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引言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
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
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
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
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
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
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1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
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
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
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
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
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
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对于植物饲料在我国主要就是各种秸秆,且多为农作物秸秆。
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外乎破坏植物细胞壁,弱化或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使饲料主要是秸秆的相对表面积变大,饲料颗粒变小[4]。
有利于促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瘤胃内的发酵,软化粗饲料,从而减少因咀嚼导致的能量消耗。
提高消化率。
所谓物理法即通过机械的方法使得原本不易被动物吞咽、消化、吸收的饲料变得更容易被动物吞咽、消化、吸收。
一般物理法主要就是粉碎、制成颗粒饲料、铡短等。
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都要进行粉碎处理。
粉碎可以达到增大饲料相对表面积的目的,可以更好的与动物体内的酶发生反应,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以及利用。
铡短以及制成颗粒性饲料也是通过利用增大相对表面积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饲料消化率的目的。
同时也有使饲料更容易吞咽;更易消化、吸收使得机体消耗降低,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5]。
动物通过咀嚼饲料使饲料增大表面积也属于物理法。
1.2 化学法由于农作物秸秆具有异常坚硬的细胞壁结构,木质素与纤维素结合紧密,对饲料的适口性以及消化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要对秸秆饲料进行一些处理。
只有单一的物理处理效果不佳。
一般加上化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以及消化率。
化学法顾名思义即通过化学的方法使得饲料更易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化学法主要是用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处理饲料,分解饲料中不易消化的部分,使得秸秆的营养价值、适口性以及消化率等得到提高。
化学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酸-碱处理和复合处理等。
其中酸处理和酸-碱处理效果不太明显,故而现今很少采用。
现如今多采用碱处理和复合处理。
碱处理又主要采用氨处理,其他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处理也有采用。
复合处理则是秸秆的氨化或尿素加石灰复合化学处理。
它具有氨化和碱化两者共同的优点。
是未来秸秆化学处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6]。
有研究表明粗饲料经氨化处理之后,饲料的含氮量提高了将近一倍。
即秸秆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约6%,秸秆中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了10-15%[7]。
氨化处理受其本身特性的限制,存在着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时间较长,处理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严重等不足。
在现实操作中并不能很好的达到理想效果。
而复合处理相对来讲较氨化处理能更有效的利用秸秆饲料资源。
1.3 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饲料,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而生物法处理饲料与前两着形成类似互补的关系。
所谓的生物法处理秸秆饲料即利用微生物来分解秸秆饲料中不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纤维素。
将粗纤维分解为动物机体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并且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细胞的内容物。
从而提高饲料的吸收、转化效率。
微生物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还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积累大量富含营养价值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他对动物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
诸如各种有机酸类、醇类、醛类、酯类、各种维生素、各种抗生素、诸多微量元素等。
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使饲料香软可口且富含各种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生产所需的各种营养。
并含有多种有助消化的消化酶、多种对动物机体有益的促生长因子,能有效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有些微生物代谢产物还对饲料具有防腐作用,如乳酸、醋酸、乙醇等,可以有效的延长饲料保质期[8]。
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较常用的生物法处理秸秆饲料要属青贮饲料。
近几年。
青贮饲料法在我国发展很快。
所谓青贮饲料即将含一定比例水分的青绿多汁植物原料切碎压实后,在缺氧的状态下通过乳酸菌进行发酵调制加工的饲料。
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养分损失仅为3%-10%。
青贮可以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等。
这得益于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与各种芳香物质。
同时青贮可以杀死饲料中的病原菌和虫卵等。
如今,青贮已越来越受重视了。
另外还有微生物EM生态菌、微生态制剂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达到提高饲料消化率的目的。
1.4 调控瘤胃内环境补充适量能量物质。
