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合肥市国民统计公报

2010年合肥市国民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1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粮食产量19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稻谷产量149.81万吨,下降0.5%;小麦产量30.91万吨,增长11.8%。

油料产量25.85万吨,下降18.5%;蔬菜产量109.25万吨,增长9.4%;瓜果产量42.14万吨,增长18.0%。

年末生猪存栏113.96万头,比上年增长2.0%;全年生猪出栏229.97万头,增长2.5%。

主要肉类产量38.02万吨,增长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62万吨,增长3.3%。

禽蛋产量13.61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9.20万吨,增长47.2%;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增长9.0%。

表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8.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农用拖拉机14.11万台,增长7.3%;农用运输车1.10万辆,减少0.9%;排灌动力机械2.69万台,减少0.4%。

化肥施用量(折纯)19.70万吨,增长2.8%。

农村用电量5.45亿千瓦时,增长7.7%。

有效灌溉面积244.9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9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768.94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其中,轻工业增长26.8%,重工业增长23.7%,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41:59调整为40.2:59.8。

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9.39亿元,增长26.2%。

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00.10亿元,增长22.4%。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29.1%、35.9%和65.9%,叉车、挖掘机增长66.7%和60.7%,汽车增长34.0%,发电量增长8.5%。

表5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2.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3208.93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利税273.10亿元,增长33.1%,其中利润165.46亿元,增长47.7%;亏损面为12.5%,比上年收窄1.6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701户,完成产值13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2.73万元,增长18.4%。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60.70万平方米,增长25.1%,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建筑业从业人员53.54万人,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03.58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2.36亿元,下降6.6%;民间投资1811.03亿元,增长37.3%。

市区投资2410.40亿元,增长23.2%;县域投资656.58亿元,增长28.3%。

图3 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投资1038.14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2000.88亿元,增长19.8%。

工业投资1010.17亿元,增长34.3%,其中八大产业投资620.75亿元,增长54.9%。

全年房地产投资8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561.36亿元,增长19.9%。

商品房销售面积1004.91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3.86万平方米,下降26.8%。

商品房待售面积128.01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5.72万平方米,减少15.07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工项目33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29个。

竣工项目32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8个,增加60个。

“1346”项目投资944.45亿元。

“861”项目投资758.07亿元。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按区域分,市区消费品零售额744.70亿元,增长19.6%;县域消费品零售额94.32亿元,增长21.3%。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8.21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0.81亿元,增长17.6%。

图4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6%,汽车类增长34.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7%。

全年新建万村千乡农村连锁店523家。

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879个。

举办各类会展153场。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9%。

其中,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3.32亿美元,增长118.9%。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1.1%和14.4%。

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4.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派劳务人员8168人。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增长27.8%。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增长34.9%。

新增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9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6%和42.9%。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39.4%;国内旅游收入237亿元,增长43.2%。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29处。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旅客运输量2亿人,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公路1.8亿人,增长19.7%;铁路1588万人,增长15.0%;民航416万人,增长19.2%。

全年货物运输量1.97亿吨,比上年增长31.8%。

其中,公路1.74亿吨,增长27.3%;铁路150.80万吨,增长11.6%;民航3.34万吨,增长14.8%;水运2183.56万吨,增长86.7%。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9.32万辆,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25.05万辆,增长42.2%。

民用轿车拥有量20.48万辆,增长37.9%,其中私人轿车16.51万辆,增长4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5.2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8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48亿元。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0.7万户,比上年增加1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4.9万户,增加105.6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数53.7万户,增加12.2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财政收入4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地方财政收入259.43亿元,增长43.4%,其中税收收入221.43亿元,非税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3.1%。

财政支出317.72亿元,增长29.2%。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亿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01亿元,增长23.2%;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02.56亿元,增长61.5%。

图5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增幅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6%。

其中,企业存款2180.87亿元,增长18.3%;储蓄存款1233.73亿元,增长19.6%。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14.0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

其中,短期贷款1028.29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3161.67亿元,增长28.8%。

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43.1亿元。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只,筹资21.46亿元;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规模21.65亿元。

到2010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2家。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63亿元,增长45.4%;人身险保费收入42.06亿元,增长12.2%。

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6.45亿元,比上年下降16.5%。

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9.98亿元,下降14.9%;人寿险赔款与给付6.47亿元,下降1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