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种植相关知识

棉花种植相关知识

关于棉花种植一、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棉花原产于热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春秋两季干旱,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渍涝,同时土壤肥力偏低,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耕作制,但近年来由于各级党政和农民重视,植棉技术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由过去单产几十斤,逐渐提高到一百多斤,但潜力仍然很大。

并且向麦(油)棉一年两熟制发展。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怕病虫危害,有"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之说。

棉花全生育期早熟品种170-180天,中熟品种需180-200天,晚熟品种大于200天;一生需要≥10℃的活动积温,早熟品种需3300-3500℃,中熟品种需3500--3900℃,晚熟品种需3900℃以上;一生需降水量450-650公厘。

而沿淮淮北从4月11日播种到10月31日停止生长,共205天,≥10℃的活动积温3450℃,降水量668公厘。

由此看来,降水量是足足有余,但各月分配不均,有干旱渍涝危害。

春季种早、中熟品种和麦茬棉种早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都够用,但晚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就略感不足,若遇春秋温偏低或播种稍迟就明显不足①温度: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较多的热量,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土壤湿度18-22%),棉花在日平均气温10-12℃即可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超过40℃不利,以土壤温度15℃,有5-7个晴天播种为宜。

若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出苗只需4-7天。

若温度低出苗缓慢,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现象。

如果气温低于15℃,又多连阴雨,对幼苗生长不利。

当地面温度降到3-6℃时部分叶子受冻害;降到1-2℃,植株部分或全部冻死。

沿淮淮北地区4月上中旬常有低温或霜冻危害,晚霜最迟在4月16日结束,历年4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8℃,地面极端最低达零下4.1℃,因此,棉花在幼苗生长期间,必须密切注意低温霜冻的危害。

棉花出土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幼苗16-18℃时10-15天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25℃时只需7-10天,14℃时需20多天。

棉花进入现蕾期以后,温度高,现蕾又快又多,最低温度不低19℃,现蕾初花期气温以25-30℃最为适宜,在25℃以上有利于生长发育。

开花至吐絮生物学最低温度是15-18℃,吐絮期温度以20-30℃较合适,低于20℃成熟期后推,低于15℃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运受阻,并影响棉花纤维质量。

这个时期温度日较差大对促进早熟有利。

沿淮淮北5月上旬后期及以后日平均气温都高于18℃,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6月份均在24-27℃,因此,5-6月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在吐絮期要求天暖,昼夜温差大,气温在25℃左右,有利于吐絮,若气温低于12℃或高于40℃都会引起棉桃脱落。

②水分:棉花是直根,有较发达的根系,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当种子吸收相当自身重量近一倍水分时即可膨胀发芽,播种要求田间持水量65%-80%对出苗有利。

干旱时影响出苗,大雨则使棉田板结,潮湿缺氧,呼吸作用差,出苗受阻;阴雨连绵根系发育不良,且易感染炭疽、立枯等苗期病害。

幼苗期土壤湿度适宜可提前现蕾。

幼苗期需水不多,现蕾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需水量逐渐增加,始花至裂铃初期达最大值,这时的需水量是其一生中的一半以上。

干旱或气温>35℃时会阻碍棉株发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

但水分过多,棵间空气湿度增大,也易引起蕾铃脱落。

进入吐絮成熟期后,需水逐渐减少,这时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此时阴雨多,湿度大易遭病虫害,发生僵烂铃,缓吐絮,土壤干旱又会使棉铃提前开裂,提前停止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③光照:棉花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发育才能良好,从日出到日落,所有叶片都随着太阳方向而转动,以争取较足光照,充分的阳光才能壮苗,早发,增枝现蕾。

棉花对光照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遇到长期阴雨,棉株生长受阻,影响有机养分制造与转运,植株体内糖分减少,含氮物质增加,会引起大量蕾铃脱落导致疯长。

棉花生育后期,充足光照,有利光合作用,可增加铃重,提高棉絮质量,最怕秋雨连绵,光照不足,引起茎叶疯长,株铃易遭病虫害,使僵烂铃增加,并延迟成熟,增加霜后花。

二、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1. 我国棉花的种植现状棉花种植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我国棉花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三个主要产棉区。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和国家因素,我国的棉花机械化水平很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许多棉花种植还处于全人工阶段,机播、机收等机械化水平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新疆棉花产区的机械化水平现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上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新疆棉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热量条件较好,宜棉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以上。

棉花生长期内太阳辐射充足,总日照时数2600h左右。

降雨量少,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1993年总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1995年国家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做出重大调整,"九五"期间把棉花生产重点向新疆棉区倾斜。

到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总产150万t。

目前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2%,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为43%,除棉花收获还需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外,其它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均每个职工能经管25亩棉花,产值2.5万元,职工年收入6250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4.9个工日,是全国平均用工量的12%-16%。