瘤胃内容物的能量浓度是决定瘤胃微生物合成速度的主要因素。
大量试验已证明,当瘤胃中有充足的易利用能源时,瘤胃中氮的利用率高,蛋白质合成强度大,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而能量不足时,纤维素分解菌不能发育完全,使日粮中粗纤维素(CF)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
补加适当NPN瘤胃中的氨浓度是决定蛋白质合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氨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原料,故在微生物合成作用的最高限度内,当能量供应充足时,氨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蛋白质的合成。
硫是确保微生物最佳生长的重要养分,硫缺乏时会影响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和瘤胃内VFA的比例,并会导致家畜食欲减退甚至丧失,特别在反刍动物以低质饲草为主的饲养模式中,补充硫十分重要。
日粮中脂肪的含量也影响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2提高非NPN转化效率非蛋白氮(NPN)顾名思义即不是蛋白质含氮类物质,亦即非蛋白状态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可被某些瘤胃微生物分解生成NH3 之后又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变成蛋白质。
在皱胃和肠道中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
对促进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9]。
2.1 制成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NPN利用中,尿素及其衍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尿素分解速度很快。
在使用时易造成氨中毒。
所以最好制成缓释尿素。
即将有机酸同氨及时结合,防止大量的氨在短时间内进入血液。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尿素和淀粉等饲料混合加入添加剂,经硬制颗粒法,在制粒过程中加入热蒸汽,溶化的尿素与淀粉胶联在一起,形成了溶解慢的一种缓释尿素饲料。
为了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必须加入微量元素硫、锌、镁、钻等矿物质元素,这种复合物在瘤胃中经脉酶逐渐分解出氨,达到缓慢释放氨的效果。
2.2 拌入精料把尿素拌入到反刍动物的精饲料中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尿素且可以防止中毒。
简单易行,可大规模推广。
2.3 尿素舔砖尿素蜜糖舔砖是避免反刍动物过量食入尿素的补充NPN的有效方法。
舔砖的配方主要根据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以及当地获得营养含量的差异来制定的。
牛羊饲喂舔砖可以明显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添加尿酶抑制剂反刍动物体内的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氨合成微生物蛋白速度的4倍左右。
瘤胃微生物脲酶的高活性,极大制约了尿素的利用。
脲酶抑制剂不但能抑制瘤胃内脲酶活性,降低瘤胃中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平稳,有利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豆角、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尿素的利用率[10]。
2.5 化学法合成相应衍生物运用化学法合成相应的尿衍生物可以降低尿素分解的速度。
目前尿素衍生物主要有羟甲基脲、双缩尿、磷酸脲等。
3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一类饲料。
一切CP≥20%,CF<18%的植物饲料(包括副产品)都属于植物性蛋白饲料。
优质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的分解速度非常快。
花生和大豆饼粕在瘤胃中24小时的消失率达到90%以上。
造成了蛋白质的极大浪费。
对蛋白质饲料进行处理,使得蛋白质直接进入小肠被吸利用,避免其在瘤胃被提前分解。
3.1 物理法全血、乳清蛋白等富含白蛋白的物质均可对饲料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白蛋白可以在饲料颗粒外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可以有效地阻止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使被保护物质的降解速度减慢,这层膜对小肠蛋白消化酶很敏感,因此在小肠易于分解放出所保护的物质。
冯仰廉(1996)用30%的鲜血包被豆粕,蒸后烘干,可使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率大幅度下降。
另外,将蛋白质饲料加工成颗粒状或压成饼状,可使饲料蛋白质较快地通过瘤胃[11]。
3.2 化学法用NaOH处理大豆粕和菜籽粕时,当用量占干物质的2%时就对保护蛋白质有效,3%时效果最佳。
甲醛化学处理蛋白质饲料应用较广,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在pH5~7的环境中,变性的蛋白质难以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在真胃中由于pH下降,变性的蛋白质可被蛋白酶分解。
可将甲醛溶液与蛋白质饲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于塑料袋内,经过15天即可饲喂。
结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要得益于广大奋斗在第一线的动物科学工作者。
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诸多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
之所以有本文也是参考多篇文献的结果。
参考文献[1] 陈杰主编.家畜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 佚名.秸秆的成分和营养价值.(2007-01-17) [2012-6-15]/show/newsarticle.php?ID=92190.[3] 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 王桂英,刘燕,文际坤.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营养措施[J].饲料与畜牧,2003,(04):9-12.[5] 沈长山.饲料粉碎粒度的经济性分析[J].中国饲料,2000,(16):21-22.[6] 毛华明, 冯仰廉.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作物秸秆提高营养价值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91,(5):3-6.[7] 佚名.植物性饲料的氨化处理[J].甘肃畜牧兽医,1984,(6).[8] 冯仰廉主编.反刍动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 史之玉.非蛋白氮(NPN)的开发与应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4):15-16.[10]鲍景旦.一些抑制剂对脲酶反应速度的影响[M].应用化学,1994,(3):11.[11] 陈代文,王恬主编.动物营养与饲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