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产业分析目录概述 (2)行业简介 (2)(一) 旅游产业简介 (2)(二) 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成 (2)(三) 旅游产品简介 (3)1. 整体旅游产品 (3)2. 单项旅游产品 (3)行业分析: (3)发展空间巨大 (3)1. 政策导向方面: (3)2. 精神需求方面: (4)3.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市场消费空间巨大。
(4)旅游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差 (4)旅游企业业务雷同,竞争仍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5)市场供求状况 (5)1.我国的旅游供给市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有着相对的增长。
(5)2.需求空间巨大。
(5)市场供求变动原因分析。
(5)1.经济因素: (5)2.政策因素: (6)3.市场因素: (6)4.产业因素: (6)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6)有利因素: (6)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支持。
(6)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旅游消费能力提升。
(6)3. 中国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及城市地铁等基础建设设施正逐步完善并飞速发展,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不利因素: (7)1.发展起步晚。
(7)2.个别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旅游活动的进行。
(7)3.旅游从业人员方面,人力资源缺乏,虽然规模发展快,但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以及结构的不合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阻碍。
(7)总结 (7)参考文献: (8)概述由于国家对旅游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大量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国际知名度的提升我国的旅游产业无论是从需求市场还是从供给市场来看都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产业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的制约着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有将这些问题妥善的解决后我国的旅游产业才可以健康并且快速的发展下去。
行业简介(一)旅游产业简介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是连接旅游者(旅游主体)和旅游资源(旅游客体)的重要纽带。
虽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业距离一个“产业”的标准相去甚远,具体体现在一下两点:(1)旅游产业的定义是需求取向的定义,而非供给取向的定义,旅游产品的提供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2)旅游产业作为一项产业,其界定的标准是服务对象为旅游者,而不是业务或服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业在现实当中是客观存在的。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将“旅游业”定义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为平台,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项综合性产业。
(二)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成按照旅游者活动内容及所涉及的要素,我国的旅游产业基本构成可以分为一下八个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景点部门●住宿服务部门●餐饮服务部门●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门●娱乐服务部门●旅行社部门●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在旅游行业当中前六个部门是直接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购、乐等服务的部门。
具体关系可如图示:旅行社部门作为其销售渠道,通过代理销售和组合产品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便利服务。
旅游行政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虽然不属于直接面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盈利企业,但基于其是为旅游业提供后勤保障的部门,故亦将其列入旅游业的构成当中。
旅游业的纵向结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内层为提供核心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旅游观赏娱乐业;中层为提供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旅游饭店、餐饮和旅游交通等旅游中介行业;外层是为旅游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支撑的旅游关联产业。
(三)旅游产品简介按照讨论语境的不同,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基于旅游消费者理解的整体旅游产品和基于旅游企业认识的单项旅游产品。
具体如下:1.整体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是指以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为核心,构成一次完整旅游经历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因素的集成或总和。
具体包括:●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当地旅游资源●该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该地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以及其他方面的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关服务●改的的旅游组织提供的相关服务(如旅游咨询中心等)2.单项旅游产品所谓单项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或者更为准确的来说是指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
行业分析:发展空间巨大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的GDP 中占有十分高的比重。
相比较而言,目前大陆的旅游业在GDP 中的比重还很小,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
就产业前景而言,大陆的旅游业正处于成长期,还将有很长的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1.政策导向方面:2009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制订了关于旅游业的发展目标: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2.精神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对外出旅游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
具体可以表现在大陆旅游业行业收入与GDP 增速对比上,如图:3.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市场消费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居民年出游率为1.32次,和发达国家年平均3到4次的出游率相比,空间很大;目前我国居民旅游花费支出占消费支出之比只有8%左右,而《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意见》明确的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我国居民旅游花费支出占消费支出之比达到10%左右。
旅游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差大陆旅游企业的数量在 90 年代以后随行业成长而迅速增加,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的数量均已超过 12000 家。
大陆目前的旅行社与酒店管理业虽然已经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整体而言仍处于中小型企业数量过多的格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旅游企业业务雷同,竞争仍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大陆旅游企业的经营业务相似性很高,既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也没有在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企业品牌优势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旅游企业的业内竞争基本处于价格竞争阶段,在“价格战”的趋势下“旅游投诉”也是时有发生,影响了国内旅游业的服务水准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市场供求状况1.我国的旅游供给市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有着相对的增长。
我国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收入差距的逐渐加大为旅游业高端度假游和低端游均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根据新华网有关报道,我国目前20%的高收入和20%低收入户的倍数在不断增大,在城镇是8.9倍,农村是6.7倍,平均在7到8倍左右。
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数量很大,现在的收入结构中,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合计占总人数的64.30%。
财政部最近有一个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统计数字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正逐渐加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拉大,整体上对旅游这种精神消费需求都有所上升,只不过消费的层次需求有所不同。
低收入人群的旅游消费支出水平相对较低,更注重于观光游。
而高收入人群旅游消费支出水平相对较高,对度假游和休闲游包括游艇、高尔夫等高度旅游消费有了一定的需求。
我们认为中国正处在城镇化、人口消费层次结构复杂的阶段,旅游消费需求在收入整体提高的背景下,旅游市场整体增长空间还很巨大。
2.需求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10日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第三部)——2010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1年发展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来看,我国旅游需求仍呈现出“大基数、稳增长、低消费”的基本特征,旅游市场需求结构有明显变化。
《蓝皮书》分析,伴随消费总量的上升,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在2010年有明显变化。
国内旅游方面,城镇旅游人次数相对增加更快,农村旅游人次数增速放缓,城镇旅游者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
虽然目前旅游市场中的消费主流还是经济型旅游产品,但是人民群众对旅游服务的品质诉求明显上升。
入境旅游方面,2010年外国人市场同比增长较快。
出境旅游方面,因私出境占主体的格局进一步强化,目前我国因公出境旅游人数仅占总出境人数的10%左右。
从出境目的地来看,虽然近程旅游目的地仍是首选,但中远程目的地增长更快。
这些数据明确的显示了我国旅游业的需求市场的巨大。
市场供求变动原因分析。
在未来,我国旅游业的供给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而需求则会有着高速的增长。
具体原因如下:1.经济因素:自1989年20年以来,我国人均GDP已从408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377美元,翻了将近10倍左右。
从1998年改革开放10年来,人均GDP平均增速达16%左右。
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中国已经步入消费升级黄金时代,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消费,在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背景下,三大旅游市场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也都将是逐步上升的。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300美元,上海、深圳、北京人均GDP高达1万美元,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人均GDP也突破5000美元大关,旅游行业迎来需求多元化共同爆发增长性的机遇。
我们预计未来10年中国观光游增速将逐渐趋缓,休闲度假游增速逐渐加快。
2.政策因素: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通过国家制定旅游目标从而增加旅游的规模和收入,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的需求。
3.市场因素:我国的作为一个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三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毫无疑问是极度丰富的。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消费者群体也是极为庞大的。
在这个交通极为便利的时代,不仅是国内的旅行者,而且还包括国外的旅行市场。
这些都是我国旅游业的市场,而其无疑是非常庞大的。
4.产业因素:我国的旅游业相对国外发展较晚,目前还大都局限于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
而且在旅游过程中还通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