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
1. 课程性质
《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是对中小零售企业、大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以培养学生门店营运管理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悉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掌握理货、收银、盘点等技能,初步具备门店经营定位、商品结构确定、卖场布局、商品采购、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为今后从事门店营运高层管理工作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它要以管理学课程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学生学习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顶岗就业及职业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2. 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指导,按照“全程实施项目教学、立足中小零售门店、面向大型连锁超市、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总体设计思想,邀请行业专家对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
针对培养“门店运营管理”这一核心能力,按照学生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学习情境,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下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学习中学会工作。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设计教学、训练项目,确定如下学习情境: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86学时,共5学分。
3. 课程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门店运营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连锁企业运营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连锁门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门店理货、收银、盘点的标准化营运作业;
●能根据目标顾客群需求的变化进行门店经营定位;
●能在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给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
●能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能逐步发现问题,将项目做大,使其具有
一定应用价值;
●能进行商品结构调整,提高门店运营管理效率;
●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
●能进行门店商品促销安排,提高门店盈利水平。
知识目标
●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的基本内涵、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店长的作业化管理、
卖场的规划与管理;
●掌握营业现场的服务与管理、促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商品管理、防损与安
全管理、连锁促销和顾客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
●明确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操作流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
它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具有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
●善于与人沟通,积极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
5.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与编写
①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②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门店运营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③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能掌握门店营运相关岗位的技能;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4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期末考试(6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不同专业的资源共享,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与相关专业的交流。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