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计算

换热器计算

换热器计算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传热过程计算
与换热器
日期:2005-12-28 18:04:55 来源:来自网络查看:[大中小] 作者:椴木杉热度: 944
在工程应用上,对换热器的计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设计型计算(或称为设计计算),即根据生产要求的传热速率和工艺条件,确定其所需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其他有关尺寸,进而设计或选用换热器;另一类是操作型计算(或称为校核计算),即根据给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及冷、热流体进入换热器的初始条件,通过计算判断一个换热器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或预测生产过程中某些参数(如流体的流量、初温等)的变化对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影响。

两类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都是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计算方法有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e-NTU)法两种。

一、设计型计算
设计型计算一般是指根据给定的换热任务,通常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以及冷、热流体进出口端四个温度中的任意三个。

当选定换热表面几何情况及流体的流动排布型式后计算传热面积,并进一步作结构设计,或者合理地选择换热器的型号。

对于设计型计算,既可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也可以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其计算一般步骤如表5-2所示。

表5-2 设计型计算的计算步骤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P 、R ; 4.
由计算的P 、R 值以及流动排布型式,由j-P 、R 曲线确定温度修正系数j ;5.由热量衡算方程计算传热速率Q ,由端部温度计算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Δtm ; 6.由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 。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e 、CR ; 4.由计算的e 、
CR 值确定NTU 。

由选定的流动排布型式查取
e-NTU 算图。

可能需由e-NTU 关系反复计算
NTU ;5.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

例5-4 一列管式换热器中,苯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流量为 kg/s ,由80℃冷却至30℃;冷却水在管间与苯呈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0℃,出口温度不超过50℃。

若已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470 W/(m2·℃),苯的平均比热为1900 J/(kg·℃)。

若忽略换热器的散热损失,试分别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解 (1)对数平均温差法
由热量衡算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速率为
苯与冷却水之间的平均传热温差为
由传热速率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A = Q/KΔt m = = m 3
(2)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苯侧 (m C ph ) = *1900 = 2375 W/℃
冷却水侧 (m c C pc ) =(m h C ph )(t h1-t h2)/(t c1-t c2) =2375*(80-30)/(50-20)= W/℃ 因此, (m C p )min=(m h C ph )=2375 W/℃
由式(5-29),可得
Qmax = (m C p)min(t h1-t c1) = 2375*(80-20) = *10^3 W
由传热效率和热容流量比的定义式
e = Q/Qmax = =
C Rh=(m h C ph)/(m c C pc)=2375/=
由式(5-39)
=(1-exp[*NTU])/[*NTU])
可求出传热单元数 NTU=
则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A = (m C p)min/K *NTU = 2375/470 * = m^2
讨论:由计算结果可见: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传热面积,由于计算原理相同,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而对数平均温差法较为简单。

二、操作型计算
对于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其特点是换热器给定,计算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1.对指定的换热任务,校核给定的换热器是否适用。

一般给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结构尺寸、冷热流体的流动排布型式、冷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需校核计算传热速率或流体出口温度是否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对一个给定的换热器,当某一操作条件改变时,考察传热速率及冷、热流体出口温度的变化情况;或者为了达到指定的工艺条件所需采取的调节措施。

例如,对于一个给定的换热器,当冷、热流体的流量和冷流体进口温度不变时,热流体的进口温度升高,分析传热速率
和流体出口温度的变化;或者当热流体的流量和冷流体进口温度不变时,提高热流体的进口温度,则为了维持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不变,需计算冷流体的流量调节策略。

在前述设计型计算中,由于已知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因而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传热平均温差比较方便。

而在操作型计算中则不然,由于流体的出口温度是未知的,为了计算对数平均温差就必须先假设流体出口温度,然后根据该温度需同时满足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进行逐步试算。

因此,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进行操作型计算比较繁杂,而应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则比较方便。

对于操作型计算,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和对数平均温差法计算的一般步骤如表5-3所示。

表5-3 操作型计算的计算步骤
例5-5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锅炉给水冷却原油。

已知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100m2,原油的流量为s,温度要求由150℃降到65℃;锅炉给水的流量为s,其进口温度为35℃;原油与水之间呈逆流流动。

若已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250 W/(m2·℃),原油的平均比
热为2160 J/(kg·℃)。

若忽略换热器的散热损失,试问该换热器是否合用若在实际操作中采用该换热器,则原油的出口温度将为多少?解(1)对数平均温差法所要求的传热速率Qr可由热量衡算方程得到
校核换热器是否合用,取决于冷、热流体间由传热速率方程决定的Q=KAΔt m是否大于所要求的传热速率Qr。

若Q>Qr,则表明该换热器合用。

或者由Qr=KA rΔt m,求出完成传热任务所必需的传热面积Ar,若Ar小于给定的实际传热面积A,则也表示该换热器合用。

由热量衡算方程可
计算出锅炉给水的出口温度按逆流计
算平均传热温差由传热速率方程,在此条件下换热器实际传热速率为
由于实际传热速率小于所要求的传热速率,因而,该换热器不合用。

或者计算
也可说明该换热器不合用。

下面计算采用该换热器进行实际操作时,原油的出口温度。

设原油和锅炉给水的实际出口温度为
t'h2,t'c2,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速率为Q',并假定传热系数不变。

根据热量衡算方程和传
热速率方程,有联立上述三式,采用试差法或消元法求解,计算结果为Q = 1386kW,t h2'= 73℃,
t c2'= ℃可见,由于实际传热速率小于所要求的数值,则原油的实际出口温度大于65℃,锅炉给水的出口温度也低于℃,也说明该换热器不能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

(2)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由已知条件可计算出m h C ph=*2160= W/℃;m c C pc=*4187=
W/℃因而,取(m C p)min=m h C ph据此可计算换热器的热容流量比C R和传热单元数
NTU 根据式(5-39)可得传热效率
e 计算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速率
上式说明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速率小于所需要的传热速率,故不合用。

根据传热效率e的定义式,可得原油的实际出口温度由热容流量比CR的定义式和热量衡算方程,可得锅炉给水的实际出口温度
由此可见,原油的出口温度未能降至规定的要求,因此该换热器不合用。

讨论由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的计算过程可见:对于这类校核型的计算,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要简便的多,它可直接得到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速率,避免了用试差法或消元法求解联立方程。

由表5-2和表5-3的计算步骤可见,对于设计型计算,应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可以方便地将所选换热器中流体流动排布型式与最理想的逆流型式作出优劣对比,有利于流动排布型式的选择;对于操作型计算,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较简便,特别是在传热系数K为常数时,无须试差即可直接得到计算结果。

因此,两种计算方法各有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计算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