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墩柱及盖梁冬季施工方案

墩柱及盖梁冬季施工方案

墩柱及盖梁冬季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工期安排 (1)4、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 (1)4.1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 (1)4.2钢筋冬季施工措施 (2)4.3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2)4.2.1圆柱墩 (3)4.2.2空心墩 (3)4.2.3盖梁施工 (6)5、质量保证措施 (7)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6.1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8)6.2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7、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1)7.1 文明施工措施 (11)7.2 环境保护措施 (12)1、编制依据①董家沟特大桥、桃园大桥施工图设计及梁家塬4、5号大桥施工图设计。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④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安全规范、验收标准。

2、工程概况XX高速LJ-6标截止XX年10月底,桥梁下部结构剩余桃园大桥2#空心墩及盖梁、董家沟特大桥小里程墩柱及盖梁、梁家塬4、5号大桥墩柱及盖梁部分未施工,为完成业主下达的XX年1月31日箱梁架设全部完成,项目部决定对未完成的桥梁下部结构采用冬季保温措施进行施工。

本项目所处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区,早晚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6-9.4℃,极端低温-22—-25.4℃;极端高温36—39.7℃。

冬季寒冷,区内季节性冻土深度65厘米。

本项目剩余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正处于冬季,因此施工难度相当大,必须采取冬季保温措施。

3、施工工期安排计划施工工期:XX年11月1日至XX年1月25日,共86天。

4、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案4.1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混凝土冬季施工对各项指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原材料、混凝土出场温度、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温度的要求等。

⑴混凝土供应墩身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供应,用热水法和加热地材法拌制。

⑵混凝土拌制与运输①根据拌合站冬季施工专项方案确定,混凝土出机温度为16.4℃。

②为保证冬期施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动性,延长拌和时间,一般较常温时延长50%,搅拌时间达到180s。

③搅拌过程中先投入骨料和水进行搅拌,再投入水泥进行二次搅拌。

④对骨料场的砂、石料运输采用篷布遮盖密实,确保骨料中不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

骨料存储料仓采用全封闭大棚,大棚内布设暖风机或火炉,根据测温情况考虑布设一定数量的火炉进行升温。

⑤混凝土拌和物的运输时间及运转时间尽可能缩短,以减少热损失。

运输罐车采用包裹保温棉被的方式保温。

4.2钢筋冬季施工措施1、过低的负温对钢筋骨架的焊接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提前进行钢筋骨架的加工,同时,钢筋骨架的生产必须在钢筋房中集中加工完成后统一运输至施工现场。

2、焊接成型的钢筋骨架堆放整齐,并用土工布遮盖严实,防止焊接后的接头立刻接触冰雪引起质量隐患。

4.3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复的冬季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尽量选在早上9点开始,下午17点结束;浇筑前暖棚内提前4小时通蒸汽或电热毯进行包裹,以保证模板及钢筋表面温度在5℃以上。

罐车进入现场后浇筑混凝土,出料口下方设置火炉,保证浇筑点环境温度不小于5℃,。

施工采用的泵车除进料口和出料口外均封闭,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热量损失。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进行测温,如小于10℃,做报废处理,不得浇筑。

浇筑完成后必须设置专人进行养护时间不得少于5天。

4.2.1圆柱墩1、墩身高度小于10m的圆柱墩在时采用墩身施工前在周围搭设钢管棚,顶部及周围用防水篷布围挡,设检查、施工通道。

钢管架与墩身之间宽度为80cm,四周高于墩身顶面2m,中部高于墩身顶面3m。

暖棚顶部设置人字坡,以方便排水,暖棚搭设示意图如下:钢管架采用桁架结构,四周钢管间距不大于2m,同时设置剪力撑,顶部设置人字坡屋架结构。

2、墩身高度大于10m的圆柱墩对于第一节墩身浇筑时可采用高度小于10m的圆柱墩施工方法;对于第二节墩柱施工时由于高度原因,在混凝土浇筑前采用对模板进行包裹,具体方法为第一层为土工布包裹、第二层为电垫毯、第三层为棉被包裹密实。

4.2.2空心墩本项目剩余空心墩均采用翻模工艺进行施工,每节段浇筑高度为4.5m,最大截面尺寸为8.65m×3.0m;目前空心墩施工采取的保温措施为对模板外架采用防水保温帆布进行包裹,内部通蒸汽进行养护,蒸汽管道附着于墩身上,采用保温材料进行包裹密实。

由于剩余空心墩施工高度均为4.5m,则空心墩保温搭设最不利情况为最大截面尺寸的空心墩墩顶施工阶段,本计算最不利工况下蒸养系统的使用。

根据试验室标养试验,墩身C30混凝土在20℃标养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设计的90%,在考虑现场条件差异的情况下,蒸养供热系统设计原则如下:①养护棚内温度≥25℃,环境温度-15℃,内外温差40℃。

