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东亚与日本东亚一、自然地理特征概述(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北温带(4°N-53°N);73°E-145°E(大致)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蒙古族,畜牧业为主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朝鲜族,森林、矿产丰富,社会主义国家;韩国(首都汉城)----朝鲜族,汽车、电子、服装等出口多,外贸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岛国:日本(首都东京)----大和民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诸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岛屿多为大陆岛(面积大、海拔高)、火山岛(面积小、海拔低)(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从南到北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从东到西,岛国和半岛国家为海洋性季风(气温、降水季节差异小),大陆上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及其成因: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陆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为阿留申低压;夏季陆地为印度低压、海洋为夏威夷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西北风、东北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南风、西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特点):大致以北纬35度(秦岭—淮河、800mm、0℃)为界,夏季都是高温多雨,冬季亚热带低温少雨,温带寒冷干燥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北部、蒙古国)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4)水文:图们江、鸭绿江、大同江、汉江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
大河、长河几乎都位于中国境内。
(5)自然带、土壤东部:由南到北分别为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温带针阔混交林(黑土、黑钙土)大陆内部:由东到西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黑土、黑钙土、棕钙土、栗钙土、荒漠土)(6)自然资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品种丰富。
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二、人文地理概况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内陆密度小;黄色人种;主要信奉佛教。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农业: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小麦和水稻。
著名物产还有茶叶和蚕丝;西部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工业:东部交通便利,且多优良港湾,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但原料和能源较为贫乏,工业以外向型为主西部内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城市:首都:北京、乌兰巴托、平壤、汉城、东京重要港口或工业城市:釜山、横滨、大阪、神户、北九州、名古屋、福山、长崎等(除中国外)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包括凌汛)、含沙量、水能、水运条件等。
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
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
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
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
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为的影响极大.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虽还把有所不同.土壤:土壤失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蓄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从20世纪8 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⑵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池塘、湿地湖泊滩涂、建设用地(城市交通)、荒山荒坡——非农业用地位置要说出相对与绝对的,地形特征要说出地势和地形河流特征要说出水文和水系气候要说出气温和降水植被要说出种类和规律资源要说出种类和储量\分布等经济要说出一二三产业城市要说出水平和分布交通说出以什么方式为主和代表居民要说出数量和分布等环境要说出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三、日本(30°N --45°N, 130°E---145°E)(1)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活火山)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①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③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④工业分布极不平衡:集中于“三湾一海”地区,即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五个工业区:京滨区、名古屋区、阪神区、濑户内海区、北九州区——原因:日本国内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多良港,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⑤工业由集中趋向分散:向国土的南北两端(九州岛南部和本州岛东北部)扩展——由临海型布局转向临空型布局⑥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函馆和下关为主要渔港。
⑦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⑧人口、经济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扩展(本州岛北部和九州岛)(3)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横滨——全国最大港口,第三大城市;大阪——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筑波——科技城,地处京滨工业区;丰田——“汽车城”,地处名古屋区;福山——“钢城”,地处濑户内海区;长崎——造船中心,地处北九州区。
神户——是日本最美丽、最有异国风情的港口城市之一。
日本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位于日本四大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本州岛的西南部, 1981年世界第一座人工岛——港岛人工岛,加以21世纪复合城市的创建、世界最长斜拉吊桥——明石海峡大桥的开通,都展现了未来都市神户的风貌。
补充: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1)日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单产高,农产品大量进口;③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海岸曲折,多良港;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发展途径: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石油――中东、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棉花――中国、美国成功经验: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和科技社会改革;非军事化;四、东亚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冲突和“朝核六方会谈”1、2、朝鲜的基本概况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北部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北部与中国核问题核能源 原料铀分布: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核能特点 优点①能量密集②燃料运输量小③地区适应性强④运输费用低、收益大缺点 ①投资大建设周期长②技术要求高 核电站分布 世界 ①美国:核电量最大; ②法国:核电量比例最高③日本、④俄罗斯中国分布:东南沿海 原因-------------- 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常规能源短缺 ③核电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主要核电站: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广东岭澳 核 安 全 核电站与环境:核动力是一种清洁能源 核武器----核检查相邻。
面积122762km ²,其中80%是山区。
人口2200万,朝鲜是一个单一民族。
朝鲜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水力和森林资源也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