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7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1早期经常闲逛书店时,总会看到这本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那时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本舶来品,以为又是翻译自某国外文学获奖作品,因个人偏好的问题经常错过,所以一部盛传国内近30年的名著,说来惭愧,近期刚刚读完。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清末至建国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艺人的人生变迁,恰巧作者霍达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回族穆斯林的血统,于是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的生活以及玉器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民族情怀。

整本书的基调还是较为悲情的,怀有满腔热忱的梁亦清一心想要完成《郑和航海图》的玉雕以示对回族先祖郑和的敬意,最终猝死在了水台上,韩子奇拥有高超的技能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最终获得了物质和名誉地位的极大成功,但却遭受着伦理道德的长期折磨,并遭受着亲历女儿早逝的巨大痛苦。

女主人璧儿一心为了家人,在父亲早逝后努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韩子奇逃离战争时也尝试着维系玉器店生意并守护着家庭,但最终却要面对丈夫与妹妹所生的女儿并在妹妹远离后担任母亲的职责;韩新月,一个如名字般纯洁无暇的女子,初次露面便让人觉得清新、活力,充满了新生的希望,却遭遇着无法与心爱之人相守的命运,最终因先天心脏病早早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读完书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大的不平静,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惋惜,为逝去的人们悲痛,正如小说名字一般,书中多次大笔触描写葬礼,特别是穆斯林特殊的葬礼形式。

在这个葬礼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流露,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民族在礼仪上的区别。

悲伤,总会激发人们前行。

小说创作于80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各民族之间也在更亲密的融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小说传达的是各民族间的和睦与平等,特别是在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脉络上,能够看到作者倡导跨越不同民族的爱情的平等与自主。

当然,在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新月的母亲璧儿,一个坚持着穆斯林固有思维的传统女性,一方面阻挠女儿的婚事,一方面设计破坏儿子的跨民族爱情,最终让儿子选择了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穆斯林姑娘。

一心精心算计的璧儿,却从来不知道,这世间最大的讽刺,是自己一直相守终生的丈夫,一个她认为地地道道的穆斯林,其实本身只是一个汉族人家的流浪儿。

在作者看来,感情的东西,本是不受外在干扰的,特别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迈进新的时代,还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书中人物的命运千回百转,而作者在其中的文学表现手法,现在读来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三代人时空并行的方式,分别表达三代人的故事。

开始读时有些迷惑,但越深入越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读来豁然开朗。

将人物关系层层剖析开来,故事脉络渐渐理清楚之时,竟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之感。

这种表达,即便在当下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不多见的了。

读书会中,我为大家分享了梁亦清与韩子奇初次见面的一小段,主要是对于穆斯林的礼节做了一些分析。

穆斯林,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遥远的群体,大街小巷常常遍布清真餐厅,西安的回民街更是全国闻名,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于是借着读书会大家一起探讨。

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们,有无神论者,有基督教徒,有接触过佛教等等,大家在探讨时还是比较激烈。

但究竟哪个宗教更好,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大家只是简单的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历。

栗子讲到了自己在西藏旅游时遇到的淳朴的藏民朋友们,犹记当时在高原旅行体力不支时当地人主动分享的奶茶。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否信奉宗教,又或者信奉何种宗教,人心都应是向往和平与美好的,坚信真善美,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2《穆斯林的葬礼》很长很长,整整三天,我都沉浸在它的痛苦或快乐中不能自拔。

初次看到他的封面,便被葬礼二字深深震撼,这该是何等的悲伤,才能托得起葬礼的凝重!这篇小说中,最悲情的人物便是梁君璧。

儿时的她,有爱她的父母,有亲爱的妹妹,还有温柔的子奇哥哥,就算双亲去世,还有相依为命的妹妹,韩子奇也是爱他护她的丈夫。

可当丈夫从英国归来,他手中挽着的却是自己的妹妹,她彻底崩溃,她开始变得疯狂。

她遭遇了不幸,她便使更多的人遭遇不幸。

她让最爱的儿子错失所爱,她让活泼的新月含恨而终,相依为命的妹妹与她反目成仇,最爱的丈夫离她远去,珍宝斋的百年基业因她化为灰土。

他的亲人子女因她人生变得一片混乱,可她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怜人呢?其次,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冰玉的自由奔放与新月的活泼灵动,她们是一对相似的母女,都有着新式的思潮,有敢于冲破世俗的勇气,然而,现实却是多么的无奈!冰玉与韩子奇在英国相依为命,找到了命中的真爱,可他们的爱却不被世俗允许,在姐姐的逼迫之下,她只能远走他乡,被迫与骨肉至亲分离。

新月与楚雁潮爱的真诚,爱的热烈,却被楚雁潮的汉人身份生生阻断,他们的爱最终也只能在新月死后无奈画上句点。

韩子奇,终生追逐着玉,为了玉,他娶了自己师傅的女儿梁君壁,为了玉,他不惜拜伪君子蒲绶昌为师;为了玉,他不惜丢下子女独自前往英国;为了玉,他放弃真爱;为了玉,他对妻子言听计从,间接毁了自己和子女的幸福。

