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十二、海平面变化
•过去的海平面变化及其组分的综述
•模拟海平面变化的模式
•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预估
•海平面变化区域分布的预估
•海平面变化的极端事件
•潜在的冰盖不稳定性及其含义
•数世纪尺度的预估
十三、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
•变率型:观测、认知和预估
•季风系统:观测、认知和预估
•极值:观测、认知和预估
•城市微尺度气候,包括城市热岛
•民用服务和基础设施
•住房和定居点
•经济基础
•发展计划和发展路径,包括社会资本
•城市规划、管理和治理
•地貌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九、农村地区
•地貌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包括移民)
•住房和定居点
•经济基础和生计
•基础设施
•社会资本和可承受力
十、 关键经济部门和服务
•基础设施网络,包括交通、能源、水和卫生
•水特性的变化,包括温度和海洋酸化
•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人类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七、 粮食生产系统和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耕种业、畜牧业和渔业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粮食系统:加工、分发和获取
•粮食安全和实现手段
人类居住区,工业和基础设施
八、城市地区
•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居住地和气候变化风险
•积雪和冰覆盖的变率和趋势
•冻土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多年冻土温度在上升,虽然各区域增长速度有所不同;在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发生了显着的冻土退化;在现场测量和卫星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两到三十年,发生在许多地方的地表沉陷与富冰冻土退化有关;在许多地区,季节性冻土深度和范围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改变了。
•对人类活动、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五、 海岸带系统和低洼地区
•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和人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平面上升、海岸带动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威胁、基础设施、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六、海洋系统
•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影响,脆弱性和风险
◦用多种衡量标准进行评价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
◦关键脆弱性
•风险管理
•具有气候承受力的路径: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
自然和管理状态下的系统和资源,及其使用
三、淡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冰冻圈
•水资源、人类活动和人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管理、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云、水汽、降水和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耦合
•云和水汽的反馈及其对气候敏感性的作用
•气溶胶的观测及其在模式中的表征
•气溶胶的种类,包括黑碳:化学特性、源、汇和分布
•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和作用,包括航空尾迹和宇宙射线
•气溶胶-云-降水的相互作用
•与云和气溶胶有关的地球工程
七、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
•自然辐射强迫的变化: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
•冰盖、冰架、冰帽、冰川和海冰的动态变化
四、古气候档案信息
•早期器测、文献和自然气候档案的特征
•辐射强迫和气候响应的重建
•区域变率和极值的重建
•气候突变及其区域表征
•海平面和冰盖:分布型、幅度和变化速率
•从古气候视角看待气候系统的不可逆性
•古资料-模拟结果的对比
五、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过去CO2、CH4、N2O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
•适应需求和选择概述
•国际、国家和部门的评估,包括国家适应行动计划(NAPAs)
•对适应的衡量
•对不当适应的处理
十五、 适应的规划和执行
•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战略、政策和举措
•技术开发、转让和推广
•适应融资
•保险和社会保护
•知识共享、学习和能力建设
•体制安排: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和优先权
•适应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工作组报告大纲
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
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出发点
•背景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
•《极端事件和灾害的风险管理,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
•《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
二、 决策基础
•关键概念
•各种尺度的影响,适应与脆弱性
