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2012版)断路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2012版)断路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断路器安装作业指导书编码:BDDQ-ZW-03目次1适用范围 (27)2编写依据 (27)3作业流程 (27)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28)5作业准备 (28)6作业方法 (29)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33)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电压等级,频率为50Hz的支柱式和罐式SF6断路器安装作业。

2编写依据表2-1编写依据3作业流程作业(工序)流程见图3-1。

图3-1作业(工序)流程图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4.1断路器安装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 按《指南》中与断路器安装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DDQ-ZW-03-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4.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4-1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5作业准备5.1人员配备表5-1作业人员配备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5-2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6作业方法6.1施工准备6.1.1技术准备:按规程、生产厂家安装说明书、图纸、设计要求及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要有针对性。

6.1.2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安装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工人。

6.1.3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6.1.4施工材料准备:螺栓等。

6.2预埋螺栓安装把水泥基础预留孔清理干净,按图纸及支架尺寸画好中心线,然后用钢板做一个架子用于固定地脚螺栓,使其装上断路器支架刚好露出3~5扣,而后用混凝土灌浆,保养不少于7天。

6.3支架或底座安装6.3.1将分相断路器支架分别安装在预埋螺栓上,用水平仪通过调节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使支架处于水平,底部螺栓全部拧紧,以待本体吊装。

6.3.2将分相断路器机构箱按A、B、C相依次吊装在预埋基础上,用经纬仪校验后紧固地脚螺栓(部分分相断路器液压机构箱直接立于土建基础上)。

6.3.3三相联动断路器采用三极共用两个支架、一个横梁、一个操动机构,因此断路器本体安装前必须先安装支架、横梁,并用螺栓、螺母和平垫紧固,然后测量调节,通过调节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使横梁在横向和纵向都处于水平,紧固螺母并锁固。

6.4断路器本体吊装6.4.1将分相断路器吊起(见图6-1),用两条等长的强度足够的尼龙绳对称地捆在灭弧室瓷套上部、上法兰下边,尼龙绳另一端挂在吊钩上,以法兰焊接为支点用吊车将本体缓慢吊起,待本体直立后吊离包装箱,吊装时本体底部离地约1m的距离,由2人牵引扶持,平稳的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断路器的垂直度,然后同时固定支架螺栓。

图6-1分相断路器瓷套1—法兰焊接;2—不锈钢六角螺栓;3—不锈钢垫圈;4—不锈钢弹簧垫圈;5—不锈钢六角螺母6.4.2将分相断路器吊到机构箱顶部以后(本体A、B、C相序与机构A、B、C相对应),缓慢下落,让支柱拉杆从机构箱顶部中心孔穿入,最后使支柱充气接头处于连接座的中心孔缺口处,待支柱进入连接座上面的止口后拧紧法兰与机构箱顶部的连接螺栓(部分分相断路器液压机构箱直接立于土建基础上,比如由西安开关厂生产的断路器)。

6.4.3三相联动断路器吊装时用吊绳拴在极柱顶部(见图6-2),先中间相再到另外两相的顺序吊装在支架的相应位置,吊装时应用木方等将其和其他极柱隔离。

起吊时注意极柱的方向,一直保持到极柱垂直、缓慢起吊,当放下极柱在横梁或支架上时,注意SF6管路以免碰损。

每个极柱出厂时已被调到分闸位置,并预储能,因此该机构与C相传动室之间的连杆已调整好,严禁拆卸,合闸缓冲器也已调整好,严禁拆卸。

图6-2三相联动断路器瓷套6.5连杆等附件安装6.5.1三相联动断路器连杆及管道等附件安装必须在生产厂家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若无厂家代表的同意,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行工作连杆的连接,连杆连接图见图6-3。

拉杆的安装工作在筒内进行。

C相与B相间的拉杆连接步骤如下:(1)向机构方向转动B相传动臂1,以便拉杆2可以放入C相连接器3和B相连接器4之间。

(2)将弹簧垫圈放在拉杆两端的螺母上。

将拉杆两端的螺纹同时旋入连接器4(左旋)和连接器3(右旋)。

(3)旋转拉杆2使其长度缩短直至C相传动臂8,使C相传动臂带动分闸弹簧连杆移动1mm,并检查拉杆的螺纹已经到达检查孔9、10。

由于拉杆的两个螺母已互相锁紧,故可以轻松地转动拉杆。

图6-3连杆连接图1—传动臂;2—拉杆;3—右旋连接器;4—左旋连接器;5—锁紧垫圈;6—锁母(右旋螺纹);7—锁母(左旋螺纹);8—传动臂;9—螺纹旋入长度检查孔(C相);10—螺纹旋入长度检查孔(B相)6.5.2安装操动机构与A相间的拉杆:(1)检查操动机构的操作杆没有被锁在合闸位置,操作杆可以自由地向分闸位置移动,如果操作杆被锁在合闸位置,锁舌2被弹簧保持在合闸位置,可用一螺丝刀挤压锁舌,使其通过滚轴3。

