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静态生化名词一.糖化学部分1.Monosaccharides[单糖]:含有一个游离醛基或酮基以及含有多余2个羟基的糖。

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糖),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基)丙酮(糖)。

2.Configuration& conformation(糖的构型和构象)-前者指在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两种构型间的转变需要共价键的断裂和重组。

如D-葡萄糖和L-葡萄糖。

后者指取代原子或基团当单键旋转时可能形成的不同立体结构。

这种空间位置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也见蛋白质和多肽章.3.Mutarotation(糖的变旋现象):单糖的异头物在水溶液中互相转化的过程。

或者指一个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随着它们的α-和β-异构形式的平衡而发生的比旋度变化。

4.异头物(anomers):仅在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异头碳)具有不同构型的糖分子的两种异构体。

5.异头碳(anomeric carbon):一个环化单糖的氧化数最高的碳原子。

异头碳具有一个羰基的化学反应性。

6.成苷反应、糖(苷)基和糖苷键:活泼半缩醛/半缩酮羟基与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等)生成的缩醛/缩酮,称为成苷反应。

其产物称为配糖物,简称为“苷”,全名为某糖某苷。

糖(苷)基与配基之间连接的键称为糖苷键(Glycosidic bond)。

7.Glycosidic bond(糖苷键)-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

在糖蛋白中常见的糖苷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

8.Epimerization(差向异构化):在一个含多个手性中心的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中心构型发生转化的现象。

如D-葡萄糖和D-甘露糖就是。

9.糖酸:单糖的醛基被氧化为COOH的产物。

10.糖醛酸:单糖的伯醇基氧化为COOH的产物。

11.糖二酸:单糖的醛基和伯醇基都被氧化COOH的产物。

12.转化糖:由于水解前后旋光度发生改变(由右旋变为左旋),所以蔗糖的水解产物叫做转化糖,转化糖具有还原糖的一切性质。

13.糖的氧化作用:糖在氧化剂作用下,糖的醛基或羟基被氧化为酸的反应。

14.糖的还原反应:加氢后糖的醛基被还原为羟基的反应。

15.还原性糖: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因此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或者说含有半缩醛羟基的单糖和寡糖,能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或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发生颜色反应。

16.麦芽糖:指2分子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双糖,系统名为α-Glc-(1→4)- β- Glc,俗名为Maltose,属于还原性糖。

17.乳糖:指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的双糖,系统名为β-Gal- (1→4) -α- Glc,俗名为Lactose,属于还原性糖。

18.蔗糖:指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通过1,2糖苷键连接的双糖,系统名为α-Glc-(1 →2)-β-Fru or β-Fru-(2↔1)-α-Glc,,属于非还原性糖。

19.Homopolysaccharides[同聚多糖]:多糖经酸水解或酶水解后,只有一种单糖成分。

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20.Heteropolysaccharides(杂聚多糖)-由不同单糖组成的多糖.21.Cellulose(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等组织的主要结构成分。

是由许多葡萄糖结构单位以β-1,4-glycosidic bond互相连接而成的。

22.Glycogen(糖原,动物淀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当在分子量、分支程度等方面与植物淀粉有所不同。

23.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LPS):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脂和糖的复合物.24.Capsular polysaccharide(荚膜多糖):由几百个重复单位(1~6个单糖残基)组成。

细菌能组装出数百种完全不同的线形和分支形荚膜多糖结构。

结构中常含有罕见的单糖和非糖取代基,如乙酸酯、磷酸酯和丙酮酸缩酮。

25.Pectin(果胶):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以α-(1→4)糖苷键连接,主要是由半乳糖醛酸和少量Rha(鼠李糖),Gal,Xyl(木糖),Man, Ara(阿拉伯糖)等的组成的线形多聚物。

26.Glycosaminoglycan(Mucopolysaccharide,糖胺聚糖,,粘多糖):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多糖(动物杂多糖),糖胺聚糖是由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线性聚合物家族.27.Proteoglycans(蛋白聚糖)-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大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28.Glycoprotein(糖蛋白)-含有共价连接的葡萄糖等残基的蛋白质,通常蛋白比糖多。

29.Peptidoglycan(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唾液酸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0.Starch(淀粉)-一类可作为植物中贮存多糖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

由两种形式的淀粉:一种是直链淀粉,是没有分支的只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

另一种是支链淀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聚合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31.Haparin(肝素)-肝中最丰富(取名肝素),但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

二糖结构单位为N-硫酸葡萄糖胺-6-磷酸和艾杜糖醛酸-2-磷酸,此外还含有糖醛酸分子.32.D-糖和L-糖:结构式中,位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中C-2构型一致为D-。

结构式中,位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L-(-)-甘油醛中C-2构型一致为L-。

二.脂化学部分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例如三脂酰甘油、甘油磷脂、鞘磷脂和蜡)的成分。

2.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3.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酸。

4.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例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5.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也称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一种含有与甘油酯化的3个脂酰基的脂。

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6.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

例如卵磷脂、脑磷脂等。

7.鞘脂(sphingolipids):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链的脂肪酸,了一端为一个极性的醇。

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8.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构成的鞘脂。

鞘磷脂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9.卵磷脂(lecithin):就是磷脂酰胆碱(PC,phosphatidyl choline),是磷脂酸与胆碱形成的酯。

10.脑磷脂(cephalin):就是磷脂酰乙醇胺(PE,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是磷脂酸与乙醇胺形成的酯。

11.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12.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的作用。

生物膜也是许多与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13.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14.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膜蛋白一旦从膜上释放出来,通常都是水溶性的。

15.膜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有些膜内在蛋白本身并没有进入膜内,他们以共价键(Covalent link)与脂质、脂酰链、异戊烯基团相结合并通过他们的疏水部分插入到膜内。

16.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

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

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17.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是一种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合适的离子和分子从膜的任一方向穿过膜。

18.(膜)孔蛋白(pore proteins):其含义与通道蛋白类似,只是该术语常用于细菌。

19.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也称之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所以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支持。

20.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然后被转运过膜,但与被动转运方式相反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来驱动。

在原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电子传递。

而第二级主动转运是在离子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

21.协同运送(cotransport):两种不同溶质跨膜的耦联转运。

可以通过一个转运蛋白进行同一方向(同向转运)或反方向(反向转运)转运。

22.胞吞(作用)(endocytosis):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式(物质在囊泡内)并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23.胞吐(作用)(exocytosis):确定要分泌的物质被包裹在脂囊泡内,该囊泡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过程。

24.Hemolysis phospholipid(溶血磷脂):磷脂分子中甘油的C1和C2上的2个FA其中之一被酶(E)水解后的产物.25.固醇类(Steroids):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分为动、植物和酵母固醇。

26.Vitamine D3原:指Vitamine D3的前体,即7-脱氢胆固醇。

27.类固醇:指固醇的衍生物,包括胆酸和胆汁酸、固醇激素和某些植物类固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