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针对练1](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练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针对练3]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

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

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短板4运用材料信息论证问题的能力不足例4(2015·北京文综)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针对练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

(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针对训练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原创押题·热点追踪押题1(考向:影响民族工业发展因素的实证)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曾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押题2(考向:批判性思维审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押题3(考向: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民国前期历史现象)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马列主义的传入押题4(考向:从政治与文化互动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押题5(考向:运用历史的发展性思维审视历史现象关联)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押题6(考向:通史思维认识北伐与新文化运动关联)(2016·洛阳联合测试)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文章篇数770 631 128“革命”出现的0.78% 2.45% 25.14%频度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押题7(考向:批判性思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重新引发民间的热议。

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有:(1)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较快;(2)思想文化比较繁荣;(3)爱国运动如火如荼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陶菊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两个突出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选择题1.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2.下图是某时期农民协会的入会须知,据此判断,此组织有利于()入会须知服从农协命令,遵守农协纪律……万众一心向前,打倒贪污豪吏、帝国主义军阀……工农联合奋斗,敌人完全消灭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3.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

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

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的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4.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道: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