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课程:英语语言测试学号:201120347:赵宁宁专业:语言学《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本书作者武尊民,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学术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着重语言测试与评估。
担任课程主要有语言测试与评估、外语课程发展、基础英语写作。
截止到2011年底正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有3名。
他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编著。
2002,外研社。
汉语编写。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一级(教材)》,主编。
2003,外研社。
《中职英语(基础版)》教育部推荐教材。
主编。
1-3册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
2005-200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独立性学习者:香港大学生个案研究》,金立贤、武尊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总183期),26-29。
《课堂语言能力评估》导读,原作者Andrew Cohen 。
2005,:外研社。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主要阐述测试在基础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讨论测试目的的不同对测试的方法和内容的影响,介绍各类测试量刑的具体设计方法和主要特点,提供测试结果统计和分析方面的实践性的指导,引领英语测试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正确关联导向。
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中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英语测试的了解和认识也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
不少高等师范专业英语在本科生阶段开设英语测试课程。
英语测试是英语语言教育硕士的必须学位课程之一。
在普通教师提高学历的过程中,师范院校为在职专科升本科的教师们开设的课程中,也必然要有英语测试。
这是因为英语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与学生评价技术已经是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内容简介、精华摘要及个人领悟本书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英语测试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是从语法、词汇、阅读、完形填空、听力、口语、写作这几个方面的测试一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主要是简单介绍了考试结果分析与解释。
下面的内容主要是将每一章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在报告的最后进行了总结。
在第一章《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中,提到了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Hymes:语言能力应该表现在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上。
2.Oller:“单一语言能力假想”它的基本原理是语言能力使用者的应用语言能力是不可分解的。
在语言行为过程中,所有的因素都必须共同作用,取材于一个共同的语言知识库。
语言使用者的大脑具有预期语法能力。
3.Canale & Swai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
4.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模式。
他还提出方言识别对于交际法语言测试是有意义的。
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任何场景下使用语言,语言知识和元认知策略能力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无先后秩序之分。
5.交际能力理论不但促进了交际法语言教学的广泛发展,还是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得到语言教育界的认同。
交际语言测试的一些主要特征:重点是意义;语境化;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有实际意义的言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文本处理有真实性;考试结果不可预见;以互动为基础;考生在真实心理状态下展示语言能力;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断成绩。
交际语言测试既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又要考察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能否恰当的题的使用目标语言。
也可以说,交际法测试的目的就是要评价语言学习者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这种测试的目的决定了交际性语言测试和传统语言测试之间的明显区别。
6.测试内容和方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正面回波效应&负面回波效应。
本章主要归纳了英语测试理论发展的一个中心点——英语语言能力的界定。
阐述了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本章提出的回波效应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根据某一测试的目的而采用某种测试手段的同时要考虑到对教学的影响。
既要有效考察语言能力,又要使测试有利于下一步的教与学。
好的测试方法对教学有正面回波效应。
第二章《英语测试的基本原则》1.构念效度是试卷质量的关键。
Bachman&Palmer认为“构念效度关系到我们依据考试成绩所做的,对评价测试结果的解释是否有意义并且恰当”。
也就是说我们有多大的把把握说一个考试成绩能够表明考生具有所考查的语言能力。
我们必须阐明所要测量的是那些语言能力,并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些能力,然后依据这些能力描述设置考查这些能力的考试任务。
这样测试者就能够比较有把握的根据考试成绩解释考生的语言能力。
2. 内容效度检测考试内容是否反映了考试目的,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考查效果。
3. 预测效度是说考试结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学习成就。
4. 表面效度是试卷看上去是否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
