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262--DT+37段公路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线延长线土建施工7标段[南浦站]工程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线延长线土建施工7标段[洛溪、南浦站]项目经理部二008年三月B3+262--DT+37段公路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目录1、工程概况 (3)2、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3)3、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 (4)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5、支顶架体系设计验算 (10)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7、成品保护措施 (13)8、施工组织管理 (14)1、工程概况南浦站采用左右线分离式两侧站台,站台有效长度为140m,每侧站台板最大宽度6m,轨顶风道共有三个体系,大致分布在14轴-41周间。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施工安排在所在部位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
南浦站负二层站台板按设计图分成二大板块,其中F轴以西车站一块,1/D轴以东一块,呈“一”型南北方向布于车站负二层标准段内。
轨顶风道则分为三大板块,顺行车方向分布于车站标准段内。
南浦站相对标高以站台板(装修面)为+0.000,对应绝对标高在车站中心里程处YDK6+348.000处为-7.260,车站沿纵向放坡为2‰,站台板与车站底板间高度为1.36m,板厚度为0.2m,纵梁截面为200×400mm。
轨顶风道布于车站中板下0.93m位置,板厚0.2m,不设置梁,其吊墙厚度为250mm。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砼均采用C30。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与主体结构关系见下剖面图:2、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2.1施工分块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根据站台板块及轨顶风道的结构长度及结构的形状来确定分块长度及施工缝的部位,以利于其结构施工的展开。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结构采用分段分部施工,施工分段原则以两块主体结构分段组成一个施工段进行安排,分段长度约50m。
垂直施工缝按规范设置在距支座1/3~1/4跨度范围内。
站台板、支撑墙、梁与小柱等一次浇筑完成,不再留设水平施工缝。
轨顶风道的吊墙及底板分两次施工,首先施工底板,之后施工吊墙,施工缝留设在风道底板面。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断面详图见下:站台板典型断面示意图 轨顶风道典型断面示意图2.2 施工顺序以合理安排与与轨顶风道施工的交叉作业,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为前提,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
施工左线站台板时安排施工右线轨顶风道,施工右线站台板时安排施工左线轨顶风道。
2.3 施工流程站台板:站台板下基面清理→预埋钢筋开凿→构造柱、支撑墙钢筋制安→构造柱、支撑墙模板安装→搭设门式支顶架→支顶架检查与加固→站台板模板安装→站台板钢筋制安→检查预埋件及预留孔洞→验收→浇筑砼。
轨顶风道:钢管支架搭设→预埋钢筋开凿→整体钢筋制安→风道底板模板安装→预留孔洞检查→验收→浇筑底板砼→安装吊墙模板→验收→浇筑吊墙砼。
3、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3.1 钢筋施工(1)结构钢筋加工在加工场按设计加工成型,运送至现场绑扎,预埋钢筋与后期安装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受条件限制时,只能由盾构施工口吊运至结构内再由人工搬运至负二层就近进行加工安装绑扎。
(2)站台板及轨顶风道钢筋制安较为简单,要求与原来预留钢筋的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焊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筋,施工完成后必须按有关的设计图及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3)绑扎双层钢筋网时,钢筋骨架以梅花状绑扎,并设足够数量的架立筋,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钢筋网片成形后不得在其上堆置重物。
(4)施工分缝处预留钢筋搭接长度并按有关规范要求错开。
3.2 模板施工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模板用胶合板制作,施工分块处垂直施工缝端头采用模板收口,下一个施工分块施工前对收口位置进行凿毛处理。
站台板柱子、支撑墙模板采用胶合板,利用压木约束侧向压力。
站台板底的砼支撑墙采用压木及对拉螺栓相结合,并布置支顶架及斜撑保证柱子及砼支撑墙的垂直度。
此外,为防止柱脚砼出现烂根现象,模板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将模板脚处封闭。
轨顶风道底板模板设置按主体结构的中、顶板模板安装的形式进行。
吊墙采用压木及对拉螺栓相结合。
为防止风道底板与主体结构侧墙节点位置砼出现烂根现象,模板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将模板脚处封闭。
拆模技术措施:(1)拆模遵循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
(2)现浇结构砼拆模时所需砼强度控制标准:梁板均按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100%控制。
(3)其它楼板在保证砼及棱角不因拆模板面受损时,方可拆除。
3.3 混凝土施工3.3.1 砼施工技术措施(1)砼等级C30,采用业主指定的商品砼,搅拌车输送到现场,使用混凝土泵输送灌注入仓,设专人捣固。
由于吊墙上部为结构中板,砼浇筑有一定难度,需由结构中板施工时留设的砼浇筑口向吊墙灌注砼。
震动棒采用小径震动棒,由浇筑孔插入结构内。
