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仪式。

呼吸凝结,空气已停止流动。

然而永恒的爱情在楚雁潮为韩新月的坟墓试坑中得到升华,并瞬间获得永生。

面对心爱的人的死亡,亲身经历的人总是撕心裂肺的心痛。

身边有不少穆斯林的朋友,我对他们的印象,是虔诚,他们对信仰以及生活的态度,让我脑海中浮出这两个字。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执着,他们对自己正在追逐的一切总是难以割舍,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曾经觉得太过执着的人总是活得那么苦,因为他们不愿放下心中的执念,让它操控自己的情绪与思想。

但今天突然觉得,也许,生命中有那么一件事情值得让自己不惜一切去执着地追逐,也是另一种幸福。

就像这本书里,每个角色都有执着的一面,也许换来了遗憾,但是否无怨无悔,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吧!这本书,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立体,很真实,很鲜明,读起来无意中会注入一些身边人的影子。

韩子奇,新月的父亲,有着一生的悲情。

拜师学艺梁亦清,少年轻狂成玉王。

为玉避难赴英伦,十年流落在他乡。

而那时,结发之妻梁君璧,带子年幼两茫茫。

读到此处感觉异常的凄凉悲伤。

人生总是充斥着无奈,孰为鱼,孰是熊掌。

取舍间就看清了韩子奇的一生悲凉。

梁冰玉,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从小对韩子奇的懵懂迷恋,使她一生留下众多遗憾。

私奔随奇哥哥到英伦,拒绝奥利弗的示爱,错失了本可以美满的婚姻。

然而,对韩子奇的爱表现出勇敢和坚贞,虽终生无怨无悔,但也埋下了一生的苦闷。

与亲生的女儿韩新月一别之后,再永无相见。

韩新月的人生境遇,美丽而有光焰。

对爱的向往仿佛带有母亲的遗传。

实际这是人人向往的爱情,终因心脏病情而噶然中断。

韩新月在我看来最为可怜。

19岁的年华,生命的最后一刻方知生母。

然而,她又让人敬慕,只因生命中永远流淌着梁祝乐曲的温馨轻旋。

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如盛大的生命乐章,淹没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难。

梁君壁,她是这本书中,对信仰最虔诚的人。

她对传统观念的执着,让她剥夺了儿女追逐爱的权力。

她对丈夫的忠诚,却换回了背叛,促使她对家庭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偏激,因而也一天一天地酿成了悲剧。

姑妈,大半辈子的忠心耿耿,为这个家庭付出一切心血,甚至到死亡的那一瞬间,都为他们保守秘密。

韩天星,他对父母的服从,对妹妹的呵护,对妻子的尽责,都是让我钦佩的。

就算知道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没有揭穿,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他顾及家里每一个人的`感受,坚持地维护这个家。

楚雁潮,他不是穆斯林,他仅仅是执着地爱着一个活着的人,这个人曾经活在他的眼前,然后只能活在他的心中。

风雨中走过的三代人如露如电般一瞬而过,情感的交织,生活的无奈,风月无边不过是起心动念,岁月无痕显得那样无情。

韩子奇对奥利弗的话:年轻时候不轻狂如何成就未来的事业,少年的敢恨敢爱才会无悔无怨。

穆斯林的情感在梁祝的小提琴委婉轻缓的旋律中走向圆满。

这本书,给我上了残酷的一课,它告诉我:到最后,奇迹终究没有发生,命运不会因为你的善良而对你宽容。

生命的终点,总是会到来,也许因为战争,疾病,或意外,在死亡面前,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

那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也许仅仅是珍惜身边的人,做好现在的自己,到那一天,我的葬礼,我就能少一点遗憾,仅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两代人,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两段悲剧,两行热泪。

——题记“人生是一条路,路走错了可以重来,人生可以重来吗?”她,脚步轻踏,一路红尘飞舞,踽踽独行的她,如黄粱一梦过,洗尽铅华,为她的女儿,在她生日那天不负天下。

她迈入阔别二十年的故园,耳边的蝉儿喧嚣着重拾起那些年。

有人来了,玉儿心头一喜。

新月,我的新月!璧儿姐姐呢?奇哥哥呢?你们去了哪里?“完了,一切都完了,新月早去世了,你来晚了!”怀着二十多年的期待和执念不远万里奔赴此地,却被这样的噩耗击垮。

一瞬间,所有的努力和执念付诸东流。

眼泪柔软了她曾经的一身疏狂,从布满灰尘的脸上跌落,击在长草的坟头上,撞击的声音令天地也为之动容。

“新月!新月!妈妈还是来晚了啊!”她声嘶力竭地狂吼着,回答她的,只有咆哮的风和墓碑的阴冷……远处流淌来梁祝的旋律,天上,云雾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不知新月在九泉之下,能否和曲而歌?那些事呢?那些人呢?怀着饱经风霜的脸孔归来,携着笑颊粲然的遗像离去。

追梦而回,方知恍如隔世。

情绵长,命苦短,香消玉殒琴声颤。

寻望故园处,肠断。

人世纷,愁绪乱,滚滚红尘人羁绊。

重走来时路,已难。

一个人看似坚强了多久,却又被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把玩了多久?他们是否知道,稍微走错一步,就会被它拍得粉身碎骨?也许我当时不那样做,也许我不该意气用事,也许我应该先想想再下决定……但,时光的冷峻,在于它永远不给你后悔的机会,并且只能把也许永远置于也许。

