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学校秋八年级上册物理考试试题卷
物理姓名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座位号2.答题前,请将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有关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2)中的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3)中小球的运动时间是50s D.图(4)中小球的速度不变
2.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关于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比较接近实际值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O.8m
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大约在40cm~50cm之间
C.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min
D.成年人正常步行100m的时间大约是100s~120s
3.关于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在赤道上方正常运行的通讯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正在空中加油的飞机是静止的
D.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是恒定不动的
4.电影《苦菜花》中有一首插曲:“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对月亮运动的描述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
A.地球 B.月亮 C.云朵 D.星星
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进行讲课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6.如图甲、乙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小实验,下列对现象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如图乙所示,说明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人的手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C.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水振动产生的 D.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中,用来探究声音特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8.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实验现象.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
甲.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
丙.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
丁.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9.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 B.超声波清洗钟表
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11.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图所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禁止鸣笛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12.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原理造成的声音效果.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声音的折射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我们的两项基本技能,请正确读出下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和物体长度.
(a)时间是______s.
(b)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cm;
用B刻度尺测量该物体时长度为______毫米.
1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15.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图中有小明、小红、小车、树木、地面,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说明上述观点.
回答:
以小红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若分别选取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16.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b、c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 甲图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______,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 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17.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18.分别利用声音的特性填写以下内容: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
“婉转动听”表示声音的.
19.如图a所示,小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分别如图b、c、d、e所示,则
(1)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b图和图,但图响度大;
(2)从物理角度看,图的声音属于噪声.
20.如图是将话筒接在示波器上,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都发出C调1(dou)的波形图,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以下三种波形声音特性相同的是和,不同的是.(填“音调”、“响度”、“音色”)
21.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
在学校、医院附近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安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小题10分、23小题11分、共21分)22.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l)实验1如图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橡皮筋长短橡皮筋粗细振动快慢声音
甲相同细快尖锐
乙相同粗慢低沉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______.
(2)实验2如图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
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
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
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2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
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0.26 ______ ______
时间t/s ______ 4 ______
平均速度v/(m/s) ______ ______ 0.15
(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4)请你将表格中数据填写完整并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甲乙段和甲丙段两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不同,你认为的可能的原因是。
四、应用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0分、25小题10分,共20分.解题
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24.飞机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 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
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25.下表为北京至上海Tl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
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数到达及离站时刻
北京 -- 18:08
济南497 22:39 22:47
蚌埠979 3:23 3:42
上海1463 8:08 --
(1)从这张列表可知,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______千米,坐Tl3次特快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______小时?
(2)根据这张列车表,计算坐T13次特快列车从北京到蚌埠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