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内容探究
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 学”?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就是“物候学”。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 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 出来的?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 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 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 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 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 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 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5、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气 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 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 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很 深的造诣,物候学也是他 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代 表作有《物候学》《中国 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 步研究》等。
.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2
关于说明文
.
3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
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 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 《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 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
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
《大自然的语言》。
.
4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辑顺序
.
5
萌发( méng) 翩然(piān ) 孕育( yùn) 簌簌( sù )
销声匿迹( nì ) 风雪载途( zài )
区域( yù)纬度( wěi )
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思考: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阅读小标兵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括的逻辑顺序,使文章在介绍物候概念时,
显得通俗易懂,让读者产生兴趣。
思考::
这篇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就是物候现象,作者这样写是 把大自然人格化、形象化的写作手法,目的是吸引读 者。
阅读小标兵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 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的说 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 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沉睡、苏醒”拟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的状态。 “次第”一个接一个。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翩然”小燕子活泼灵动 “变黄”“簌簌”有声有色,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抓住事物典型特 点,富有表现力
语言准确、生动、典雅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树木、杜鹃花、蝴蝶) 再过两个月,— (杜鹃鸟/画眉鸟/黄莺) 不久,(杜鹃鸟/画眉鸟 /黄莺)。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桔子、树叶、候鸟)。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 如是,周而复始。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 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 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 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 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 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 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 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 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 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 步引出来的?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常
见的自然现象。第2段,写到了这些自然现
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说明物候做
了铺垫。第3段,作者直接点明什么是物候
和物候学。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
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说明方法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八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九自然段 ——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语言特色
一、准确,严谨
例 如: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 可能避免。
4、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恰当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或数量词;使 用模糊语言(表“猜测、估计”的词语)
二、准确、生动、典雅
“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 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 物候。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 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 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 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 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