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估报告有效期

评估报告有效期

评估报告有效期对民事执行程序拍卖行为的约束力作者:利志刚评估报告有效期的性质、效力及对民事执行程序中法院拍卖行为的影响,法律、行政法规并无规定。

但在司法实践中,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进行拍卖的执行行为经常发生,各地法院认识也极不统一、颇多争议。

有的认为,评估报告已过有效期就不能再被采用交付拍卖,超期拍卖成交应为无效。

有的认为,执行法院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已委托拍卖公司对外进行拍卖,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并不影响拍卖程序的继续进行。

笔者从事法院执行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执行案例,对评估报告有效期的性质、效力进行分析、探讨。

一、委托拍卖应当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评估报告有效期是应用评估报告的时间界限,属区间概念。

在建设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制定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中,该意见第二十六条规定“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从估价报告出具之日起计,不得超过一年;房地产估价师预计估价对象的市场价格将有较大变化的,应当缩短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

超过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使用估价报告的,相关责任由使用者承担。

在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内使用估价报告的,相关责任由出具估价报告的估价机构承担,但使用者不当使用的除外。

”上述指导意见为部门规章,其对估价报告有效期效力的界定是使用估价报告应当在估价报告有效期内,否则估价机构不对使用估价报告出现的问题负法律责任。

该部门规章虽不适用于法院执行程序,但却有参考价值。

在法院民事执行过程中,评估是拍卖的必经程序,评估报告的意义,在于为强制拍卖确定拍卖保留价提供参考依据,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即是采用评估报告的行为,因此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的时间应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

那么,如何认定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的时间?首先,应区分民事执行程序中广义拍卖和狭义拍卖、委托拍卖和拍卖的概念。

广义拍卖是指从裁定拍卖(开始)到拍卖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拍卖保留价、委托拍卖、拍卖实施、拍卖成交或抵债、变卖等;狭义拍卖专指拍卖实施行为。

委托拍卖和拍卖(狭义,下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委托拍卖的时间是签订委托合同或者出具拍卖委托书的时间;拍卖是拍卖公告所确定的拍卖实施的时间。

两者在时间节点有先后顺序。

其次,法院进行评估、拍卖虽属司法强制措施,但法院委托拍卖行为本质仍是民事行为。

法院同时作为民事行为主体,应区分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的行为的内外表现形式。

执行合议庭合议采用评估报告的估价作为拍卖保留价及审批流程是法院内部程序,尚不发生民事行为的效力;对外则是以拍卖委托书或委托拍卖合同的形式体现,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内部行为)并委托拍卖(对外行为)才发生民事行为的效力。

因此,从民事行为的成立及生效而言,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的时间是法院委托拍卖的时间即法院出具拍卖委托书或者与拍卖机构签订委托合同的时间。

在此可以归纳为:民事执行拍卖程序,法院应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采用评估报告,即应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

上述理解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圳市华旅汽车运输公司出租车牌照持有人对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异议案的复函》一致。

该复函认为:“在评估报告已经过期并自动失效的情况下,法院未经重新评估,执行合议庭合议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鉴于该批出租车牌照的拍定价格大幅度高于原评估价格且已经公开拍卖完毕,可予以维持。

”最高院上述复函具有司法解释的效力,其仅仅界定确定拍卖保留价及委托拍卖应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并没有包括拍卖。

目前对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是否影响拍卖作了规定的仅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评估、拍卖、变卖财产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京高法发(2008)48号‟。

该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标的物已委托拍卖的,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不影响拍卖程序的继续进行”。

上述规定与笔者理解也是一致的,即如果委托拍卖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不影响拍卖程序的继续进行,即使拍卖时已过评估报告有效期,亦不影响拍卖的效力。

二、委托拍卖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不影响拍卖效力标的物已委托拍卖的,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不影响拍卖程序的继续进行,不影响拍卖的效力。

如果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后法院才委托拍卖,其后的拍卖行为效力该如何认定?有的观点认为,评估价值是拍卖参照的价格,评估价值无效或者失去效力时,拍卖公司参照这一价值来定价,就是无效的,由此得出拍卖无效的结论。

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按司法解释规定,第一次拍卖评估报告价格即为拍卖保留价,但经过依法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即法院采用评估报告)后,原评估程序的评估报告估价的性质、概念即转变为拍卖程序的拍卖保留价。

两者价格虽同一,但因其分处在评估和拍卖两个程序而具有不同的定义。

拍卖机构是依据法院确定的拍卖保留价进行拍卖,“拍卖公司参照无效价值定价,拍卖无效”的观点混淆了评估报告估值与拍卖保留价两个概念,是对司法拍卖程序的错误解读。

况且,评估报告的估值,仅仅是对评估标的市场价值的估计,其估值是否准确并为市场接受,最终须由拍卖程序确定。

只要拍卖过程公开透明,评估报告估值有效与否,不影响拍卖结果的公正。

此外,上文提到的建设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制定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规定“在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内使用估价报告的,相关责任由出具估价报告的估价机构承担;超过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使用估价报告的,相关责任由使用者承担。