“九五”期间,“机采棉实验工程”在兵团进行,连续5年累计用机器采收3400h㎡棉花的实验表明:实行机器采摘棉花后,每个职工可经管6.6hm2棉花,产值可达10万元,职工年收入提高到1万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降到1.2个工日。

2 我国棉花种植业的市场现状我国棉花生产与国际国内激烈的棉花市场竞争相比,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棉花所面临的国际挑战越来越严峻。

因此,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很多:我国棉花品种品质不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我国除新疆棉区有少量的长绒棉外,黄河、长江流域均种植的是绒长28~29mm的普通陆地棉,纤维强力较低;我国棉花产量很低,棉农植棉效益低下。

除新疆棉区及长江流域极少地区亩产达100kg以外,还有相当部分棉花亩产仅在60kg以下。

棉农种棉不如种粮,有的将棉田改为粮田;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我国棉农生产棉花基本靠传统原始的人工耕种、采摘,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攀高,处于保本微利,在棉花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亏本等;我国棉花加工质量低下,浪费了大量棉花资源。

商品棉异型纤维含量高,原棉产品一致性差,同级棉不批次,不同棉包产品等级有差异,难以满足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要求。

3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前景棉花机械化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相对过剩且价格逐渐变为由市场调节,这就对我国的棉花生产提出了一些挑战。

要求棉花生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尤其是需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棉花机械化也是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用机器来代替人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将是未来我国棉花生产的必经之路。

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铺膜播种、机械制钵育苗、机械移栽、机械植保、机械中耕追肥、机械收获、机械拔绵柴、棉籽机械脱绒等内容。

核心内容是播种、制钵育苗、移栽、中耕追肥、植保和采摘收获等环节。

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的棉田耕整、播种(直播)、植保、排灌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棉田机械化耕地、整地:可达到人、畜力难于达到的质量(如耕地深度等),并可多工序联合作业,大大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做到不误农时。

使用的机具有犁、深松土犁、耙、镇压开沟机、起垄机等,中国南方棉区间套绿肥的棉田,还有翻压绿肥的埋青机等。

机械化播种:具有下子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适度等优点。

各项工序能一次完成,不仅工效高,且能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因而出苗率显著高于人力、畜力农具播种。

棉子有播毛子和光子之分。

播毛子的播种机,要求种子经过剥绒,不混有子棉团、枝杆等杂物,并用草灰或炉灰等加药剂进行拌种,使棉子互不粘连。

毛子播种量每公顷在75kg以上。

光子播种,一般可使用通用的精密播种机,每公顷播种量15-40kg,仅为毛子播种量的1/5。

除节省种子外,还可减少出苗后的间、定苗的工作量。

有的播种机,还配有施种肥、杀虫剂,喷除草剂,覆盖地膜以及下子情况和播种进程监视系统装置,可联合进行多种作业,并进一步保证和提高棉花播种质量。

为便于以后的田间经管和收花机械化作业,播种时要求播行端直,行距一致,地头整齐。

机械化田间经管:主要是中耕除草、施肥、施药等作业机械化。

行间中耕(松土、除草、灭茬等)、追肥、培土多使用锄铲式或旋耕式中耕机,苗期株旁松土除草,多使用旋耕锄、弹齿除草耙;中耕机架上装置除蜡剂喷洒装置,也可消灭株旁幼草。

为了保证和提高机械中耕作业质量,并为以后机器收花创造良好条件,棉田应有相当的长度,而且地面平坦,无宽、深的横垄沟和积水洼坑等障碍;作业时,棉行两旁应留有适当宽度的护苗带,使用单翼铲。

圆盘或板式护苗器、护罩,操作时应掌握适宜的耕深和行进速度。

机械施药作业:工效高,可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发生和蔓延,并改善劳动条件。

棉田喷药,可采用常规喷雾、喷粉、弥雾、联合喷粉喷雾等方式,分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两大类。

地面喷药机械又有用人力(背负或担架等)、机动、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等类型。

为使药剂能均匀地喷附于棉株的有关部位,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的常规喷雾机,常配用由几个喷头围喷一行棉株的吊杆式喷雾装置。

喷药时,需视所使用的药剂、地块大小和连片程度,以及当时的气象、植株等情况,选用适当类型的机具。

同时要选择在三四级风以下天气进行作业,注意安全,严格掌握药液配制浓度与施药量,防止漏喷、重喷和滴漏。

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棉田,在棉花吐絮成熟时,可利用收花机进行采收。

可以及时收获棉花,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改善的方面1.改善我国棉花生产环境,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棉花生产的经济投入力度,对棉花生产的种子改良、耕种模式及施肥方式进行改革,采摘机械化及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的科研、推广的资金预算。

二是要实现棉花生产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

对占我国棉花生产量40%以上的新疆,要发挥区域优势,实行大规模的连片种植,为实行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

对内地棉花生产也可逐步在棉花生产集中的省、地、县实行规模种植,建立我国比较稳定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