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优秀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
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一)初步认识圆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
(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
(学生动手画圆)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
(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
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要点:(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强调在同一个圆里)(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强调在同一个圆里)(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
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二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自主学习:1、填空: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连接()和()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并且()的()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探究一:完成学习卡探究二: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的长度。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一)基础题(必做)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直径是半径的2倍。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
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
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
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圆的认识》教案篇四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修订本)第115—118页。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做”圆、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的圆,有向日葵的花盘、荷花池中的莲蓬、平静水面的圆形涟漪……谈话:从我们欣赏的这些美景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这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为制造的圆,请你举出实例,好吗?(学生举例)质疑:(出示圆形喷泉水池图片)看了这个圆形喷泉水池,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关圆的问题。
(板书课题)【评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合作探究1.“做”圆。
,谈话:请大家先在小组里商量,然后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圆。
(材料有:图钉一枚、绳子一根、铅笔一枝、吹塑纸一张、剪刀一把。
)(1)展示学生“做”出的圆;(2)让学生汇报“做”圆的方法;(3)交流“做”圆的关键。
小结:“做”圆的方法是先在绳子的两端各拴上图钉和铅笔,然后把图钉固定在吹塑纸的中央,拉紧绳子用铅笔围绕图钉画一圈,把它剪下来,就“做”出了一个圆。
其中关键的步骤就在于不仅固定的图钉不能移动,而且转动时一定要拉紧绳子。
【评析:利用提供的材料动手“做”圆,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了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同时明确了图钉固定点到铅笔画出的圆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画圆。
提问:画圆的工具是什么?你会使用圆规画圆吗?请大家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出两个圆,并说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思考:如果要求画出的圆是同样的大小,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小结:只要把圆规两只脚分开的距离保持一样长,那么画出的圆一定同样大小。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和感受,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特征。
谈话:请大家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这个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提问:把对折的圆展开后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必要时引导:几条折痕在圆中心会怎样?几条折痕的长度怎样?翻开课本第116页,看书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2)一般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呢?(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组织交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