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_三_五运六气起源与沿革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_三_五运六气起源与沿革


— ——五运六气起源与沿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邹勇
(山东省烟台市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医中西结合科 , 烟台 264000)
关键词:五运六气;起源;学术沿革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4.16.055
文 章 编 号 :1672-2779 (2014 )-16-0095-02
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是一种 有效的、 可供选择的疗法。 参考文献
[1]何 继 和.外 科 疾 病 诊 断 标 准[M].北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200l:72-73.
(本文编辑:苏 玲 本文校对:舒林英 收稿日期 2014-04-16)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 (三)
(此文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教授帮助,顾植山 老师提出宝贵修改意见,致谢! ) 参考文献
[1]王 树 芬.运 气 学 说 起 源 的 考 察[J].中 医 药 学 报 ,1989,(3 ):12-15. [2]孟 庆 云 . 五 运 六 气 对 中 医 学 理 论 的 贡 献 [J]. 北 京 中 医 药 ,2009, (12):937-
刘完素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 《黄帝素问宣明
96
方论》[4], 以 “气化” 理论统领理论创新与阐释, 以五 运六气归纳病机, 对 “亢害承制” 理论、 “胜复郁 发” 等概念进行发挥, 并用于临床治疗, 创制 “火热 论” 观点[6、7]。
张元素的 “脏腑辨证”、 “遣药治方论”, 以五运 六气研究药物的归属、 作用, 阐明制方的法则。 张元 素在 《医学启源》 中提出: “运气不齐, 古今异轨, 古方新病, 不相能也”, 并全面论述运气升降阴阳等 理论结合药物气味、 厚薄特性, 建立了一整套药物临 证应用理论。
B 超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 具有重复性强、 操作简单、 准确性高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前列腺疾病, 效果
要明显高于单一中药灌肠。
关键词: B 超; 前列腺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4.16.056
文 章 编 号 :1672-2779 (2014 )-16-0096-02
《周礼·医师》 曰: “医师究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 阳表里, 察天之五运, 并时六气”[2]。 首次将五运六气 与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联系在一起。
《太始天元册》 是 《素问》 中所引用的上古天文学 作品, 其书现已失佚[3]。 《素问·天元纪大论》 中记载: “臣积考 《太始天元册》 文云: 太虚廖廓, 肇基化元, 万物资始, 五运终天……生生化化, 品物咸章”。 《素 问·五运行大论》 还记载了关于五运经天的理论。
明清时期[3],明代汪机系统论述了运气理论, 其在 《运 气 易 览 》 中 对 运 气 周 期 中 的 60 年 交 司 时 刻 、 月 建、 五音建运、 南北政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楼英著 《运气占侯》 载 《医学纲目》 旨在强调五 运六气的预测能力; 《内经运气类注》 对五运六气理 论有较为精辟的阐述。
公元前 561 年, 郑子太叔论礼, 述子产之言: “生 其六气, 用其五行, 气为五味, 发为五色, 章为五声”。
公 元 前 541 年 , 《 左 传·昭 公 元 年 》 : “ 晋 侯 有 疾, 求医于秦, 秦伯使医和视之……天有六气, 降生 五味, 发为五色, 征为五声, 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 阳、 风、 雨、 晦、 明也。 分为四时, 序为五节, 过则 为灾”。 以上引自王树芬教授《运气学说起源的考察》[1]。
唐代王冰从其师藏 “秘本” 发现了 “七篇大论”, 并 予 以 详 细 的 考 核 疏 注 [4], 形 成 了 我 们 今 天 见 到 的 七 篇 大论。
《素问遗篇》 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素问 俟篇》、 《素问亡篇》, 一卷, 撰人俟名, 北宋刘温舒 最早编入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中。 宋林亿校 《素 问》 时见过流传本, 但持否定态度。 2 学术沿革
940. [3]苏颖.中医运气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张 登 本.运 气 学 说 沿 革 及 评 价[J].河 南 中 医 ,2004,(9):4-6. [5]杨 力.中 医 运 气 学[M].北 京 :北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1995:113. [6]朱燕萍.运 气 学 说 对 金 元 医 学 的 影 响[J].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06,(7)4:
王冰又别撰 《玄珠密语》, 以陈五运六气之道, 同时还有专述运气的 《天元玉册》、 《昭明隐旨》、 《元和纪用纪》, 转载了运气知识, 并做了较大的拓展 和发挥, 并首开按运气变化进行处方用药之先河[4]。
宋徽宗赵佶编 《圣济总录》 首论运气及十甲子周 运气图, 对运气七篇高度重视, 运气学在当时被列为 太医局重要考试科目。
