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集文化、旅游、商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几乎每一次转型都是快人一步06、07年开始进军文化旅游地产的时候,国内的大热潮还是商业综合体从15年开始商业综合体接近饱和,大家一致转型文化旅游地产,而这时的万达长白山、西双版纳都营业了,而青岛、无锡、南昌等地都已获取土地不得不说万达一直在引领行业潮流诺基亚一直忙着出售资产的诺基亚,终于决定出手买入资产了。
2015年,诺基亚开价15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交易将以换股的方式进行,新公司沿用诺基亚品牌,如果一切顺利,这家曾经的全球头号手机制造商,将成为超越爱立信、华为的全球头号电信设备制造商。
没有一成不变的企业,也不存在永远赚钱的生意,诺基亚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成立于1865年诺基亚,最早是芬兰西南部的一家木浆厂,1890年代开始在橡胶产品领域崭露头角,随后在1910年代开辟电话、电缆、发电业务,此后80年的时间,诺基亚漫无边际地拓展业务,从事造纸、个人电脑、橡胶、制鞋、化工、制铝、电视等多种生意,直到1998年,成为全球头号手机制造商,保持领先地位超过10年,直至被智能手机生产商击溃。
显而易见,经营环境总是处于变动当中,那么,企业如何寻求更加安全有利的位置?——转型是永恒的答案,不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转型的本质,是业务变轨过程中资产结构的重组。
当某一业务前景不妙的时候,赶在贬值之前将其脱手套现,无疑是一个明智选择。
2014年,诺基亚完成与微软的交割,正式退出手机市场,利用出售手机业务所获54.4亿欧元,巩固电信设备制造(Networks)、地图导航(HERE)、技术研发及授权(Technologies)三大业务。
其中,地图导航HERE成立于2006年,技术在全球范围处于领先地位,但营收规模有限,如今诺基亚正在积极地寻找潜在的买家,而电信设备制造业务起步较早,2007年吸收西门子同类业务,如今贡献了诺基亚全年营收的绝大部分,属于核心业务。
谋求收购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无疑在试图进一步巩固该业务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研发及授权业务通过授权专利赚取收入,诺基亚每股资产22.5%的部分由其贡献。
更重要的是,对前沿技术的研发之中蕴藏着培植新业务的无穷可能。
可见,诺基亚转型的思路是:把亏损的手机业务、规模较小的地图业务出售,巩固稳健成长的电信设备业务,而最关键的是,一直未曾动摇技术研发的决心——那代表了未来。
反观当下,中国的上市公司最关心两件事,一是股价,二是转型。
一些公司巧妙地把两者合而为一。
譬如:为了匹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转型,一家名叫“熊猫烟花”的烟花制造商更名为“熊猫金控”,最近更名为“匹凸匹”的“多伦股份”显然对P2P寄托了同样的希冀。
有媒体统计发现,进入2015年后,超过50家上市公司忙着改头换面,追捧热门概念“谋求转型”。
中国企业界充斥着“转型的喧嚣”,经营者们怀抱“不转型就是等死”的信念,投入风头最盛的潮流。
然而,什么是转型的正道?从成立150年的诺基亚身上,也许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解答。
倘若将视野抬升到更广阔的时空下,便不难发现,转型升级是企业保持活力、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诺基亚150年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放弃旧业务,开辟新业务的进化史。
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即基于经营环境的变迁、目标客户的变化,而做出的公司战略的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业务方向的转换和商业模式的重塑。
用德鲁克的话讲,就是变化世界的经营。
相反,没有战略指引的转型,大多数是追逐热点的短期投机行为,来去匆匆的一阵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大量的企业主,卖掉工厂、设备,转身去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投资黄金、红酒、大蒜,然而风头过后,他们最终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财富中文网)富士,对,n年前卖相机胶卷那个富士,好像是在数码相机兴起之后把胶卷业务卖了,手上那些专利拿去做医疗仪器之类的。
没转型的柯达倒了Twitte它的核心是新闻的传播,所以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Twitter的分类不再归于社交类别,而是归在新闻类别中,这个战略虽然让Twitter在社交网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却避开了社交巨头Facebook的锋芒,而Twitter近两年也一直在美国移动应用新闻类别中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
由社交应用变身新闻应用未来,步步高将转型为一家由数据驱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企业。
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大趋势,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腾讯,都在走向线下,马云甚至发出“纯电商将死”预测。
新零售未来一定是属于具有深度互联网思维,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互联网工具的线下企业。
