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人员、机械准备 (1)三、施工进度计划 (2)四、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2. 现场准备 (2)五、施工方案 (2)1. 总体施工方案 (2)2. 施工准备 (3)3. 施工步骤 (3)4. 抱箍安装、支架搭设、模板安装 (3)5. 钢筋骨架焊接及吊装 (4)6. 混凝土浇筑 (4)7. 拆模养生 (5)8. 盖梁技术指标 (5)9. 施工工艺框图 (6)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措施 (7)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1. 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8)2. 高处作业 (8)3. 安全预防措施 (8)八、特殊时期施工保证措施 (9)1. 雨期施工措施 (9)2.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0)一、工程概况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ZT3标段设计起点桩号为K29+600,终点桩号为K35+150,全长5.55公里,沿线共计盖梁38个。
K33+258头炮1号大桥右幅盖梁共计8片;ZK33+364头炮1号大桥左幅盖梁共计10片:K34+628头炮2号大桥右幅盖梁共计10片;ZK34+635.7头炮2号大桥左幅盖梁共计10片。
二、人员、机械准备主要技术、管理人员表序号职务姓名人数职责1 施工负责人钱志伟 1 负责全面施工组织工作2 桥梁工程师孔庆辉 1 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工作3 质检工程师李季 1 负责涵洞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4 安全工程师贺大庆 1 负责涵洞场内场外安全组织管理工作5 测量工程师高超 1 负责涵洞放样及高程检测工作6 试验工程师赵秋霞 1 负责涵洞施工全过程施工检测工作7 试验员张强 1 配合试验工程师工作8 测量员李国松 1 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9 技术员金宝石 1 配合桥梁工程师工作10 机械工7 机械设备操作、车辆驾驶、维护等工作11 普工20 认真做好涵洞每道工序,配合机械设备工作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单位规格型号数量新旧程度(%)1 汽车吊台中联25T5k 1 802 电焊机台AX9-500 8 1003 数控钢筋弯曲中心台YGTB-32 1 1004 数控钢筋弯箍机台YGTH-12 1 1005 钢筋切断机台GQ50 1 80三、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于2018年3月20日开工至2018年6月30日完工。
四、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试验室试验资料(包括钢筋、水泥、砂、碎石等)。
(2)测量资料(导线点测量记录、水准点测量记录)。
(3)认真调查当地天气情况。
2. 现场准备(1)相应人员组织安排均己到位;(2)施工机械配备已到位;(3)施工材料已全部到位。
五、施工方案1. 总体施工方案盖梁底板应支设在支架上。
超过10m方可采用抱箍法,但必须当墩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得100%后方可进行,并采取夹垫土工布、橡胶板、三合板等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损伤混凝土表面,桥台和小于10m的墩柱采用满堂脚手架做盖梁模板支撑。
模板均釆用定型钢模板,钢筋采用整体吊装,混凝土采用吊车吊装料斗浇筑。
2. 施工准备为方便盖梁底模的安装,在浇注混凝土时,墩柱、肋板顶混凝土标高按比设计标高高1~2cm控制。
墩柱、肋板顶凿毛墩柱、肋板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肋板顶(立柱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至新鲜混凝土,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标高控制在比设计标高高1cm左右,以便于安装盖梁底模。
(3)测量放样在盖梁施工前,对墩柱、肋板顶进行施工测量,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
墩柱、肋板顶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墩柱、肋板顶位置测量、墩柱、肋板顶高程测量。
墩柱、肋板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或精密全站仪直接进行控制测量。
3. 施工步骤抱箍安装(支架搭设)→底模板安装→钢筋骨架焊接及吊装→侧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养生4. 抱箍安装、支架搭设、模板安装抱箍安装抱箍采用2块半圆弧形钢板制作,使用M24的高强螺栓连接,底模厚度10cm,每块长度2.5m;充分利用现场已有材料,下部采用I14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长度为4.5m,根据模板拼缝位置按照间距0.25m布置,共需27根;横梁底部采用2根I56B工字钢作为纵梁,纵梁长度为15m;抱箍与墩柱接触部位夹垫土工布、橡胶板、三合板等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损伤混凝土表面。
支架搭设基坑填筑砂砾分层夯实,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后浇筑15厘米C20混凝土基础,支架基础顶面应比周围原地面高出20厘米,以利于排水。
支架采用碗口支架搭设,支架顶设置可调顶托,安放10×10cm楞木。
模板安装调整好标高后,铺设底模板,进行钢筋骨架的吊装,在钢筋吊装准确无误后在吊装侧模,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组装前,模板接缝处粘贴密封胶条,防止接缝漏浆.模板内侧仔细刨光打磨好,用汽油洗掉浮锈,然后用棉丝擦净,涂一层清洁的液压油做脱模剂。
模板外侧用楞木支撑牢固,两侧模板用拉杆拉紧固定成整体,由测量人员定好方向后拉紧四面拉线,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跑模。
安装完成后,按照要求检查各项指标,并报请监理,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5. 钢筋骨架焊接及吊装钢筋骨架焊接要在预先浇注好的工作平台上进行,首先在工作平台上画出骨架筋大样图,然后,按图逐片焊接骨架钢筋。
焊接时注意骨架尺寸,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焊接变形。
焊缝宽度、厚度、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焊接顺序由中到边对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调焊,不得顺向一次焊接,成品要敲除表面药皮。
骨架分片焊接完成后,运到现场,然后绑扎成型,成型时要注意主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要牢固,必要时,可将箍筋与主筋进行焊接防止骨架吊装变形,钢筋成品在支完底模后进行吊装。
钢筋骨架就位时如与墩顶主筋发生冲突时,适当弯曲肋板顶钢筋,同时盖梁钢筋就位后将肋板锚固钢筋按设计弯成喇叭口。
