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访资料库,以备采访时查阅。 2.过硬的心理素养 作为职业角色所必备的心理承受能力:勤、静、韧、公、美、心理
生理的健康。 (1)“勤”。对于记者来说,勤主要体现在:口勤多问、腿勤多
跑、脑勤多想、手勤多写。“勤”是新闻真实的第一步。 (2)“韧”。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记者的“韧”
表现在面对“逆境”和“误解”的忍耐,对于真实、真相的不懈追求 和对于威胁、恐吓、利诱的无惧无畏,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坚 定与坚韧。
1.必备的专业素养 包括对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必备能力: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判断、 新闻敏感、语言文字表达、综合能力等等。 (1)采访中的新闻敏感、新闻发现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在已 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万千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判断其新闻 价值的能力。即能迅速在宏观上审时度势,在微观上解剖具体矛盾 的洞察力,也就是在采访中迅速挖掘出事物本质和特色的能力。新 闻发现可以说是记者对于新闻事件迅速作出判断,并对该事件所具 有的新闻价值的认知过程,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个事 实亲眼所见,却不知有没有新闻或不知新闻在哪里、新闻价值有多 大,一堆材料放在面前,却不知里面最有新闻价值的一点是什么,这 对一名记者来说,是致命的不足。优秀记者不仅能从已经发生的事 实、成型的材料中看出新闻在哪里,更有从已有的事实或材料中判 断趋势,从趋势中发现新闻的良好素质。 (2)采访中的脑力、眼力、听力、记忆力。脑力,即采访中的思维 功力,是记者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眼力,即采访中“看”的 能力,这个“看”不是常人的看热闹,而是记者善于看门道的一种职 业能力,一种是采集性的,用眼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另一种是核实 性的,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力,善于倾听是记者获取新闻信 息的第一渠道,没有好的听功就无法捕捉到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记 忆力,指准确、快速记录的功力,记者采访时的记,包括记事、记景、 记形象、记所看见的,记言、记声,记所听见的;记在采访中受到某种 激发、启发、顿悟出来的理解、灵感、感受。 (3)记者的表达能力。即:在采访活动中,向对方提问、对话时 准确而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以及在写稿时通过运用所采 集的新闻素材把自己的写作意图准确、艺术地展示给受众的能力。 前者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后者是文字的表达能力。对广播电视记者 则要求既有语言的又有文字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口齿清 楚,思想、敏锐、明快,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使对方了解记者的意思;文 字表达能力要求使新闻素材与写作意图二者相结合。 (4)掌握现代化采访发稿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记者需要掌握现代化采访和发稿手段,不断 更新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应学会使用电脑、多功能电话、多功能照 相、摄像机,学会熟练地在电脑上输入、修改、检索各种文字资料的 技术,通过电脑、互联网络收发文字稿件、资料,并建立起自己的采
(5)“美”。“美”是新闻职业的最高境界,是记者追求真实、追 求真理的集中体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新闻才能体现出新闻记 者心灵深处内在的“美”。
3.丰富的学识素养 作为记者所必需的博学多识、知识渊博、人文关怀、社会经验、 诚实品质等。除此之外,今天的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还应当包含逻 辑思维水平、独立思考能力和不偏听盲从的求实精神等等。记者的 这些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样的积 累要从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着手。 (1)从知识结构而言。记者的知识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有更精 深的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应当是一个“杂家”。任何 社会现象都可能会有多重指向,而不仅仅是某一种因素的结果。如 果记者的知识仅限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就会忽视对相关侧面的 采访。同时,我们还应当强调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做到博 而专。专业知识是准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前提,缺乏一定的专业知 识,特别是所采访领域的专业知识,常常使记者对事物做出似是而 非的判断。 (2)基层工作知识和编辑工作经验。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反映 基层实际工作的事情占有重要地位,对基层实际工作起着一定的指 导作用,记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基层实际工作知识,成为懂行的人,经 常做一做基层实际工作,接触和解决一些实际矛盾,品尝一下基层 工作的辛劳,有助于记者在观察全局工作时打下扎实的根底。另外, 记者有编辑工作的经验,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增强对整个部门工作 的全局观念,有利于了解本部门的报道意图和对稿件的要求,并能 据以改进自己的采访工作和新闻写作。 (3)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新闻 采访本身就是记者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广泛的社会活动又为采访开 拓了活动空间,社会活动能力是记者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 外,记者必须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记者在各种条件下采访的生 存能力是成为全方位记者的重在条件之一,记者对于当地特殊环 境、风俗习惯的适应可以解除同当地人民的心理隔阂,有利于深入 采访。对于地理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的记者,还可以在睡不好、吃不 好、住不好、行不好的恶劣环境下克服困难完成采访任务。 (4)思维活动、思想独立。记者的思维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是 一个记者知识含量、知识结构、理性思辨能力的全面考量,是记者运 用知识分析事物,抓住本质,以严密的逻辑方式求证、表达的能力。 4 .优秀的职业精神 具体来说,作为新闻记者应具有很好的职业精神。就是要恪守 专业主义的理念,有坚持真理的品质、敬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是以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作为支撑的,涵盖了记者对于社会的理性精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7)08- 225- 02
