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仿真

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仿真


主要内容
9.1 供应链系统概述 9.2 供应链系统建模原则 9.3 供应链系统与流程仿真技术 9.4 仿真技术可以帮助解决的供应链问题
9.1 供应链系统概述
9.1.1 供应链系统 9.1.2 供应链结构模型与特点
9.1.1 供应链系统
• 供应链是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共同组成的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并最终满足客户需 求的协同网络。
Repeatable
Defined
Managed
Optimizing Improvement Fed Back Process Defined and Measured
* Greg Hansen “Automating BPR”
成功率增大
9.3 供应链系统与流程仿真技术
最适宜做供应链仿真的软件: ARENA、QUEST、WITNESS、EXTEND、PROMODEL 最便宜、性价比最好的仿真软件: EXTEND
1
2
3
1
2
3
1
2
3
产出量
刃之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T 0 L b T U S W F A D down Exit 15 # U S a ? A V 1 2 3 A A select
Set A(5)
Get
Get
Set A
0 Rand Rand Max Con Min Con 1 2 3 1 2 3 L W
9.3 供应链系统与流程仿真技术
• 流程仿真技术在复杂系统的分析和决策中的 巨大价值在欧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每年创 造着数以千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9.3 供应链系统与流程仿真技术
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价值

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应对复杂问题和系统的需要

提升流程成熟度的需要
仿真模拟技术是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先后) 2.简洁性原则(少而精) 3.动态性原则(供、产、客不确定性的影响) 4.互补性原则(强强联合) 5.战略性原则(以战略观点考虑,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 6.创新性原则(创新管理)
9.3 供应链系统与流程仿真技术
• 高通-精简手机制造流程
• UPS-人员车辆配置和成本间最佳平衡 • 宝洁-覆盖北美的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select
2
2
Get
2 供应链管理配送网络绩效仿真分析系统 2
结Hale Waihona Puke 模型构成:① 供应链的方向
1
送区域1
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段对物流配送网络进行多变环境下的关键 A 指标分析,从而找到症结所在,提高配送网络反应速度,协调资源 select 配置,改善客户服务质量
A
② 供应链的级 Get
1
配送区域2


• 应用案例:
更重要的是,仿真技术可以使模型模拟 客户、人员、设施、生产等等诸多因素的 波动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依靠静态 的数据,这样,整个供应链即便在小概率 的冲击事件下(例如,客户需求的突然变 化,生产的停顿,运输的阻断,原材料的 缺乏等)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得到很好 的恢复。
4.供应链协调和合作模式
管理问题 Managerial
在制库存和制造周期如何变化? 机器的冗余产能应该设置多少合适? 哪里是瓶颈工序,为什么会成为瓶颈? 怎么样增加机器利用率?
战略问题 Strategic
工厂生产能力如何确定? 工厂负载如何影响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 制造周期缩短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仿真模拟技术是提升流程成熟度的需要 用仿真进行生产系统的分析
• 仿真技术既可以模拟像库存、生产等可 以采集直观数据的流程操作,也可以模拟 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默契程度等软性的管 理模式对供应链整体效果的影响。
4.供应链协调和合作模式
• 供应链参与者的合作默契程度可以千差万别,向两个极限 发展。
• 一个极限就是基于完全信任的合作关系,包括投资控股或 者集团下的兄弟公司。这类合作关系特点是信息的完全共 享、产品设计的高度集成、资源共享,职责明晰等等。 • 另一个极限就是基于不信任的合作关系,包括第一次合作 的跨国跨地区的公司等。这类合作关系的特点是信息不透 明,信息量仅仅满足基本订单要求,信息提前量小,款到 发货或货到付款等等。 •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技术结 盟、联合销售等等。这些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的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
仿真模拟技术的本质
时间是自然所赐,它是无形的,但不是虚无的,它是无价的,却不可能提前领 取,也无法滞后保留,它一纵即逝,所以工业工程非常重视对时间资源的充分 利用。 矛盾 需求的时间 ↔ 供给的时间 需求的数量 ↔ 供给的数量 仿真的本质 对有限资源分配、占用、释放方式进行研究的试验工具 资源包括:时间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
F
A
D
down
5.制造模式的选择和实施
• 对于构成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来讲,选择合适的制 造模式直接影响到采购和销售的上下游衔接关系, 同时也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库存、设备使用率、生 产周期、产出、成本等等。
• 关于制造模式的书籍和论述已经层出不穷,仿真 技术从操作的层面和以定量直观的方式来帮助企 业管理层研究合适的制造模式,提供管理层一个 多方位思考和快速试验的工具。
• 当客户的需求有规律的在合理范围之内波动时, 供应链系统,不论设计和协调的质量如何千差万 别,都可以比较容易的满足,就好像船舶在静水 中航行一样,看不出船舶设计的优劣。但是当客 户的需求剧烈动荡时,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抗波 动能力的优劣就一清二楚。 • 往往使一个供应链上的公司损失最大的不是日常 的客户需求,而是不经常的低概率事件,包括: 生命周期比较短的新产品(电子产品)推出,季 节性非常强的产品,市场促销等等。这些对供应 链抗波动能力的考验往往在设计供应链和物流的 时候都没有被考虑进去。
刃之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w w w . e d g e s t on e -i t . c om 供应链管理之资源优化:
为什么三台机器的效率没有两台机器高?
T U S A T Set A(5) Exit A V 1 2 3 L 1 W A Rand Rand Rand D down F T U S D down 11 D U down S #
2