轨顶风道砼浇筑示意(2)砼输送管布置:根据站台平分区施工图和南浦结构布置图。
两端四个区布管从盾构土吊出孔接入,其余布管从最后施工区接入。
站内砼输送管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条件布置。
(3)备足够量的木板(废模板)铺垫在绑扎好的钢筋上,以利行走和平仓振捣作业,浇筑完后将木板移走。
(4)浇捣采用加长软轴的插入式振捣器,逐点振捣,振捣点间距30~40cm。
振捣时,确保不漏、不过、不少。
(5)料点间距不超过1.5m,使砼能够自然摊平。
不得堆积下料用振捣棒平仓,以免砼分离。
(6)板面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压实、抺面、收光,终凝后用湿麻袋覆盖,定时洒水养护。
3.3.2 施工缝缝面处理下一分块施工时,需将分缝处用高压水进行表面冲洗,调直钢筋,在浇筑砼前施工缝砼表面涂刷水泥浆(如果垂直施工缝端模采用易收口永久模板,则不必进行凿除浮浆的工序)。
3.4预埋件及预埋留孔预埋件及预留孔洞位置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车站的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位置的精度控制技术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施工技术措施如下:(1)会审与土建施工相关的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图纸,全面了解各类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及功能,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孔洞分布情况,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错漏。
(2)根据设计尺寸测量放样,并在基础垫层或模板上做明显标记。
要求测量部门将每个孔洞及预埋件都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放样,确保每个孔洞、预埋件的位置与设计图纸相符。
(3)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应根据放样精确固定在模板上,并采用钢筋固定确保预留孔洞及预埋位置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及位移。
(4)在砼浇注过程中,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预留孔模型及各类预埋件。
(5)拆模后立即对预留孔洞及预埋件进行复查,确保其位置准确,否则立即进行必要的修复。
(6)对已成型的孔洞进行围蔽、覆盖,以防机械碰撞、人员坠落。
3.4 支架施工站台板支架采用1.2*0.9m (宽*高),钢管规格为φ42@2.5mm 的门架进行支架搭设,搭设形式及间距见下图所示:站台板支架搭设示意图轨顶风道支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形式与主体结构中、顶板支架类似,但立杆间距较疏,满足风道底板及施工荷载承载力即可。
其搭设方式及间距见下图所示。
轨顶风道支架搭设示意图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1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5、支顶架体系设计验算5.1 材料规格本工程站台板施工支顶架采用门式脚手架进行搭设,使用门式脚手架高度为914mm,门架钢管规格为φ42@2.5mm。
轨顶风道支架采用φ42@3mm钢管脚手架搭设。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模板均采用15mm厚胶合模板,主龙骨采用100*50@3mm方钢,次龙骨采用100*80mm方木。
我部所使用门式脚手架搭设时架距为600mm;门架宽度均为1200mm,具体搭设方法详见P8的示意图。
5.2 站台板支顶系统计算书选取站台板截面积最大的梁位(200mm×400mm)处进行稳定性验算,站台板厚200mm,采用914mm式脚手架搭设,模支撑构造及计算单元如下图所示意:站台板模支撑构造及计算单元梁模板采用胶合板,龙骨、顶托等自重按1KN/m2*1.2=1.2 KN/m2考虑,钢筋按1.1kn/m3*0.2m3*1.2=0.264 KN/m2考虑。
每米高度模板支撑自重产生的轴心力设计标准值NGK1,每架距内、轴心力标准值总和∑NQiK,包括:⑴模板体系自重NQ1K:架距0.6m,宽度2.4m,面积=0.6×2.4=1.44m2,按1.2kN/ m2计算: NQ1K=1.44×1.2=1.73kN⑵混凝土自重NQ2K:NQ2K=(1.44×0.2+0.6×0.2×0.2)×25*1.2=9.36kN⑶钢筋自重NQ3K=1.1 KN/m3×1.44×0.2*1.2=0.38KN⑷施工荷载NQ4K:NQ4K=2.5×1.4=3.5kN作用于一榀门架轴心力设计值N=1.73+9.36+0.38+3.5=14.97kN一榀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Nd,调整系数k=0.80λ=kl/i=1.13*914/14.4=71.7 查表得ψ=0.765=kψAf=0.8×0.765×2×310×205×10-3Nd=77.79kN>N=14.97kN满足要求。
5.3 轨顶风道支顶系统计算书模板体系自重1KN/m2×1.2=1.2 KN/m2混凝土自重25 KN/m3×0.15×1.2=4.5KN/m2钢筋自重1.1 KN/m3×0.15×1.2=0.198KN/m2施工荷载2.5KN/m2×1.4=3.5KN/m2荷载组合F1=1.2+4.5+0.198+3.5=9.398KN/m2,取9. 4KN/m2竖向钢管支撑采用Φ48×3.0mm的钢管,其特性参数如下:As=424mm2,ix=15.94mm 竖向支撑的间距为1200mm×1200mm。
竖向轴力N=F×1×1,故立杆的竖向轴力N=9.4×1.2×1.2=13.54KN 。
1) 竖向支撑的稳定性按下列公式验算(因本站为地下结构,不考虑风荷载影响)N/A≤f其中N为立杆段的轴力设计值,为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A为立杆的截面面积,f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λ=l/ i=(h+2a)/i其中h为水平杆步距,取h=1200mma为立杆伸出立杆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取a=400mmλ=l/ i=h+2a/i=(1200+400×2)/15.94=125 ,查表得=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