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写作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以适切的方式,让写作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提高孩子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

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老、旧、虚、拼、模式化、负担化现象,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诸如游戏、绘本等,并联系实践教学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力图创设有效情境,结合学情,采用化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潜能,切实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对情境化教学的设计、课型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绘本情境体验;游戏情境体验;教学依据;策略一、创设绘本情景体验,积累习作资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推崇“我手写我心”,强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生层面因缺乏生活发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信心,害怕写作;教师层面以师者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作,使作文缺少童趣、童真,假、虚现象不可避免,情已辞难发,语言僵硬,少灵动;教材层面主题安排习作,习作基本功训练很难做到循序渐进,习作教学缺乏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的有序性。

习作教学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如果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

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

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

儿童天生就喜欢幻想。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写作因想象而抹上了更多个性、灵性的色彩。

而绘本习作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天马行空任驰骋”的乐园。

在习作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真实生活体验和感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绘本的很多功能,都亟待我们去深度开发。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

事物转化为观念、情感,再到书面言语,这个过程,需要现实生活,也就是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通常就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表象,没有表象或者同一表象在人脑中的印象不深刻,大脑储存的质量不高,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丰富情境创设,让学生有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大脑的信息储存量就会提高,如果将绘本走进学生,孩子的眼睛在色彩斑斓的图片面前自然会变明亮,对图画反应也将是最灵敏的,探寻渴求图画的过程,就是视觉到心灵表象认知的过程,大脑就有了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

有心理学家指出——当生命从童年开始之时,个体的视觉发展和艺术感受也就从儿童开始了。

此时,如果我们让孩子们看到美好的图画,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与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式的思维能力。

所以当孩子们走进充满变化又互相连贯的图画中,最终会在图画的情境中,在视觉的触动下去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与生命哲理,悄然完善着孩子们不断成长着的心智和审美感受能力。

可以说,绘本在儿童的心灵成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将绘本引入我们的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兴趣,提供想象、联想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观察和写作。

如我执教的作文课《雪人》。

上课伊始,让学生谈下雪后最喜欢干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堆雪人的共鸣之下,我出示《雪人》绘本,学生一下子被图片吸引了,一场大雪,一个雪人,是很多北方孩子都会有的快乐记忆,只是我们的雪人,这么富有生命力,这么有感染力。

初次登门的雪人,打招呼,握手,脱帽……像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参观房子时处处好奇的样子又像个顽皮好奇的孩子……男孩和雪人开心的参观,游戏,而且还美美的吃了一顿大餐,男孩做了一次完美的主人,好好的招待了雪人。

而雪人也回赠了男孩一次难忘的旅行,迎着飞雪飞翔的感觉一定很好,穿越城市的上空,迎接第一缕朝阳,在太阳升起前,他们回到了家,雪人挥手再见,屹立在门前,男孩在父母发现前上床睡觉。

第二天的早晨,男孩迫不及待地去看雪人,可雪人已经融化。

看似结局有点伤感,虽然雪人消失了,可留在男孩心里的雪人永远不会消失,那是一个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记忆。

我想男孩会相信,某一天,雪人会回来的!整本书,画面优美,清新,人物的形象生动细腻,许多细节更显作者的用心良苦,男孩出门堆雪人和给雪人拿帽子围巾时都有征求妈妈的意见;雪人进门时的握手打招呼;男孩对雪人远离热源的提示;两人吃过大餐后,还贴心的把碗碟收拾干净等等……都为孩子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样的男孩和雪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绘本的魅力尽显无遗,最后孩子们以《雪人》为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后,完成了一次很不错的习作。

还有绘本《我妈妈》----安东尼·布朗图画里的妈妈身着睡袍、脚蹬拖鞋,不过妈妈的睡袍像是一座花园,拖鞋则是粉红色的,这种家居式的打扮,极具亲切感。

相对于象征爸爸的太阳图案,用来象征妈妈的是红色的爱心,爱心和花朵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中。

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样妈妈,也都希望有这样的妈妈,这正如英国《妇女界》所称许的那样——“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每一个看过的妈妈都会喜欢这个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妈妈,孩子们于是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妈妈,一位学生这样写的:我有一个无私奉献,万能的妈妈。