select
刃之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9.1.2 供应链结构模型与特点
2. 供应链的特点 ① 复杂性(vs单个企业,节点企业跨度不同) ② 动态性(随着战略/需求等变化,节点企业动态更新)
③ 面向客户需求(是三流驱动源) ④ 交叉性(众多SCM交叉,协调难)
9.2 供应链系统建模原则
而仿真技术提供了快速,多样,量化的决策手段。
3.供应链反应能力和抗波动能力分析
•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关注方 向是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抗波动能力。 • 前者容易理解,就是考察一个供应链在响 应客户需求时各个环节处理的时间和处理 的质量。而后者同样重要,但往往被忽视。
3.供应链反应能力和抗波动能力分析
绿公司用配送中心来满足客户需求,只对配送中 心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在生产点的成品库 不需要保有大量库存;而红公司直接面对客户, 需要在生产点留有较大的仓储空间。 两家公司有一部分相同的供应商。在产品线上, 两个公司的产品没有交叉,未来也不会。
应用案例: 合并之后的工厂面临的战略选择有: 1. 保持现状,继续所有现存的策略——就像两个独立 的运营实体,只是多了一个总部办公室来协调; 2. 开始红公司分送到绿公司的配送中心; 3. 开始绿公司分送到红公司的工厂,使得红公司在保 有生产能力的同时,成为一个准配送中心。 选取合适的方案需要合并之后的管理层在资金、 库存容量、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准之间做出最优 的平衡。
• 应用案例: 一个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最近决定和另一个大小 相仿的食品加工企业合并。公司希望更有效的整 合它们的业务和供应链。

为了案例研究,叫一家公司“红”,另一家 “绿”。绿公司有4个生产点来把产品送到3个不 同的配送中心。红公司有3个生产点来把所有的产 品直接地送到他们顾客那里。两家公司有共同的 顾客,也有些不同的顾客。
选自 STATE-OF-THE-ART REVIEW TECHNIQUES TO MODEL THE
SUPPLY CHAIN IN AN EXTENDED ENTERPRISE
9.4 仿真技术可以帮助解决的 供应链问题
1. 2. 3. 4. 5. 6. 7. 供应链和物流网络设计和评估 工厂,库存,和配送中心等重要资源配置和整合 供应链反应能力和抗波动能力分析 供应链协调和合作模式 制造模式[推式(PUSH),拉式(PULL),及时 生产(JIT)等]的选择和实施 计划制定和资源配置 供应链和物流的成本评估
1.供应链和物流网络设计和评估
供应链和物流网络设计和评估包括以下一些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需要多少厂房,仓库,配送中心?应该布局在什么地方? 对于配送网络,应该怎样划分客户群体和选择配送路径? 每一个设施应该完成供应链里的哪项功能和扮演哪种角色? 每一个设施应该存储或生产什么产品最能发挥资源利用率? 应该选择哪些第三方设施作为备选方案,如何平衡企业自有 设施和第三方设施的利用平衡? ⑥ 如何设置安全库存,再订货点和订货批量? • 等等。
• 广义的供应链既涵盖各环节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包 括每个环节内部各功能单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例如 制造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部门等)。 • 任何一个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不断 流动形成了供应链的动态特性。
SCM视频
select
工厂货源
9.1.2 供应链结构模型与特点
Get
中心仓库
2
1. 供应链结构模型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