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备考中如何提高地理综合题得分率摘要:提高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通过对36题分析解答过程,谈谈地理综合题的解答策略,以期提升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题解答策略得分率
地理综合题在全国卷分值为56分,考查的内容涉及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知识,考查目标涉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种能力。
地理综合题的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到文综学科的分数高低。
学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常常因各种原因,造成得分率不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呢?下面我以2011年高考模拟文综卷第36题为例,具体谈谈地理综合题的分析过程和解答策略。
一、地理综合题解答思路的分析
例题:表1下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图1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12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8分)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形成的条件。
(10分)
1.数问题个数
在高考综合题中解答过程,考生常常因漏答问题而失分。
地理综合题每一小问题都附有一定的分值,因而必须明确问题个数。
如第(1)题包含两问题,第(2)题包含两问题,第(3)题包含一问题。
2.审表述方式
正确把握高考试题中的表述方式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前提,同时把握表述方式,可以明确答题要求。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表述方式有说明、指出、描述、比较、简析、分析、简述、评价等。
如第(1)题中的“说明”要求考生对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地理规律进行说明,“比较”则要求考生对比较地理要素的特征,必要时还需要就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阐述。
第(2)题中的“简述”要求考生对地理问题简单扼要的叙述,但须把握要点。
第(3)题中“分析”要求考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3.定对象主体和要求限定
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非所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明确问题的对象主体和要求限定是什么。
因此定对象主体以明确答题的核心,定要求限定以明确答题的限定条件。
第(1)题中第一问的对象主体是“原因”,要求限定是“圣劳伦斯河水位稳定”。
第二问对象主体
是“差异”,要求限定是“①②河段水文特征”。
第(2)题中第一问的对象主体是“特点”,要求限定是“雪带分布”,第二问的对象主体是“原因”。
要求限定是“雪带分布”。
第(3)题中的对象主体是“条件”,要求限定是“蒙特利尔港形成小麦输出港”。
4.列模板
列模板涉及的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即知识建模问题,学生必须在平时熟记相关的要(因)素。
而且地理要素全方面,减少“多答、少答、漏答、偏答”。
如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的知识模板:要素描述语言影响因素
流量大或小河流补给类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看流域的降水量;如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看流域的冰雪消融量);河流面积大小;支流的多少。
水位变化大或小河流补给类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看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如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看流域的气温状况);湖泊、水库、地下水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水位稳定。
结冰期有或无最冷月均温
含沙量大或小流域的植被状况,降水集中程度,地形起伏状况流速快或慢地形起伏状况
第(2)题涉及影响降雪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海陆位置(距海远近);下垫面(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海
拔高度达最大值;)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来影响降水。
第(3)题涉及蒙特利尔形成小麦输出港应抓住“小麦”和“输出港”两个关键词,可以从以下方面描述:小麦产量大,商品率高;适合小麦的运输方式;蒙特利尔的交通条件。
5.获取有效信息
高考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包括文字、表格、图像等形式,其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
在已明确答题方向后,就需要充分挖掘试题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
与第(1)题“水量稳定”有关的信息包括:从表1中可以得出甲、乙两城市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图1中圣劳伦斯河位于五大湖的下游。
与“水文特征差异”有关的信息包括:②河段位于①河段的下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流量较大(流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支流汇入等),地形较平坦。
与第(2)题有关的显性信息有:文字中雪带的概念等,图1中雪带的分布位置;隐性信息有:雪带出现时北美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状况等。
与第(3)题“蒙特利尔形成小麦输出港”有关的信息有:蒙特利尔靠近加拿大的小麦产区,蒙特利尔是水陆交通枢纽等。
6.整理答案
对要素逐个具体表述,照要素分层展开;语句表述完整,前后句逻辑性强;用词精练、专业术语化、字迹清楚。
比如第(1)题,原因: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差异: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第(2)题,分布:
主要分布在湖的东、南岸。
原因: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第(3)题,加拿大的东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运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二、提升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策略
1.仔细读题审题,把握答题方向
审题不清,是造成学生综合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审题时地理综合题解答关键的一步是准确地审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审题不仅包括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还包含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如何提升审题能力呢?1.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审题程序:审表述方式以明确答题的要求,审对象主体以明确答题核心,审限定要求以明确答题的限定条件,审分值以明确答题的详略。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以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2.应用原理规律,完善知识模型
在平时的综合题解答过程中,学生“乱答、盲答、多答、少答、偏答”等现象时有发生,故造成地理综合题得分不高。
建立清晰而完善的地理知识模型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也是应对地理高考综合题的法宝。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而完善的知识建模呢?1.引导学生应加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尤其是易混淆概
念的联系与区别,如水量与水位、降水与降水量、地形与地势、光照和热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能准确表述。
3.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总结知识模型,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措施:生物、工程、技术;效益:经济、社会、生态等等。
3.获取图文信息,提升分析能力
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的要求是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图表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
由此可见,“获取信息”是对各类地理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步。
有些学生喜欢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但对图表材料经常丢三落四。
对于获取图文信息能力的培养,1.要引导学生明确从各类文字和图表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比如,从曲线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可以按以下步骤获取:①读图名,知道图表反映的主题;②读图例,知道图上有哪些地理理事;③读坐标,了解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与刻度;④对照图例读曲线,先看整体趋势,再看细节变化;⑤根据题目要求,看多条曲线间关系等。
2.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和总结,在练习和总结中造就一双“火眼金睛”,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
4.运用地理语言,规范语言表达
在地理综合题的答卷上,常可以看到“口头语”、“大白话”。
地
理语言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加强对地理语言的清楚认知和把握,应用、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地理学科语言,其次要求考生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有条理、分点答题,紧扣提高要求,如第(2)题,“分布特点:……”、“原因:……”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并对所有要点按顺序进行编号,如区位因素类,先自然后人文。
再次要求考生答案字迹工整,卷面清洁。
5.注重精讲多练,限时训练反馈
注重习题的训练,通过将知识和思维的具体实际应用,达到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应试能力。
一是精选、精炼、精讲,如将近几年关于地形特征类的综合题放在一起来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尽早体验高考真题的考查特点,领会命题人的意图,又可以使学生在规范的试题中整理高考应试的思路与方法,强化答题技巧,总结出更高效和更稳妥的应试方法。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教师讲评综合题时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平时做题中所惯有的偏差和不足,逐步纠错并触类旁通,形成知识的迁移。
三是在综合题讲评时,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鼓励中提升学生解答综合题的积极性和信心。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在备考的做题训练中,提炼出一般的做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最终提高文综分数。
(作者单位:都匀市王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