她真的很棒,她是一个神奇的画家,他有灵感,有才华,有想象力,她还是一个全世界最强壮的妈妈,每次那么多的东西一个人提回来,我妈妈不只会这些她是糕点厨师会给我做许多香喷喷的蛋糕和美味无比的饭菜,还会把自己画的跟小丑一样逗我开心。

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妈妈让我想起了一首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的妈妈还有许多分身,有时凶猛,有时可爱,有时慈祥,有时像天使一样甜美,有时还大发雷霆。

我妈妈真的很棒,她像蝴蝶一样美丽,像小猫一样温柔,像沙发一样舒适,我的妈妈真的真的非常棒,不管我的妈妈是个电影明星,还是个大老板,她都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超人,常常逗我开心。

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而且是永远的爱我。

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绘本带来的是丰富的表象,生成了更多的观念和情感,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主题式绘本作文课。

我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同一主题下的绘本习作教学,如童话、自然现象,还有实践式绘本作文,编排绘本剧、举行绘本故事会,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作文素材,让学生快乐作文。

二、创设游戏情境体验,体验在先,有感而发。

情境化创设,我们还主张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游戏过程中创设情节和环境。

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实心灵体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的驱使,就会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有意注意,从而调动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达到“以情激趣”,促成学生主动习作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着自身内部知识的结构。

换言之,学生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学生主动获得有益经验的物质环境,体验了游戏的快乐,习作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们可以利用音乐渲染创设游戏情境,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可以渲染气氛。

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情境、情绪、情感,选择不同节奏、不同类型的音乐融入游戏中,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游戏情境,执教的《抢凳子》情境化写作中,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游戏,我选择了节奏感强的《远走高飞》歌曲,宣读了游戏规则后,孩子们以小组初赛和每组冠军参加决赛的方式,中间进行采访孩子们的感受,孩子玩得非常投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展,最后在完成习作中,真的是做到了情动辞发,体验在先,自然也就有感而发。

分享一篇学生佳作:(课堂乐翻天——瞧,我们班热闹非凡,以前沉寂的课堂突然激动了起来,我们在干什么呢?接下来你就会知道了。

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抢凳子,规则是请一个小组上台,其中有一个同学不拿凳子,然后大家听着音乐围绕着凳子跑,当音乐停止时,大家就开始抢凳子,谁没有抢到,就被淘汰”。

好,现在开始比赛!比赛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一轮接一轮的晋级。

我情不自禁地吟咏一首古诗“歌声与比赛齐开,欢笑与掌声共鸣”。

经过激烈的比赛,共产生了8为“精英”,老师采访了他们问“比赛胜利的心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激动、有的说开心、有的说没感觉、有的还说到现在腿还在抖个不停,这让我们开怀大笑。

晋级比赛输了的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赢了的兴高采烈,开心无比。

就在同学们沉浸在快乐中,老师又说:“你们都别高兴的太早了,接下来要进行冠军争夺赛了,比赛规则还是一样的,8位精英分成两个小组进行PK,最终产生冠军”。

比赛再次进入了高潮,经过激烈的争夺,最后只剩下王鑫琳和王文龙了。

他们俩人个个磨拳擦掌,毫不示弱。

在争夺中,老师灵机一动,点下了鼠标,音乐戛然而止。

王文龙没有反应过来,被反映迅速、身手敏捷的王鑫琳抢走了板凳。

王文龙出局了,无精打采的坐回了自己的板凳上。

老师宣布“冠军是———王鑫琳!”王鑫琳得意洋洋,开心极了。

老师问:“同学们,谁还没有玩游戏?”,同学们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老师还有您没玩。

老师微笑了,我从老师的表情里看到了辛苦。

我想比赛的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赛过程中的快乐。

而且成功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状态,在为一件事情努力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成功了,虽败犹荣。

)这是一篇分享习作,这位孩子简直就是文字小天才,对偶句的创编,简直就是妙笔生花。

学生抓住瞬间的感受,创设这种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感知,指导学生观察,丰富表象,促进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