5. 方法效度评价考试方式与考试目标的关系。
考试方式应该改能够保证考试得到预定的效果,否则考试就缺少方法效度。
6. 测试信度的方法:用参照法;阅卷信度。
阅卷信度主要检验主观性试题的阅卷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7. 英语测试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考试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指考试对社会和教育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8. 评价测试的另一基本原则是可行性。
为某一目标而设置的考试在充分考虑到效度和信度问题后,还要考虑到可行性问题。
本章所讨论的一些测试基本原则,是任何一次考试都应能够经得住的考验。
测试要有效度和信度。
测试也要有真实性和互动性,并且切实可行。
考试策划人员要预先考虑到考试的潜在冲击力会是什么。
使用所有这些原则评价考试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考试目的。
第三章《测试类型》1.主观性测试与客观性测试。
2.直接性测试与间接性测试。
直接性测试效度好,信度差,如口语考试。
效度好是因为测试结果能够直接反应测试目的,信度差是因为评分是主观的。
间接性测试指测试结果不能直接反映所要考查的语言能力,但是可以给测试实施者提供判断考生语言能力的信息,如语法测试。
3.分离式试题与综合性试题。
是针对测试的语言点而分的。
分离式测试试题的原则是每个题目只考查一个语言点。
综合性测试使用一种测试方式同时测量学生综合运用多项语言能力,是目前最受重视的一种英语测试形式。
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段落短文听写,口语写作等测试形式。
4.学校考试和社会性考试。
学校考试属于教育测试,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用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测试。
包括:分级测试,诊断性测试,学业测试。
社会考试面向各个社会阶层。
测试内容不受任何特定英语教学大纲的局限。
大多为标准化水平测试。
5.分级测试。
一般用于学期开始的时候6.诊断性测试。
用来确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以便使教学能够确实针对学生的需求的测试方法。
用于学期中间对阶段性教学和学习情况的测验,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学校教育中常常被称为小测验或阶段测验。
7.学业/成绩测试。
检验相对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学习成果,比如每学期一,两次。
8. 水平测试。
可用于多种目的,其中之一是利用测试达到选拔优秀学生的目的。
在现代生活中语言水平测试被用来进行各种名目的选拔。
其内容涵盖面会比较宽。
9. 常模参照性测试与标准参照性考试。
常模参照测试主要用于选拔,把同一次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某一特定需求将分数划分等级或是决定某一分数为合格分数线。
标准参照测试的关键是设定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命制考题。
测试结果根据标准进行评定,符合标准要求就是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
本章简要介绍了语言测试的类型。
测试的分类是相对的。
使用不同测试类型影响测试结果和对测试结果的解释。
考试目的与社会环境对选用什么测试方法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四章《英语语法测试》1. 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法知识的内容,同时在各阶段学业测试中均应保留检测语法知识的内容。
2. 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把语法知识分为阴性语言知识与显性语言知识。
隐性语言知识主要是指在自然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显示的语言知识。
隐性语言知识有两个特征:直觉与快速信息处理。
例如人们在日常交谈时,语言使用是自如流畅的,不需要长时间的计划与准备。
而显性语言知识是有关语言的知识,称为元语言,其中包括用于分析语言的语言,及语法专用词汇与分析语法结构所用语言;另一种是分析知识。
分析知识涉及语言形式和形式与功能的意识。
语言使用者不一定同时具有分析知识和元语言知识。
显性语言知识不同与隐性语言知识之处其提取使用比较慢。
即使是完全自动化了的显性语言知识也不能像隐性语言知识那样快的提取致用。
3. 从我们所熟悉的语法测试来看,总体来说是测量显性语言知识,例如托福的语法部分,再比如中考,高考中的语法单项选择题。
这种题目检测学生对正确语句结构的识别能力也就是分析语言知识。
高考试卷中的短文改错也部分的测量显性语言知识。
而有些省市中考试卷中的句子转换,动词填空等等测量的应该是元语言知识和分析语言知识。
4. 速度测试能够测量隐性语言知识。
5.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习得顺序是:P426. Davies的意图在于说明语境对于语言测试的重要意义。
这对语法测试尤其重要。
设定语境就必须考虑到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等等。
在语言测试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命题者认为不正确的话语,在一位英语是母语的人士看来却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语言经验和所考虑到的可能的语境有所不同。
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和测试来说,要考虑到各种英语地域差异困难程度是很大的。
重要的是要把握英语一般性使用的常规,并且在语法测试过程中采用多种测试形式,以便取得好的测试效果。
7.语法测试内容与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A.只测量识别能力B.有时学生凭猜测就能答对C.有时语法条目不适于使用单项选择题,因而限制应测试内容。
D. 题目涉及困难(题目不能过长;加汉语注释不好;不能使用英语中根本不存在的语言形式)E. 干扰项可能会形成不正确语言输入,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语言初学者应该得到尽可能多的恰当的语言输入才能对所学语言有所领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2)动词填空。
这种题目答案固定,属于客观性试题,考查学生动词形态知识,并且要求学生书写,对教学有好的回波效应。
另外,题目制作简便易行。
3)组合句子4)配伍题。
句子配伍试题包含的句子数目越多,难度就越大。
命题时最好注意使配伍的句子长度相当。
不要用太长的句子,那样阅读负担太重,影响对句子结构的思考。
另外,还可以把句中的连词提出来,由学生选用练此连接两个部分的句子。
5)句子转换。
这个题型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语言使用是灵活多变的。
为了不同的交际意图而使用不同的方法说同一件事情,说明语言能力渐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