,也成为小说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