你永远没有抱怨自己命运的权利,只恨自己薄如纸,脆如花,担当不起命运无常。

谁又知,造成这悲剧的,仅仅是韩子奇和玉儿当年铸成的一个大错?新月的出生并没有给她的父母带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如果韩子奇出于有妇之夫的责任没有接受玉儿的爱,也就不会降生新月,他和璧儿也不会决裂,两姐妹也不会从血浓于水变得反目成仇,也就没有了新月和楚雁潮水晶般纯洁却脆弱的爱情悲剧,更不会亲眼看着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英年早逝,最后郁郁而终。

“如果我们不曾相见,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恋;如果我们不曾相误,我们就不会彼此相负。

”面对人生中多少错爱,仓央嘉措叹息出这样的感慨。

没有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便不会曲终人散……使我最动容的是新月与楚雁潮天地可鉴的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睥睨天下傲狂;她,柔情似水,纯真无瑕,看淡尘世浮华。

她生病时他寸步不离,她驾鹤西去他静候归来,琴声传自遥远的天堂,纵使阴阳两隔,也要相思凝望。

你曾扬言要饮遍世间所有的美酒,最后才发现白水最长情。

他们的爱情,不就是一碗淳朴却回味无穷的白水吗?淡淡的,暖暖的。

最美的爱情莫过于阴阳两隔的忠贞不渝,等来世,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便是穿越两界的肺腑之言!时光蹉跎了记忆,命运模糊了过往,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

命运虽能摧毁人的肉体,但爱终究会在孤坟上渐滋渐长,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一些东西不可挽回,另一些却永不磨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

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

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梁君璧,她与韩子奇之间是基于三年朝夕相处的亲情后,又经历了三年“背叛遗弃”,而又重聚的刹那产生的火山爆发式的爱情。

她需要他,那个破碎得只剩下三个女人的家需要他。

他韩子奇从流浪而来,为了报答师傅的收留、授艺和养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则视他为困苦时可以依靠的宽厚得肩膀,落魄时能够重振家业的脊梁。

他与她结合了,现实的结合。

她的决定没有错。

虽然她是个穆斯林,虽然她有了坚强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发着作为长女——中国式长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稳重,能坚忍地撑起一个家庭。

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

她,是个贤良的妻子,同舟共济让他们的爱深厚、纯净,让这个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败而兴盛,让千千万万在水凳上琢了一辈子玉,也同时受了玉器商人一辈子剥削的民间的巧手艺人们重又获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于这种现实的爱情,亦或只是亲情的话,那么,即使是动荡的局势造成的亲人的离散,甚至是丈夫与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够尊重和默认的。

悲剧就在于她太爱子奇,这穆斯林最忠实的教徒,在这现实的爱情中做的却是浪漫的梦——梦想着自己的丈夫永远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远只有她一个。

却不知子奇从来对她只是兄长对妹妹的关爱,只是“长子为父”传统家庭观念下一个男人的责任。

他们的结合,在她是一种爱情的发展,在他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里带着儿子支撑着,坚守着,期盼着。

她以一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激发的坚韧度过了那十年。

因为,她心中有梦。

然而,当日夜思念的“奇哥哥”与不懂事的妹妹玉儿携手站在她面前时,她慌了。

更令她不可饶恕的是,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他们竟背叛了自己,不仅心心相印,还有了骨肉——那个可怜的女孩新月。

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动物。

当她作为长女时,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是那么的沉着坚强;当她作为妻子时,在操持家务和协助丈夫创业中是那么贤良干练。

可如今,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

同为女人,我发自内心地同情着她,为她抱屈,替她悲痛。

为了维护这个家,你咄咄逼人赶走了亲妹妹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个孩子都不放过!怨恨真是条毒蛇,它借这个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个亲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辈子“妈”的那个纯洁美丽,刚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却永远的失去了的孩子。

怨恨真是条毒蛇,它竟让她亲手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毁了儿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经深爱着又用一生愤恨着的韩子奇之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昨晚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实在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应该记录一下我的心情,才不让这个周末白白度过。

诚然从中我了解了一些穆斯林的婚礼习俗和葬礼习俗,还有日常的某些习惯。

但在看书的过程中却慢慢忘记了那是个有着浓厚名族色彩的故事,只觉得新月与楚老师是那么独立的个体,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只有里面的梁君璧充满了回族色彩的人物。

豁达前辈说那是个真实的故事,当她从主人公的路线一路寻找着故事的片段时,听到和主人公有着相当时间接触的人们对他们的故事缓缓道来时,那死去的人物仿佛在她的眼前复活了。

她就好像一个站在当事人旁边的旁观者一样,陪着主人公高兴、难过、痛不欲生……当然文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部分也是作者为了突出主题而即兴发挥的。

好了回到我的世界吧!看到新月一次又一次被她那个妈妈伤害,真心疼,毕竟上一辈人的恩怨不应该报应在这么纯洁的她身上,可是命运的轮盘就是这么写的,她死了是悲剧,活着又何尝不会是悲剧,楚老师应该是爱情的化身,他那么炙热的爱着新月,从来有人得到过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或许这方面她又是幸福的。

虽然我已不像以前那么激进,当我看到韩子奇竟然和梁冰玉在一起时,那一刻我心里气急了,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心,或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在异国他乡流浪,想不清楚那应该是怎么样的心理历程,又怎么样的文化程度和态度观点才能让他们做出这么为世人所唾弃,起码是比较传统的人们是不能接受的,这也许就是儒家思想在大多数人心里的根深蒂固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