6. 混凝土浇筑根据钢筋间距及规范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采用连续级配,集中搅拌,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运到现场后,采用吊车配合吊斗进行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每层控制在30cm左右,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振捣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振捣时必须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为止,每一处振捣完成后,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保证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很好的结合。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调整。
盖梁混凝土浇筑要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7. 拆模养生根据规范要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侧模。
侧模拆除后在盖梁上覆盖贮水海绵,然后用土工布(或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覆盖严密,进行养生(根据气温情况,低于5℃时停止浇水采取覆盖保温养生,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采取包电热毯加热覆盖保温养生),养生期为7天。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拆除底模板。
8. 盖梁技术指标盖梁施工质量标准表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范围内断面尺寸(mm) +20轴线偏位(mm) 10 顶面高程(mm) +10预埋件位置(mm) 10 大面积平整度(mm) 59. 施工工艺框图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安装满堂式碗扣支架或抱箍安装搭设盖梁施工平台 测量放样铺设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板测量标高及检查浇注砼砼养护拆除侧模板拆除底模整理本盖梁全部原始资料及检验报告送监理工程师制作钢筋制作模板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涂脱模剂涂脱模剂 运输砼测定试制作试件拌制砼专业监理工程师检专业监理工程师检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措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做到优必奖,劣必罚。
严格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教育和考核,教育作业队人员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进行下道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施工队自检、技术复检、监理工程师检查,对于特别工序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过程均受控。
规范化管理,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坚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工地作业人员持牌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质量“三工序”制: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创造或提供为下道工序的质量条件。
实行工程质量持牌管理,增强施工人员责任感。
将工程规模,开工日期,质量目标,岗位负责人一一明示,以利于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
严把原材料采购、进场、使用、检验关。
(1)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无合格证的材料不行进入工地。
(2)每批进场的水泥要提供供货抄件,说明厂名、水泥品种,标号、数量和出厂日期,并要提供出厂合核证及试验报告。
每批水泥进场后,要对水泥作抽样检查试验,如试验不合格,严禁使用。
(3)细骨料应按规定作筛分试验,符合要求再使用,并且不得含团块、软质或针片状颗粒、粗骨料必须作筛分和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4)砼及砂浆拌合用水,必须进行有害物质化学分析,水质化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运到工地的每批钢筋都必须抽样试验。
试验按国家标准或工程师同意的试验规程进行,包括强度、伸长率和弯曲试验。
试验必须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级使用。
(6)施工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做到工完,资料清,实事求是。
(7)砼振捣在钢筋密集的地方要振捣充分,保证砼密实。
强度未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不得承重或拆模。
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 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模板采用分段整体吊装时,应联结牢固;在起吊安装时,应栓溜绳;模板合缝时,不得徒手操作。
工作平台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并搭设牢固;平台上应设围栏及梯步。
立柱高度超过2m时,应张挂安全网。
施工中不得碰撞模板和脚手架。
模板拆除时,应划定作业区,悬挂警示标志,并按规定的拆模程序进行。
2. 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和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措施,使用前应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妨碍通道。
高处拆下的物件、余料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
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和戴安全帽,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物件上,严禁在一个物件上栓挂几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绳上栓挂几个人,临边作业应设置防护围栏和安全网;悬空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攀件,必须牢固、可靠。
供人上下的踏板承载力,不应小于1.1kN。
移动式梯子梯脚应坚实,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人字梯铰链必须牢固;在同一架梯子上下不得2人同时作业。
高处作业不宜上下重叠。
确需在高处上下重叠作业时,应在上下两层中间用密铺棚板隔离或采用其他隔离设施。
3. 安全预防措施抓生产,首先抓安全,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做到违规必纠,有章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