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20世纪20年代以后,温泉旅游在世界围得到发展,其中尤以美国和日本的温泉旅游度假去最为闻名。由于日本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国家地壳活动活跃,火山众多,温泉开发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被誉为“世界温泉之乡”[8]。此外,在日本,形式多样的“温泉节”,及各种文化活动在温泉旅游度假区举行,并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文化”[9,10]。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游客则由上层阶级向中层阶级和工人阶级转变[11],度假区的规模因此也随之扩大。
温泉在度假村景观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资源,已经成为旅游度假村的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对温泉的自身的特性和周边的环境等重视不足所以开发的不合理,不但无法传承其文化价值,更破坏了这种温泉资源。如何应用现有的专业知识保护温泉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温泉的特色优势;如何合理配置植物使温泉景色更加突出温泉的怡人感;如何合理利用温泉功能布置汤池;如何传承度假村温泉文化特色以及特色技术的应用。度假区是一个景观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以保护其自然性为首要坚持的原则[28]。提高规划档次和服务质量、丰富度假产品、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挖掘温泉药用价值、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9]。最后,希望通过对温泉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温泉度假村的开发模式,对今后的温泉开发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的意义。
旅游功能日趋多样化,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旅游度假区。在日本,形式多样的“温泉文化”,度假区的规模日渐扩大,旅游功能日趋多样化,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旅游度假区。美国的温泉旅游侧重于健身、减肥、康体等综合功能,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舒适惬意的生活方式;日本温泉资源丰富,。日本现有公立温泉医院23家,温泉医学研究机构8处,目前日本的温泉医学在世界居领先地位[12]。迄今已经建起温泉保健所700多家,温泉旅馆10000多个,并利用温泉地质、地貌景观开展旅游活动。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温泉度假村是度假地产开发中具有突出优势的一种类型。规划设计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温泉度假村的开发理念从战略上决定着度假村规划设计的思路,温泉度假村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开发模式的创新,规划设计的优化促进开发模式的成熟与完善,为度假村的形象注入新的活力。依据度假地产的开发理念,探讨温泉度假村规划设计的方向和优化策略[1]。温泉旅游度假区是以温泉资源为吸引物和特色,依托温泉文化而形成的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保健等产品于一身的旅游服务单位,主要服务于度假、休闲、会议、奖励旅游等市场[2],形成综合性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总的概括来说,国的温泉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六大经典开发模式[3]:特色温泉景区模式—“特色温泉+景区”;温泉会议中心模式—“温泉+会议休闲”;温泉休闲乐园模式—“温泉+运动游乐”;温泉康复基地模式—“温泉+康复疗养”;温泉生态庄园模式—“温泉+生态农庄”;温泉度假社区模式—“温泉+旅游地产”。日本的温泉分为疗养型、保养型、健康增进型、宴会娱乐型及大型温泉健康中心型[4]。
1326年,第一个温泉疗养地(SPA)在比利时雅南部尔丁山脉附近一个小镇起源,人们把这个小镇命名为SPA [5]。 SPA是拉丁语Sanitas Per Aquas的首写字母的组合。后来人们认为泡温泉对水肿、风湿、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使温泉因此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 SPA 也逐渐成为了温泉疗养胜地的代名词。早期的温泉疗养地是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雏形,温泉的疗养作用是吸引众多旅游者的主要因素。
在英国,伦敦西部著名的温泉度假城巴斯成了上流社会重要的社会生活中心和高级女子时装设计与制作中心[6]。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斯巴也大量发展起来[7]。为了迎合上流社会的需要,各种高档的住宿设施、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如戏剧院、歌剧院、舞厅、图书馆、娱乐场、赛马场、野营地以及供休闲散步的公园等急剧增加。这时的巴斯已经不仅仅是温泉治疗的场地,已经演化成为集治疗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妙婷
学 位 类 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专 业 领 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研 究 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指 导 教 师:孟祥庄 副教授
段凤琴 高级工程师
入 学 年 月:2013年9月
填表时间: 2014年6月20日
论文题目
市太平湖温泉度假村景旅游侧重于健身、减肥、康体等综合功能,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舒适惬意的生活方式;日本温泉资源丰富,迄今已经建起温泉保健所700多家,温泉旅馆10000多个,并利用温泉地质、地貌景观开展旅游活动。现代温泉旅游度假去的旅游者实现了由上层阶级向中产阶级和普通大众的转变。
中国温泉利用历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的华清池、的小汤山、的汤山、的汤冈子等温泉地无不与历代帝王将相的光临相关流传着众多的传说。然而1949年建国前全国尚无一所温泉疗养院[13]。新中国成立后,本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温泉医疗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迅速地开展起来。50年代开始,政府机关、专业工会、厂矿、部队等相继在温泉地建立了各种温泉疗养院(所),至6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中,我国的温泉疗养院(所)大量发展到百余所[14]。改革开放后,伴随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旅游业的发展,公费温泉治疗患者大幅度减少[19],温泉地对外开放,温泉地由休疗养功能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由此出现了第一代温泉旅游度假村。1998年初试业的恩平金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温泉水长流不息、露天泳场面积大、观光性强、度假功能突出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和综合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帷幕。随后众多以大型的露天温泉公园为特色的新兴温泉相继开放营业,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阶段。
(一)国外温泉发展概述
国外有悠久的温泉利用历史,温泉的开发利用历史渊源可一直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就喜欢用温泉来洗浴。公元前500年,古希腊的一些智者们就喜欢聚集在当时修建的温泉公共浴室里探讨问题并交换哲学观点。公元前27年至14年,在古罗马时期,温泉理疗作用受到重视被用作士兵战后的恢复,后来逐渐在平民间流行起来。随着罗马帝国对外不断扩,为了满足上兵战后理疗的需要,罗马军队在各处扩地纷纷修建浴场,温泉浴场因此在罗马以外地方逐渐被传播。
本文通过对温泉的调查,分析其中的利弊,研究更加以人为本的温泉规划设计,力图使人们可以在身体享受的时候视觉也可以得到释放,力求总结一套系统的温泉开发,规划,建设的方法。
具体研究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1)系统的总结温泉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涵。(2)针对温泉度假村这一特殊景观类型,系统的分析其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3)温泉景观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包含人文及景观效应等方面的容,特殊温泉景观的打造将形成特殊的温泉景观与温泉文化。(4)分析温泉景观与自然景观、人之间的关系,合理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