他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玉,却不知在这过程中他早已丢失了幸福。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完美,悲情的让人想要落泪。

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便是让我们在悲情之外看到了希望,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亮。

那一个个鲜活而又饱满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那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悲歌,正是对那个时代深情的控诉,韩子奇一生为玉痴狂,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如玉般的纯洁明净的追求。

小说最终以葬礼结束,我想,是否可以看作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盼,黑暗的旧社会在葬礼中必将消失殆尽,光明的新世纪必将来临。

月魂玉魄于百年之外悠悠而来,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感动,深深的思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3第一次接触霍达的文字还是高中年代,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长篇小说《补天裂》,真没想到她是位女作家,文章如此有气势。

《穆斯林的葬礼》被拍成过电影,但据说反响不佳。

那是自然,我认为小说改编的电影一般都会较小说的感染力逊一筹。

这本小说发生的年代跨度在20世纪上半叶,在文革时期打住,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在伊斯兰教的衬染下神秘又理想,在大跃进、文革的背景下人性虽然有所扭曲,但却无法掩饰那深沉、强烈、持久的爱。

小说中的人物,新月是那么的纯洁、完美,她和楚雁潮的爱情是那么地无暇、凄美,在现在这个浮躁,一切以金钱为衡量准则的世界上,显得甚至有些不可能地可笑!但看完我还是无可救药地被深深感动了,好久都觉得自己活在梦里,原来人的感情可以这样的浓郁,让我们平时已经习惯了的快餐式的唐璜般的爱情都无地自容!《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4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著引读开始的。

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的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

终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书店,不匆不忙的买下了这本书。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画面,下面的印刷体打着穆斯林的葬礼这六个黑体字,简单而又透着庄重的气息。

暑假连续几天的绵阴小雨,使我徜徉于书海中,读完这本书,一种肃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倾情的演绎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六十年间的兴衰存亡以及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天生聪颖,为报师恩的韩子奇娶梁君璧为妻,事业之路蓬勃发展,最终成为北京的“玉王”。

抗战爆发期间,他与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

在二战的硝烟之下,韩子奇与梁冰玉竟萌发了爱情,韩子奇从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

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们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透露着缠绵。

已近中年的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了,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也许这是一段不令人许可的爱,也许他们的爱被天下人广为嗟叹,也许韩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缚终究没能约束他。

其实,我很赞赏他们的爱,虽然我不懂什么是爱,也没经历过爱,但是我知道,在爱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尘都是无法阻挡爱的。

尽管是两代人,同样不会阻挡爱情的萌芽。

新月就读于北大,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女来说,也许还不懂什么是爱。

可是梁老师却是对她情有独钟。

当爱情悄悄到来时,一切话语都如此苍白无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

之后,楚老师毫不顾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试想当时的场景,新月那青涩的脸庞,透露出一丝丝的纯真与无知,当听到这番话语时,她是何其的激动与忐忑不安,“老师,我们这是……爱情吗?这是爱情吗?当然,无论新月是否接受,这段爱情始终无法走到岁月的尽头。

他们美好的爱情被韩太太阻止了,仅仅只因为楚老师是汉人,想想都令人无比的心酸。

也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封建的束缚,世人的眼光,就连身份背景都可以成为爱情、婚姻的绊脚石。

更何况他们的关系令人无法揣测。

在我眼里,他们虽是师生,可却不是师生恋,他们的爱情超越一切,超越的过概念,可没想到,始终没能冲破封建束缚的大牢。

他们的爱情是梁君璧无法想象的,她无法体会爱,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这也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悲哀。

韩子奇与梁冰玉,楚雁潮与新月,他们的爱是无比纯洁的,是对抗封建束缚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头说说这部小说,读这部书,犹如在读《巴黎圣母院》,奥妙无穷。

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本书,情节的转折,文笔的流畅,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学习与深思的。

也许我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丰富的辞藻,但是这部书让我懂了许多,起码懂了什么是爱。

今后,对父母要爱,对老师要爱,对同学也要爱……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篇5《穆斯林的葬礼》的序中写道: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很多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人生多歧路,命途无常。

韩子奇一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奇珍斋历经兴衰,苦苦经营一生,最后,珍宝却被掳掠一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她的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她盼望着天明,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人世间多么大的悲痛!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向往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

它可能萌发的很早,也可能贮存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间,也可能历经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谢。

楚雁潮与新月的爱情,勇敢而热烈,朴实而不平淡,又似乎是经历了一次哄哄烈烈的热恋,真挚而淳朴。

可是,命运对他们的追弄,让人看得伤心悲痛,惋惜。

人生有如一场苦行僧的修行,冰玉写给女儿的信在陌生人中孤独的旅行,不是为了寻找谋生的出路,也不是寻找爱,而是在寻找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