承其学者, 门人李杲、 王好古等。 他们均为元代 著名医家, 尤其李杲名登 “金元四大家” 之列。 李、 王二氏秉承师学, 著 《用药法象》、 《汤液本草》, 以 传衍其药物学理论, 李杲所制补中益气汤、 升阳散火 汤等诸方, 以广其遣药方论的应用, 是以运气学说在 治疗学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8]。 朱震亨等对推动运气学 说的应用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亿、 高保衡等对 《黄帝内经素问》 予以 “重新 校正”, 促进了宋代运气学说的发展。 宋赵传古曾撰 《六甲天元运气钤》 2 卷[1]。
北宋刘温舒著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阐发五运 六气理论, 强调运气理论重要性, 认为 “气运最为补 泻之要”。
陈言在 《三因极一病证方法》 第五卷的 《五运 论》、 《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本气论》、 《六气时 行民病证治》 等篇都论述了运气与发病。 有关君火 论、 五运论、 六气论、 本气论等运气理论作了较为深 入的阐述, 其十六张 “六十年运气病方” 被清代汪石 山纳入 《运气易揽》,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 前列腺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据研 究, 50 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容易得前列腺炎; 50 岁以后 的容易得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 因此前列腺疾病是越 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 泌尿外科学界都公认中
医药在治疗前列腺疾病上的优势, 本文主要阐述 B 超 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 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随机抽为治疗组
第 12 卷 第 16 期 · 总 第 192 期
2014 年 8 月· 下半月刊
95
有通里攻下能力; 冬瓜仁排脓逐瘀; 川楝子、 木香行 气止痛; 桃仁散结活血; 牡丹皮祛瘀、 凉血、 清热, 改善脓肿及其周围微循环。 外用荚蓉散清湿热和滞、 软坚下结、 攻坚破结。
总之, 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 在 B 超介入的基
隋代萧吉撰 《五行大义》, 从天地人的整体角度 对五行的象、 数、 义作了较全面、 系统的阐发[5]。
唐代王冰首次考校疏注 “七篇大论”, 使运气学
说完整系统地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运六气学说与 《内经》 其他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互 相补充, 使 《黄帝内经》 成为集天、 地、 人、 象、 物 候、 人体生理病理、 疾病、 预防、 治疗为一体的中医 学经典巨著。
当代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主要以文献整理、 临 床应用为主, 方药中、 任应秋等教授非常重视五运六 气学说。 高等院校编写了 《中医运气学》 教材, 尤其 是 2003 年非 典发 生 之 后 ,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对 五 运 六气学说尤为重视, 设立了专项研究课题, 代表人物 如顾植山教授等学者, 为宣扬发挥五运六气学说做出 了积极贡献。
24-26. [7]陈 曦.论 刘 完 素 对 气 化 理 论 的 认 识 与 发 挥[J].中 国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杂 志 ,2012,
(40)4:351-355. [8]王 道 瑞.金 元 时 期 关 于 运 气 学 说 的 运 用[J].青 海 医 学 院 学 报 ,1985,(1):68-73.
李梴著 《运气总论》 载 《医学入门》 极为重视运 气升降理论, 提出 “升降出入, 生气之常也” 及 “有 在天之运气, 有在人之运气” 等理论。
张介宾在 《类经》、 《类经附翼》 专门研究运气 理论, 对运气七篇大论分类注释和阐述, 并对运气学 说有其独到的发挥。
王肯堂 《医学穷源集》 在运气图说中提出: “三 元运气论”, 将运气变化过程分为上元、 中元、 下元,
金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将运气列为首卷, 是运用 运气理论解释伤寒演变的第一人[3]。 在《注解伤寒论》 卷首, 详列南北政脉应, 运气加临, 汗差棺墓, 补泻病证诸图, 并强调说: “五运六气主病, 阴阳虚实无越此图”。
“金元四大家” 的刘完素、 张元素、 李杲、 朱震 亨对运气学说进一步进行了创新发展, 不仅表现对 《内经》 运气学说的探微索隐, 而且还表现于对运气 学说临床运用。 无论是病机学说, 还是遣药制方的治 疗学, 悉能以运气学说为指导, 即贯运气学说于理法 方药之中, 是以该期为运气学说运用之盛期。
(本文编辑:苏 玲 本文校对:顾友谊 收稿日期 2014-05-14)
B 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 ——附:中西医结合治疗 100 例
舒林英
(江西省玉山县中医院超声科, 玉山 334700)
摘 要: 目的 探讨 B 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方法 运用彩超仪通过肛门检测, 再经综合确诊,
中华文明史从有纪年记录至今约有五千年的历 史。 五运六气 学说系统 见于 《内经·素 问 》 七 篇 大 论 中, 集中国古代天文、 传统文化、 历法、 医学之大 成, 是对天象、 气象、 物候、 人体、 疾病、 防病治病 理论融会贯通的系统论述。 1 起源
公元前约 571 年, 单襄公在为其子顷公所留遗嘱 中指出: “天六地五, 数之常也。 经之以天, 纬之以 地, 经纬不爽, 文之象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