”,该部门规章只是界定“超过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使用估价报告的,相关责任由使用者承担”,其没有也无权对民事行为的效力作出规定,只是法院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采用评估报告进行委托拍卖,由此导致的法律后果及责任由法院承担。

拍卖的效力争论由来已久并与执行拍卖的性质相关。

执行拍卖的性质有所谓私法说、公法说和折中说,但现在多采公法说,即执行拍卖是法院依据法律规定采取的强制处分行为。

执行拍卖作为公权力的公法行为,具有高度公信力,买受人自法院的法律文书(裁定书)生效即时、原始取得。

法院委托拍卖机构实施的拍卖行为,虽具有民事买卖行为特征,但执行拍卖不属于法律行为(见物权法第28条规定)不能适用民事法律法规及拍卖法确认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即处分他人之物基于善意仍可取得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恶意串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拍卖行为无效的情形。

在民事法律行为中,买受人基于善意取得物权,原物权人不得请求返还,举重以明轻,执行拍卖的买受人(拍定人)基于对法院公信力的信任,当然更加无疑问地取得拍卖标的物的所有权。

这并非民事行为上的善意取得,而是基于公法及公信力的要求。

至于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后的拍卖行为是否存在违法或不当自可探讨,但绝非属于无效情形。

如拍卖行为本身公开、透明,没有买受人恶意串通或拍卖人自己竞买等情形,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无权因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要求确认拍卖无效,否则将损害拍卖和执行程序公信力和安定性,损害拍定人和执行债权人利益。

笔者执行的案件遇到此类情形。

被执行人陈XX因欠款纠纷,法院对其所有的坪山、平湖两处不动产进行评估、拍卖,评估现值分别为300万元和550万元,评估报告中注明:“其评估结论有效期限为1年,即自至2009年5月7日至2010年5月6日止”。

2009年9月20日法院委托交易中心拍卖坪山不动产,拍卖保留价300万元。

2010年1月15日,第一次拍卖未成交。

法院下调拍卖保留价至240万元通知交易中心继续拍卖。

2010年6月22日第二次拍卖再次流拍。

2010年8月10日,法院裁定将上述执行标的以240万元抵债给申请执行人。

2009年7月30日,法院摇珠选定广东XX 拍卖公司为平湖不动产的拍卖机构,拍卖保留价550万元。

因各种原因,2010年7月23日,广东XX拍卖公司才对平湖不动产进行公开拍卖,竞买人陈X以665万元竞得。

其后,被执行人以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为由对上述标的的抵债、拍卖行为提出异议。

在异议审查过程中,部分意见认为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的抵债、拍卖程序有瑕疵,应当撤销拍卖。

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案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日期是2010年5月6日。

坪山不动产委托拍卖(2009年9月20日)及首次拍卖(2010年1月15日)均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之前。

第二次拍卖(2010年6月22日)及裁定抵债已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平湖不动产委托拍卖(2009年7月30日)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首次拍卖(2010年7月23日)已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

因此,本案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均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并无违反法定程序;其后的拍卖实施、抵债行为,均是依据拍卖保留价而非评估报告估价,评估报告估价有效与否,对拍卖结果无实质影响。

被执行人称拍卖、抵债裁定依据过期评估报告,系混淆了广义拍卖、狭义拍卖以及委托拍卖的概念,忽略了评估报告估价与拍卖保留价的区别,其理由不能成立。

三、超过有效期委托拍卖当事人的救济途径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不影响拍卖的效力,但评估报告有效期也不是可有可无,在评估报告已经过期并自动失效的情况下,法院未经重新评估,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的行为,仍属违反法定程序行为,由此导致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损害,应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甚至法院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比如,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两次流拍的动产和三次流拍的不动产经变卖仍不成交的,债权人又不接受以物抵债的,应将该财产退还被执行人。

在此情况下,若法院超过评估报告有效期委托拍卖,有可能因市场波动,原评估报告估值太高导致流拍,此时应赋予申请执行人申请重新评估、拍卖的权利,而不能简单的解除标的物查封,退还被执行人。

结论:民事执行程序中,法院应在评估报告有效期内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委托拍卖。

标的物已委托拍卖的,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不影响拍卖程序的继续进行,不影响拍卖的效力。

评估报告有效期届满委托拍卖的,属违反法定程序行为,但不因此导致拍卖行为无效;若造成当事人利益损害,应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甚至法院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