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解读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解读
1、大气和海洋已变暖 2、积雪和冰量已减少 3、海平面已上升 4、温室气体浓度已增加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1)
从1983到2012年这三十年可 能是北半球自1400年以来最 热的三十年。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 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 了0.85℃;2003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4)
红色——夏威夷莫纳罗亚山(19°32′N, 155°34′ 黑色——南极(89°59′S, 24°48′W)
浅蓝、浅绿——太平洋(22°45′N, 1 深蓝、深绿——大西洋(29°10′N, 蓝、绿——大西洋(31°40′N,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4)
报告指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上升。 2011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391 ppm,比工业化前的1750年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1)
事实上吸收最多新增热量的是海洋,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 覆盖且海水比热容更大。报告指出从1971年到2010年,积累的热 量有90%被海水吸收,其中700米深度以内的上层海水吸收了60% ,75米深度以内的浅层海水平均温度在1971到2010年间以每十 年0.11℃的速率上升。
根据模型,报告预测了本世纪的气候变化情况。IPCC讨论了4种 具有代表性的气候政策对气候的影响,分别为RCP2.6、RCP4.5 、RCP6.0、RCP8.5,其中RCP为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代表浓度路径)的缩写,数字代表2100年相对于175 0年的辐射强迫。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解读
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le Science Basis Technical Summary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 三、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变化的模拟 四、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五、总结
目录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
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 来,观测到的许多变化在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前所未有 的。主要表现为: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1)一、气候变化 Nhomakorabea事实(1)
报告指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气候会显现出年代际和年际差 异,短期的气候趋势对起始年和终止年的选择很敏感,一般不能 反映长期的气候趋势,所以气候变化研究一般要基于30年及以上 的变化趋势。
过去15年(19982012)正好开始于一个强厄尔尼诺年,且受到太阳周期处于下行 期、火山喷发、海洋热量重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平均升温速率 为0.05℃每十年,比1951年以来的平均升温速率(0.12℃每十年 )要小。这回应了对全球变暖是否客观存在的质疑和对近年来变 暖趋势减弱的疑问。
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数据来源于不同数据集,阴影表示不确定度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2)
研究表明,全球陆地 冰川和格林兰、南极 冰盖都在加速消融, 北冰洋海冰和北半球 春季积雪都在减少, 北半球冻土温度上升 和冻土层厚度减小也 被观测到。全球变暖 对冰冻圈影响显著。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3)
从1901年到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19米,平均每年 1.7毫米;19712010年间平均速度达每年2.0毫米;1993年到2010年间平均速 度则达到每年3.2毫米。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在加快。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
与1750年相比,2011年人类活动造成的辐射强迫达到 2.29W/m2,比AR4中对2005年的评估高了43%。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卤代烃等)排放贡献 了3W/m2,而仅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贡献了1.68W/m2。
云雾和黑碳气溶胶等气溶胶贡献了-0.9W/m2。 太阳活动变化(贡献0.05W/m2)和火山喷发(仅在个别年份有
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时期0.60.7℃的升温。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冰雪的消融、海平面升高和某 些极端天气的变化也与人类活动关系紧密。因此,这次报告认为 人类活动极可能(extremely likely,95%以上可能性)导致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大部分 (半数以上)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
三、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变化的模拟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
在给出全球变暖的证据后,报告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 科学家用辐射强迫(Radiative forcing,RF)来衡量不同因素对气
候变化的影响。某个影响因素的辐射强迫指它造成的对流层顶或大气 层顶的能流变化,单位为W/m2。正的辐射强迫表示该因素会导致地 表温度增加,负的则表示导致地表温度降低。如下图:
三、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变化的模拟
黑线为模型对历史的重现,彩色线条为多个模型预测的平均值, 阴影代表不确定度,图线上方的数字为所使用的模型数量。右侧 线条和条带表示模型给出的四种情况下2081-2100年的升温值和 变化范围。所有温度变化值以1986-2005年地表平均温度为基准 。
高了40%。化石燃料使用以及水泥行业总共排放了3650亿吨碳, 同时森林减少以及其它土地用途改变排放了1800亿吨碳。仅2011 年,化石燃料燃烧就排放了95亿吨碳。除了存留在大气中的2400 亿吨碳外,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1500亿吨碳,海洋吸收了1550亿 吨碳。工业化时代以来,海水的pH已经下降了0.1,即海水中氢 离子浓度升高了26%。 另外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浓 度分别达到1803 ppb和324 ppb,分别比工业化前高了150%和 20%。目前这三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达到八十万年以来的最高值 。上世纪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速率达到过去2.2万年来的最大值。
影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
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AR5给出了更为完善的气候模型。根 据该模型,在19512010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了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中的0.51.3℃;其他的人为影响,如气溶胶的增加等,贡献了-0.60.1℃;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0.1-0.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