②养护棚内湿度≥95%。

③蒸养供热系统按集中供热设计。

⑴保温棚耗热量计算Q0=Q1+Q2Q1=∑A·K(T a- T b)Q2=式中Q0——暖棚总耗热量(W);Q1——通过围护结构各部位的散热量之和(W);Q2——由通风换气引起的热损失(W);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可按下式计算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1……d n——围护各层的厚度(m);λ1……λn——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K);T a——棚内气温(℃);T b——环境气温(℃);V——暖棚体积(m3);n——每小时换气次数,一般按一小时两次计算;c a——空气的比热容,取1kJ/kg·K;ρa——空气的容重,取1.37kg/ m3;3.6 ——换算系数,1W=3.6kJ/h。

∑A=11.5×6+(11.5+6)×5×2=244m2V=11.5×6×5=345m3K=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4+0.008/(0.23/2)+0.114)=4.47则Q1=244×4.47×(25-(-15))=43627WQ2=345×2×1×1.37×(25-(-15))÷3.6=10503WQ0=Q1+Q2 =54130W⑶蒸汽用量计算W=Q/IH式中W——蒸汽用量,kg/h;Q——计算所需总热量,kJ/kg;I——在一定压力下蒸汽的含热量,kJ/kg;H——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取0.48。

经查饱和蒸汽参数表,锅炉压力取0.4MPa,其含热量为2691 kJ/kg,则W=(54130×3.6)÷(2691×0.48)=151kg/h施工现场采用额定蒸发量500Kg/h的蒸汽锅炉能够满足需要。

⑵蒸汽主管道管径计算供气管道直径(m):=98MM(主)可选100mmQ:蒸汽流量(kG/h)μ:蒸汽比容、查表μ=0.9088m3/kgc:蒸汽的速度。

饱和主管30-40、支管20-30(m/s),主管取35 m/s、支管25 m/s⑶蒸汽支管道管径计算第一级支管道为锅炉主管道向同一墩位2个空心墩支管道。

2个空心墩暖棚所需热量:Q=54130W×2=108260W所需蒸汽量:W=(108260×3.6)÷(2691×0.48)=301kg/h供气管道直径(m):=48MM(主)可选50mmQ:蒸汽流量(kG/h)μ:蒸汽比容、查表μ=0.9088m3/kgc:蒸汽的速度。

饱和主管30-40、支管20-30(m/s),主管取35 m/s、支管25 m/s蒸汽管道距混凝土面为30~50cm,气孔间距50cm,管道末端用堵头封堵。

蒸养管道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完成,并进行试运行,确保能够正常使用,混凝土施工前开始蒸养,暖棚内温度不低于5℃。

施工期间蒸养不间断,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受冻。

模型拆除以拆模时间和拆模温度双控,环境温差大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刚拆模混凝土温度高时,不得淋洒凉水,防止产生热震裂缝,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25℃。

4.2.3盖梁施工浇筑砼前对模板四周采用土工布+电热毯+棉被形式进行包裹,采用电子测温仪对模板及钢筋进行测温,是否为正温;如不是可以浇筑前采用将顶面覆盖后用电热风机对其进行加温,以保证模板及钢筋温度在0℃以上。

浇筑完砼收面完成后,立即采用土工布+电热毯+棉被对盖梁顶面进行覆盖,以保证其强度。

5、质量保证措施①认真执行质检制度,认真负责完成每一道工序,施工作业班组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认真填写各工序自检记录,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②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每一道工序,技术人员必须向施工员及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技术交底记录存档备查。

③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准确,及时整理技术资料。

严格原材料及各种材料的事前控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④坚持质检职责,质检员参加技术交底,制定质量具体保证措施,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严格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验收评定。

质检员深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工程质量创优提供准确无误的质检数据。

⑤落实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各环节的防寒保温措施。

严格温度监测制度,掌握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各环节各部位的温度情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⑥准备充足的防寒保温物资设备,所有防寒保温物资要有一定的备用量,严格按照方案配置蒸汽锅炉,要有备用的能源和电源。

⑦经常检查暖棚的密封情况,检查供暖设备的完好情况,检查施工设备的防寒保温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⑧严格控制混凝土水胶比,掺入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致密性,控制养护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小于15℃),防止水分转移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散。

⑨采取适当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外加剂充分溶解后与混凝土料搅拌均匀,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措施,防止外加剂渗透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泛霜。

⑩关键工序严格执行工序责任卡制度,以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管理,并做到资料的可追溯性。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①施工前,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逐级向有关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高处作业人员在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解决和落实前,不能进行施工。

对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一一加以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②高处作业的脚踏板应用坚实的钢拉板或木板铺满,不得留有空隙或探头板,脚踏板上的油污、泥沙等应及时清除、防止滑倒。

③高处作业应按规定挂设安全网,安全网内不许有杂物堆积,破损的应及时予以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