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台、系梁及墩柱技术交底解析

桥台、系梁及墩柱技术交底解析

1.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我们根据地质及水文等情况,计划采用不支护加固基坑坑壁的施工方法,准备工作如下:
1.1将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应精确测定,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
1.2挖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开工后应连续快速施工;
1.3挖基弃方应指定位置处治;
1.4基抗排水应不影响基础基坑的安全及农田和周边环境的污染。
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一般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用振动器振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cm~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b、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
3.2地基处理的范围至少应宽出基础之外50cm;
3.3岩层基底的处理:
a、风化的岩层,应挖至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其他方面的要求为止;
b、在未风化的岩层上修筑基础前,应将淤泥,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将岩石清洗干净;
c、坚硬的倾斜岩层,应将岩层面凿平。倾斜度较大,无法凿平时,则应凿成为台阶,台阶的宽度值宜不小于0.3m.。
2.4集水坑排水: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集水坑宜设在上游,尺寸视渗水的情况而定。
3.地基处理:
3.1挖到设计标高后,如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基土的种类、强度和密度,按设计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4.基底检验
基坑开挖并处理完毕,应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合格后填写地基检验表。经过检验签证的地基检验表由施工单位保存作为竣工资料。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不得浇筑基础。
4.1基坑检验的内容:
a、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
b、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2.挖基
2.1挖基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2.2挖至设计标高以上10~20cm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好后基础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的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2.3尤家老屋大桥桥台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500Kpa,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进行处理,其方案经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部门批准认可。
5、模板
扩大基础的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用角钢作肋,底口、中部、上部均用Φ20对拉螺杆,外侧用方木支撑固定。
6.混凝土的浇筑
6.1尤家老屋大桥0#桥台平面位置在325省道右侧山坡上,距325省道平距约30m,高差约8m,故拟定用砼罐车运送至桥台附近的325省道边,然后用砼输送泵输送到桥台处入模。
6.2尤家老屋大桥6#桥台处在325省道右侧50m的地势较为平缓的坡面上,当地有一完好村道正好经过该台附近,故搭接村道可将施工便道修建至桥台位置,由此混凝土可用砼罐车运输到位。
b、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进行并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分层应保持水平。分层厚度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
序号
捣实方法
分层厚度(cm)
1
用插入式振动器
30
2
用附着式振动器
30
3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5
配筋较密时
15
4
人工捣实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20
配筋较密时
15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部位和振动器型号适当调整。
c、整体结构的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按施工缝处理;
d、预埋件的处理:施工中要随时注意预埋件的位置,按设计要求预埋或设置。
6.4基础混凝土浇筑
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当平面截面过大时,
可分块进行浇筑。
6.5混凝土的振捣
c、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检查施工日志及有关试验资料等。
4.2按桥涵大小、地基土质复杂情况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以下不同检查方法:
a、小桥涵的地基检验,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b、大、中桥和地基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一般采用触探和钻探取样作土质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日期
2009年10月25日
编号
JD-D005-0008
工程名称
桥梁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桥台、系梁及墩柱
施工单位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提要
桥台、系梁及墩柱施工技术方案
交底内容:
一、扩大基础施工
尤家老屋大桥的0#、6#桥台设计为扩大基础,土质基坑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石质基坑采用推土机单齿松动开挖,无法松动时,采用小松动爆破,挖掘机配合开挖。开挖过程中,须加强基坑排水。
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应将地基进行清理使其符合图纸要求。当基底为干燥地基时,应将地基润湿。如果是岩石地基,在湿润后,铺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并在其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6.3一般要求
a、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否则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管、槽等设施卸落混凝土。当倾落高度超过10m时,还应设置减速装置。
混凝土养护用水的要求与拌和用水相同。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7d,可根据气温、湿度、水泥品种和掺入外加剂等,等酌情延长或缩短。当结构物与流动性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以使混凝土在浇筑后7d内不受水的冲刷侵袭。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各种外加荷载。
7.基础回填
7.1所有结构物的回填必须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能够充分压实的材料,不得用草皮土、垃圾和有机土等回填。严禁结构物基础超挖回填虚土。
c、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6.6混凝土的养护
基础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
一般塑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收浆后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
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覆盖和洒水养生,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