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眼中的 “孝”

孔子眼中的 “孝”


对于“人肉疗疾”一说,李 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没 有附录任何相应的药方,表示 出他对此所持的彻底的否定态 度,李时珍写道:“始作方者, 不仁甚矣,其无后乎?” “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父母虽病笃,岂肯欲子孙残伤 其肢体而自食其骨肉乎?此愚 民之想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 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 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 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 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 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 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 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 这些。 ——鲁迅
割股疗疾
何澄粹“亲病日锢, 俗尚鬼,病者不进 药。澄粹剔股肉进, 亲疾为瘳(choū, 病愈) 《新唐书· 孝义传》
近年来,记者也获悉多例空巢老人 孤独终老于家中而不被人知的事件。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往往无法迅速向外界发出求 助信息,而陷入无人问津以致死亡 的悲惨境地。
敢父 不要 亡子 。亡 , 子 不
敢君 不教 死臣 ;死 , 臣 不
夫 为 妻 纲
父 为 子 纲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 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中庸》
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 (fú,特指牵引灵柩的大绳)不笑。 ——《礼记》
丧者哀戚,饱食于其侧, 是无恻隐之心。
——何晏《论语集解》
临丧哀,不能甘也。
——朱熹《论语集注》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
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 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 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 出,持归供母。
浙 江 任省 青义 天乌 中 学
孔 子 眼 中 的
孝者,礼之始也。 ——《左传》
夫孝,德之本也。
——《孝经》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
善事父母曰孝。
——《尔雅》
孝者,畜也。
——《礼记》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7》
又惧其衰。
——朱熹
•子曰:“父母在,不远 游,游必有方。” 《论语· 里仁19》
今日有人以此语不再适用, 有人以为仍然适用:因为 有飞机汽车的快速交通工 具,虽远而不远。其实, 重要的是,孔子讲仁、讲 孝都非常之实际、具体。
例如这里的重点,不在不 要远游,而在于不使父母 过分思念(飞高飞远难以 见面)和过分忧虑(无方 向的到处游荡,使父母不 放心)。这是情感的具体 塑造而非抽象的理论概念, 重要的仍是作为人子的这 种情感态度。
君 为 臣 纲
三 纲
《孔子家语· 曾子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
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 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 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 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 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 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 康也。
《孔子家语· 曾子耘瓜》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 “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 人请于孔子。子曰:“……小棰则待过, 大杖则逃走。……今参事父,委身以待 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 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 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 “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子曰:“事父母几(jī委
婉)谏,见志不从,又敬 不违,劳不怨。” 《论语 · 里仁18》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 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 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 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 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 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 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 焉得为孝乎!”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 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 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 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 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 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 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 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毕淑敏《孝心无价》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 不孝也; ——《孟子》
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 (yǐ,哭腔拖尾音),礼无容,言不 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 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 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 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 有终也。” ——《孝经》
——《孝经》
父母全而生子,子全而 归之,可谓孝矣。不亏 其体,不辱其身,可谓 全矣。
——《礼记》
生事亲以敬, 死事亲以哀。 顺而不盲从, 全身以为孝。
作业:
回顾本堂课的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请思考孔子孝的思想中哪些内容应该 摒弃,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发扬?
[作业]
针对孔子“孝”的思想中要 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要求,谈 谈你的看法?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 “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 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 永无连接。
孟子曰:“食而不爱,豕畜之;
爱而不敬,兽畜之。” 《孟子· 尽心上》
鸦 有 反 哺 之 意
羊 有 跪 乳 之 恩

孝者三:大孝尊亲, 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曾子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
亲。
——《孟子》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以不 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21》
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