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行为管理
12
②消极作用——产生冲突时的反应 目标冲突。与正式群体或组织目标对立,
不服从组织安排,干扰组织目标实现。 意识冲突。非正式群体按照自己的价值
观念,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行为冲突。不遵从正式群体的行为规范,
各行其事。
13
⒌在管理中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 利用
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②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积极引导, 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疏导方法,对其 进行有效改造。
③针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要采取果断 措施。——经教育不改,视情节轻重、 态度好坏,予以取缔或适当处理。
16
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 因素
①合理组织正式群体
这是削弱非正式群体的重要途径。
②目标导向
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有共同活动的目标, 但这种活动目标只具有个人意义。 集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由共同活动把成 员密切结合到一起的群体,这种活动不仅具有 个人意义,而且还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5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分析
⒈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①物质利益的影响 ②思想情感的影响 ③心理特征的影响 ④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14
④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凝聚性强,能较好地满足成 员的社交、归属等心理需求的特点,可以有意识 地把有些企业无力顾及的群众工作由他们去做, 这对于解决群众的特殊疑难问题,促进企业内部 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⑤利用非正式群体规范压力大,标准化倾向强的 特点,在确定定额和任务指标时,只要有可能, 标准可以适当提高。
目标与活动准则与组织相对立,但未超 出法律许可范围。
④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目标与组织目标根本对立,其活动触犯 法律。
9
按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分 ①平行型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由处于同一群体内的同一层次
的人员构成。 ②垂直型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由同一群体上下不同层次的人
员构成。 ③混合型
10
①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情感密切、互相信任、 凝聚力强等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 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②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信任、说话投 机、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批评与 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思 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③利用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灵敏、迅速的特点, 及时收集职工对企业的意见和要求,提高决策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⑥利用非正式群体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影响力大 的特点,授予其一定的权利,以保证非正式群体 朝向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
⑦努力使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群体的组 织结构相一致,从而使员工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
15
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①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支持和 保护。如文化、体育、娱乐等
7
⒊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按形成原因分: ①友谊情感型非正式群体 如:同学会、老乡会等 ②利益型非正式群体 ③兴趣爱好型非正式群体 ④信仰型非正式群体 ⑤亲缘型非正式群体
8
按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或效益分 ①积极型非正式群体 基于某一正当的目标或原因而形成。 ②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⒈群体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具有共
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 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人群集合 体。 群体有以下特征:
1
⑴ 群体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 ⑵ 群体存在一定的结构。 ⑶ 群体有一定的目标。 ⑷ 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 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 ⑸ 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⒋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作用 ①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特别是心理、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给成员以现实的帮助
他们通常感情融洽、关系密切,在行为上能彼 此照应、相互帮助,具有较高的互助性。
③对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规范作用 Ⅰ控制作用——其行为规范对成员行为的控制 Ⅱ激励作用——群体观念强,一声令下,马上
6
⒉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①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以共同利益、观点、
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 无规章、制度、章程等,但有群体规范。 ②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③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对成员有精神上 的支配力。 ④成员间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⑤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 手段。 ⑥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懒 惰行为以及群体规范的影响,区别于单 独的个体行为。
2
⒉群体的类型 ⑴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为标准划分的。 ⑵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划分。 正式群体:由组织正式确定、有明确的组织方
式、工作方式和任务目标的群体。 正式群体一般有以下几个系统: ①有职能化系统,人们有可能实行专业化分工。 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 ③有一个权力(权威)系统。 ④有一个决策系统。
3
非正式群体:组织中的人们在工作和生 活中为了某些需要而自愿结成的,成员 之间关系松散的群体。
4
⑶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根据群体的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联系的密
切程度划分。 松散群体:群体成员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
但却没有共同的活动内容、目的和意义的群体。 联合群体:由松散群体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其
行动,不甘示弱 Ⅲ改造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将群体信念和价
值观传递给成员,改造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11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正式群体的补充形式。 满足人的心理、情感上的需要,可以使人 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有益于成员的身 心健康。 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行为一直性高、爆 发力大,积极引导,可表现出极大的工作 热情。 非正式群体中信息传递灵敏,对于了解职 工的思想状况、收集信息资料很有帮助。
使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互配 合,使企业目标对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具 有较强的吸引力。——职工股。
③注重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④重视与非正式群体的沟通与联络
——注重感情投资,是当今企业应十分 重视的问题!
17
第三节 群体行为
⒈群体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