•极端事件的变化,包括热带和温带风暴:大约1950年以来,寒冷的白天与黑夜的日子在减少,温暖的白天和夜晚的数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这是很可能的;约1950年起,陆地上的强降水事件数量一直在增加,比降水减少的地区多;全球范围内观察到在干旱或干燥的趋势(缺乏降雨)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缺乏直接的观察,在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和地理不一致的趋势的信心是低的;经过对过去变化的观察能力的核算,对长期(百年)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是缺少信心的;由于研究或在世界一些地区缺乏长期的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是在南半球),大规模趋势风暴或风暴替代物在上个世纪的信心很低。
一、大气和地表
•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
•温度、湿度和云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从第十九世纪后期增加。
•大气成分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从2005年到2011年增加,超过京都议定书大气负担的标准;臭氧消耗物质(蒙特利尔协议的气体),可以肯定的是,主要的氟氯化碳的全球平均丰度减少,氟氯烃是增加。
二、海洋
•海洋温度和热容量的变化
•海洋盐度的变化和淡水通量:自上世纪50年代,区域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海表面盐度在地理上的差异:在蒸发盐水地表水为主的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咸,而降雨相对丰富的地表水为主的热带和极地地区已经变得更淡;大规模的海水盐度变化也可能发生在海洋内部;盐度空间格局的趋势,平均盐度、蒸发降水平均分布是相似的。
•海冰的变率和趋势:在AR4中,持续的趋势报告到,一年一度的北极海冰范围在1979年至2012年减小:每十年下降率在3.5到4.1%之间;北极常年和多年海冰范围在1979年至2012年之间下降;在北极盆地,冬季平均海冰厚度在1980年到2008年间下降;北极海冰表面的年周期融化期从1979年到2012年每十年加长5.7±0.9天;南极海冰范围从1979年到2012年每10年增加率介于1.2和1.8%。
•人为辐射强迫,包括陆地表面变化的作用
•大气化学和大气成分的作用
•辐射强迫的时空表征
•温室气体和其他指标,包括全球增暖潜势(GWP)和全球温度变化潜势(GTP)
八、气候模式的评估
•气候模式的层级:从全球到区域
•降尺度方法
•模式性能的评估,包括定量方法及其应用
•模式的新组分及其耦合
•气候模式中各种过程和反馈的表征:底层物理机制的理解和预测海洋表面温度在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表明,南半球的夏季平均环流的变化将对未来的这种模式有影响,从而影响南美辐合带和南美国东南部降水工程。
四、陆地和内陆水生态系统
•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从山地到海岸带,从热带到极地
◦集约管理的系统:林业、纤维和燃料生产
◦荒地和粗放管理的系统
◦保护区和自然保育区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以及其他的人类活动
•碳库的脆弱性、生物能源的意义和碳管理的潜力
•工业和制造业
•旅游业
•社会和其他经济服务
•市场影响(供应链、系统性风险和保险)
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
十一、人类健康
•健康决定因素:当前和未来趋势
•健康的成效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极端事件
◦空气质量
◦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
◦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
◦营养不良
•水质、可利用性和卫生
•儿童和其他脆弱人群
•健康不平等性、性别和边缘人群
•当前全球和区域的源、汇和存量的变化趋势,包括土地利用变化
•各种变化过程和对这些过程变化的认识,包括海洋酸化
•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互作用,包括氮循环
•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的预估
•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
•碳循环-气候反馈和不可逆性
•与碳循环有关的地球工程
六、云和气溶胶
•云的观测及其在模式中的表征
•利用基于市场的方法进行适应决策
•辅助的经济效应
多部门的影响、风险、脆弱性和机遇
十八、 已观测到影响的检测和归因
•各部门和区域的已观测到影响的综合
•各部门和区域的已观测到影响的归因
十九、 紧急风险和关键脆弱性
•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的系统和胁迫
•间接影响、跨界影响和长距离影响
•关键脆弱性、累加影响、阈值、不可逆变化和关注理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过去130年全球升温0.85度。过去110年上升0.19m。报告估算了不同情形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据预计,应对气候变化较为脆弱的南亚地区将成为气温上升最快的区域,2046年至2965年,最高升温部分将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南部的地区,升温幅度为2~3℃,而2081年到2100年,这些地区的预计温度会上升3~5℃。随着气候持续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持续时间更长。主要从以下几点论述: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变化,包括海洋酸化
•海表过程的变化
•海洋环流的变化
•海洋变率的时空分布型
三、冰冻圈
•冰盖的变化,包括物质平衡
•冰架的变化
•冰川和冰帽的变化:由于AR4,,通过测量冰川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发现,几乎世界所有的冰川继续在收缩;在过去的十年中,大部分阿拉斯加的冰川冰,加拿大北极地区,格陵兰冰盖的边缘,安第斯山脉南部和亚洲山脉上的冰在消失;世界上所有冰川总质量损失,不包括那些在冰原的边缘,在1971年至2009年间是226±135亿吨每年(海平面等效,0.62±0.37毫米每年),在1993年到2009年是275±135亿吨没年(0.76±0.37毫米每年),在2005到2009之间是301±135亿吨每年(0.83±0.37毫米每年);目前的冰川失衡与目前的气候条件有关,表明冰川将继续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