操作杆安装图见图6-4。

图6-4操作杆安装图1—操动机构操作杆;2—分闸臂锁舌;3—滚轴(2)弹簧垫装配图见图6-5。

将操动机构的操作杆1向合闸方向移动,将拉杆2装在A相连接器3与机构操作杆1之间。

将拉杆2同时旋入操动机构的操作杆1(左旋螺纹)和A相连接器(右旋螺纹)。

旋转拉杆2缩短A相连接器3和机构操作杆1之间的距离(机构操纵杆首先移动到其分闸位置,然后带动断路器各极柱向合闸位置移动)。

继续转动拉杆直至A相极柱到达其分闸位置,此时,在A相传动臂上的检查孔7和在A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个孔的圆心前后应在一条直线上。

用直径6mm的检查杆校对,应很容易插入这两个孔中。

注意:将弹簧垫4装在拉杆两端的锁母5、6上。

图6-5弹簧垫装配图1—操作杆;2—拉杆;3—连接器(右旋螺纹);4—弹簧垫;5—锁母(右旋螺纹);6—锁母(左旋螺纹);7—检查孔(3)三相连杆装配图见图6-6。

调整拉杆要旋转A相与B相之间的拉杆1,使B相传动臂的检查孔2和B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孔的圆心前后对齐,用直径6mm检查杆校对。

旋转B相与C相之间的拉杆4,使C相传动臂的检查孔5和C相传动箱外壁上的检查孔两孔的圆心前后对齐,用直径6mm检查杆校对。

图6-6三相连杆装配图1—拉杆;2—B相检查孔;3—锁母(左旋螺纹);4—拉杆;5—C相检查孔;6—锁母(左旋螺纹)6.5.3断路器SF6气体管道连接时(见图6-7),三相气管都先将气管的锁母1拧到各相逆止阀螺纹的凹槽处3,这样气管即可以密封好,而且断路器各相的逆止阀也没有打开,断路器内的SF6气体不会被释放,将各相气管的锁母全部紧到位;当所有的断路器极柱气管全部按以上方式连接后,用SF6气体充放气装置,将气管抽真空。

将密度计的电缆用捆扎带固定于A相、B相之间的气管上。

将无指示型密度继电器装在断路器充气阀的逆止阀上。

有指示型密度继电器在充气后安装。

图6-7气体管道连接图1—气管锁母;2—逆止阀关闭指示槽;3—逆止阀;4—密度计电缆;5—充气阀6.5.4操动机构箱安装操动机构箱的安装应在开箱后检查标识牌上操动机构和极柱的编号是否对应,必须核对正确,以防混装。

6.6充气打开密度继电器充气接头的盖板,将充气接头与气管连接(见图6-8),将断路器充气至高于额定气压0.02~0.03MPa的指针数。

SF6气体充装由生产厂家代表进行,南网公司协助及检查。

图6-8充气连管图1—气瓶;2—调节器;3—密度监视器;4—连接头;5—阀;6—断路器气阀;7—充气软管;8—适配器;9—螺纹连接器;10—十字接头;11—阀6.7接线及试验6.7.1电气接线详见《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号:BDDQ-ZW-13)。

6.7.2试验断路器试验包括检漏,微量水测量,绝缘电阻,回路电阻,直流电阻,电容器试验,分、合闸时间、速度、同期试验,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及压力动作阀的校验,耐压试验等。

测量结果与出厂值进行对照符合标准。

其中微水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48h后进行,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的微水应符合要求;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 ;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的80%进行。

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1质量控制措施7.1.1断路器基础中心距离、高度误差小于10mm,地脚螺栓中心距离误差不大于2mm。

7.1.2支架牢固,与基础间垫铁不能超过3片,总厚度应小于10mm。

7.1.3断路器无破损,与主地网两点接地,相间中心距离误差小于5mm。

7.1.4密封良好,密封圈无变形,导电部位连接牢固。

7.1.5SF6气压正常、无泄漏,常规机特殊试验合格,压力表报警、闭锁值符合设计要求。

7.1.6安装时所有螺栓必须按要求达到力矩紧固值。

7.1.7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联动正常,分、合闸指示、操作计数器正确。

7.2质量控制表表7-1质量控制表7.3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按《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规定执行。

附件1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DDQ-ZW-03-01/01说明:(一)本票由现场技术员填写,现场安全员审核,现场负责人签发生效。

现场负责人开工前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宣读。

(二)工作内容、地点、安全措施不变时本票最长可使用十天,否则应重新办票,用后上交备查;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在备注栏记录变更情况。

对新增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名确认。

(三)应根据现场条件、范围和环境,补充安全事项或平面布置图。

(四)当风险等级与基准风险等级不一致时,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措施。

(五)基准风险等级与风险控制措施在开工前现场打“√”。

(六)签名不齐全(含代签名的)均作废票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