彩生活:从传统物业成功转型互联网领军企业兰博基尼的老板超喜欢跑车,当时他买了自己第一台法拉利,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离合器出了问题,修理过程中他发现法拉利的离合器竟然和自家产的拖拉机是一样一样滴,于是他跑去找法拉利要求换一个离合器,但是法拉利毫不客气的回绝了,表示你个造拖拉机的懂个毛跑车啊!回去玩你的拖拉机吧,跑车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儿不是你这土老帽能玩的,老板回去以后气愤不过,于是走上了自己造超跑的不归路,最后活生生的把一个拖拉机厂商玩成了世界顶级超跑厂商。
公司迅速调整战略,谋求从“传统运动鞋服生产商”向“多种体育产业形态协调发展的体育产业化集团”转型。
消费者的变化与零售增长我们的核心业务都是围绕消费者,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人口结构的变化,来判断未来的消费趋势。
2016-2025年间,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0-10岁人口逐步上升;15-64岁人口缓慢下降,劳动力人口逐步降低;而65岁以上人口则上升明显。
每个年龄阶段消费热点在哪里?比如,60后在5年以后,他们的消费主要是医疗和保健,自然会减少服装及个人护理的消费; 70后,80后,他们也逐渐重视健康和养生,因此健康和养生会大行其道;90后和00后以文化娱乐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品类上从产品到服务,从大众产品到高端产品的转变。
消费者开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质和体验的开支。
此外,麦肯锡消费者渠道调查显示:11%的消费者在纯线上购买;41%的消费者是线上体验,线上购买;45%的消费者是线上研究,线下研究;只有3%的消费者是纯线下购买的(纯线下调查取样只占5%)。
总的来说,2015年和2016年对比,纯线上购买是越来越少,线上线下融合的是占最大比例。
线上这一块我们绕不过去,就必须打通。
市场和消费者本身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快速的变革。
步步高新零售的核心就是如何融合线上和线下。
最近公司决策层开了一系列会议,包括O2O实体店和步步高云猴全球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等。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零售业消费升级的黄金十年!消费升级下的市场品类的升级。
不同的人均GDP水平,品类的成长性不同,选对品类比努力运营重要很多。
产品的升级。
人们的购买数量没有增加,但人们愿意去买更好的东西。
服务的升级。
购物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心理学变成零售商的基础课。
线上线下再平衡。
真实的商圈+虚构的商圈,自有商品成为制胜核心。
线上和线上一定会迎来再平衡。
首先是消费者在变。
随着80后慢慢步入中产阶级,90后、00后这些互联网的“原住民”更加注重个性化,讲究情怀和调性,他们在乎的是体验,他们的消费形式是讲究自我。
第二是投资者在变。
投资者也不想再轻易烧钱了,因为再也砸不出一个阿里巴巴和京东了,所以投资者遇到了寒冬,以前是我们去找他们,现在是他们主动来找我们。
第三是法律监管在变,线上线下将会有公平的监管制度。
第四是线下企业也在奋起直追,我们在积极的转型、开拓,线上消费连接,提供线上服务。
在线上线下再平衡的前提下,shoppingmall、大卖场、便利店及个专业店也将进入“极致化”阶段,根据不同业态属性,分化向最体验、最齐全、最便利、最专业。
在企业生命周期组织阶段模型中,步步高集团整体上处于制度化阶段,阶段驱动力是可靠的回报,必要条件是体系和架构,阶段风险是劳效产出。
未来三到五年,步步高集团将由制度化阶段进入再生阶段,阶段驱动力是新增长,必要条件是匹配的流程,阶段风险是灵活性。
不管在哪一个阶段,有两个必要,一是必要的组织重构,即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另一个是必要的流程重构,百货业态为C2B,超市为F2C模式。
步步高数字化转型战略未来三年步步高将转型为一家由数据驱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企业。
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大趋势,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腾讯,都在走向线下,马云甚至发出“纯电商将死”预测。
新零售未来一定是属于具有深度互联网思维,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互联网工具的线下企业。
步步高的数字化转型,基于数据驱动,通过构建数据的闭环、以及基于数据关键性的决策,解决我们的四个W。
不仅一切业务数据化,更是一切数据业务化。
数据来源于业务,但又应用于业务,形成数据规划、采集和应用的闭环。
企业内部需要提高数据和分析运用能力,真正由数据驱动不仅意味着拥有更好的工具或技能,而是意味着改变企业各层级的决策基础。
真正需要的并非依赖于直觉、过往经验,而是让数据无所在、随时可及,并用于支持在整个企业内利用洞察来进行决策。
最关键的就是用数据确定客户是谁、在哪里、消费了什么、想要什么,进而挖掘有待发现和培育的客户细分群体。
步步高数字化的总体策略是:无缝体验、开放共享、高效协同,即通过DT驱动的业务智能化。
核心内容包括:数字化顾客、数字化的供应链、数字化运营。
这里面基础的平台是我们的云计算弹性计算、物联网数据采集、大数据业务洞察,以及移动化无缝体验将整个业务和技术完美结合。
数据驱动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意味着我们对于零售空间和时间的重构,对于业务的重构和顾客认知的重构。
不论哪种变革,最终就是要将目前的产品主导思维真真正正调整为用户和顾客思维。
因此,数字化策略的核心是顾客数字化。
顾客数字化的核心内容是记录数字脚印,建立网络链接,形成网络效应。
2017年,集团线上线下业务将借助云猴APP和会员微信公众号以及门店服务,从连接顾客开始,到顾客互动,以及基于数据的消费分层,精准营销,来构建步步高与顾客的关系网和粘度,将更多的素人转化为步步高的粉丝,将更多的粉丝转化为会员,进而将会员转化为高级会员和铁杆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