近年来,新闻媒介的发展与新闻事业的繁荣为广大的社会公众 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大餐,其中记者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功不可 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处在开放自 由的媒介环境下,同时也在制造出新的冲突与矛盾。诸如记者队伍 地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媒体对记者队伍的教 育不力等等因素,从而使记者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 来愈多的发生冲突与矛盾,造成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业务水平、职 业操守、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出现了偏差和缺失,有损新闻记者在 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为了有效遏制目前新闻业的不良倾向,国 家新闻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三项学习教育、消灭新 闻业的“四大公害”、铲除假新闻等等。这是大的方面的措施,从微 观方面来说,提高作为新闻传播媒介基本元素的新闻记者的职业素 养,直接关系到媒介公信力的提高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成败,提高记 者的职业素养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4)争做精神标杆的高尚心灵。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最 终依赖记者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心灵、高雅的情趣、良好的教养、清新 的文风是我们的追求,这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记者 首先要有对正义、良知、社会公正的强烈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闻记者 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公众人物,共同的指向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决定了 我们在人格上更有高度的追求。新闻记者的人格力量是社会进步发 展的动力,也是记者这一职业获得社会公众尊重的反作用力。今年 7 月,在黄河岸边,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在采访儿童落水事件时, 抛开采访奋不顾身抢救小孩的一幕,折射出记者的良知以及新闻价 值取向。曹爱文给出的答案:生命比一条报道重要。社会主义国家的 记者,不能成为灾难现场的看客,更不能以灾难为卖点噱头,来吸引 看客眼球。要做一个好记者,首先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如果,我们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记者队伍,那么我 们就能做好报纸、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有了好记者、好节目、就有好 栏目、好品牌、我们的广播电视就会做大做强。当然,作为一名记者, 除了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外,还要过政治关、思想关、作风关、生活 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过硬的新闻记者。
义、人文精神,记者应该树立平等理念、公众意识,以此充分、贴近地 服务公众利益。近年来,风靡各地的“民生新闻”一方面反映出新闻 媒体在商业化竞争中从容应对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媒体从业人员的 平民意识已渐渐深入人心。
(3) 关注社会底层的平民情怀。媒体的平民情怀彰显人本主
事件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危险随时威胁着记者的人生安全。即使 是在一般事件的采访中,也会因为事件的复杂多变而需要付出加倍 的努力。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实际上是一种相当辛苦、相当危 险的职业。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新闻记者“名列前茅”。记者 职业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业。
225
理论前沿
2007.8 (下旬刊)
神、使命意识和关注社会大众的平民情怀和高尚心灵。
(5)不怕流血流汗、不畏艰难险阻的吃苦精神。新闻工作要与
(1)胸有天下百姓的理性精神。记者代表社会的理性与良知, 社会各界、行行色色的人和事打交道,新闻采访常常需要深入事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此,公众利益是记者职业行为的出发点,以此蕴藏在每一条新闻
(3)“静”。就是甘于寂寞,就是力戒浮躁,拒绝诱惑,就是内心 守一。记者一入行,就面对“名”的诱惑,随后会有“利”的诱惑,慢 慢地还会有“位”的诱惑。记者出问题,基本上都是从这些诱惑而 来。“静”不是要求大家都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不为名所诱、不为 利所惑,不为额外的名利做不该做的事。
(4)“公”。与私相对。“公”是一种操守,一种境界。首先要有 公心,事前多考虑此事是否为公、是否奉公。
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特别是采访重大突发事件、灾难事故、违法犯罪
报道中。“惟恐天下不兴”浓缩着记者的世界观,用它去关照、判断、 表现、传播新闻。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只有幸灾乐祸的心态,就无 权手握记者之笔。这种理性精神的实质是探求社会健康发展的规 律,提出建设性意见。
(2)强烈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升华记者的人格 境界,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许多职业所没有的,或者不突出 的。有记者朴素地表达“带着使命做新闻”,这种自觉的角色意识, 必大公而小私,因为国家利益在心头、公众利益在肩头。履行社会责 任,在于遵从新闻规律,倡导“四真”精神—— —获取真相、表达真情、 敢说真话、探求真理。
2007.8 (下旬刊)
理论前沿
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