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磁共振波谱学讲义]第三章—NMR实验技术基础(4脉冲技术)

[核磁共振波谱学讲义]第三章—NMR实验技术基础(4脉冲技术)

第三章 NMR 实验技术基础4 脉冲技术a 频偏效应(off-resonance effects)由于射频场为单色波,而样品中的化学位移有一定的范围,因此不同的核感受到的有效场也不同。

(1) 脉冲作用对象为Z 磁化向量 在off-resonance 状态,相位y 的脉冲作用于平衡态的z 磁化向量后:M M M M M M x y z ==-=+000221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αθαθθθαθ当频偏大时有明显的相位及强度的畸变:ta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βαθααθαγ==-=-⋅-M M B yx 111Ω这个式子适合于分析相位与频偏的关系。

当频偏不大于射频场频率时,90度脉冲后的水平分量的相位与频偏基本上是线性关系,βγτγττπ=-=-=-ΩΩΩB B 190190902 因此不太大的频偏下,实际的90度脉冲可以当成理想的90度脉冲,后跟一段演化期,时间长度为ττπ=290相比之下,有频偏时180度脉冲的效果要差的多,通常需要其他技术来弥补。

90度脉冲的激发曲线的第一个零点位于Ω=±151γB180度脉冲的激发曲线的第一个零点位于Ω=±31γB如蛋白质中C α的化学位移平均在56ppm 左右,而CO 的化学位移在174ppm 左右,若要激发其中之一同时对另一个影响最小,180度方波的功率应选择为1181256738562⨯=.Hz ,对应的脉冲宽度大约58.4μs.(2) 脉冲作用对象为水平磁化向量(nonresonant effects) 频偏较大时射频场的有效磁场接近Z 向,因此横向磁化向量在脉冲期间绕Z 轴有额外的进动,产生相移:φωτNR pt =<>122()Ω此处<>对脉冲串作平均,在多维谱中当τp 随间接维时间变化时(如去偶序列),这个相移在对应的间接维中表现为一个频移ωωNR t =<>122()Ω该图显示的是脉冲宽度58.4 s 的180度脉冲对横向磁化产生的额外相移。

b 组合脉冲(composite pulse) 一般脉冲都受频偏,射频场不均匀等的影响,特别是180度脉冲。

利用几个脉冲组合在一起,完成一个所需的旋转,就是组合脉冲。

其设计多样,目的不尽相同。

其效果往往同初始状态有关。

作用于Z 向的180度脉冲最简单的可用90x 180y 90x 代替。

效果见图3.20(p.140)c 自旋去偶 在异核实验中,一个核的演化过程中另一个核加连续波照射,可产生去偶效应,但所需的功率太大。

而在一个回波序列中若仅有一个核加180脉冲而与其有J 偶合的另一核不加脉冲,则在回波点上J 偶合不起作用,但回波期间仍起作用。

若将整个期间分成许多短的回波序列,J 偶合起作用的时间相对减少,极限情况下,一连串180脉冲期间,J 偶合起作用的时间更少,这时就起到自旋去偶的作用。

由于180脉冲的性能不佳,通常用组合脉冲来代替180脉冲。

并加上各种循环使其效果更好。

若R 代表180度组合脉冲,R 代表这个组合脉冲中所有脉冲的相位均反转的结果,下面的超循环产生更好的效果: RRRRRRRRR RRRRRRRR RRRR RRRR RRRRHz 1200040000-4000-1200(1) WALTZ 系列,基本单元是90x 180-x 270x ,记为123 如W ALTZ-16:342312423342312423342312423342312423(2) GARP 序列,更多的组合脉冲去偶要靠computer optimizationGARP 序列由RRRR 组成,其中R 为: 30.5 0 55.2 180 257.8 0 268.3 180 69.3 0 62.2 180 85.0 091.8 180 134.5 0 256.1 180 66.4 0 45.9 180 25.5 0 72.7 180 119.5 0 138.2 180 258.4 0 64.9 180 70.9 0 77.2 180 98.2 0 133.6 180 255.9 0 65.5 180 53.4 0d 选择脉冲 在许多核磁实验中需要选择激发或选择抑制技术。

最简单的选择脉冲是低功率的方波(软脉冲): 图中可见,方波激发有效范围大约-≤≤2211ωωΩ,缺点在于激发有相当的边带。

核磁谱仪的发展是引入成形脉冲发生器,将一个脉冲分成几百甚至几千个方波脉冲,每步的强度及相位均可控制,这样可以产生不同的激发曲线。

但直至今日,要产生完全理想的选择激发仍是非常困难的。

0.006J scaling factor fo r GARP-1Hz 30000100000-10000-30000图中可见,Gauss 成形脉冲的选择性较方波好,但相位受频偏的影响较大。

此图仍然是同一个Gauss 成形脉冲,但每个小脉冲的相位加一个线性变化,其激发曲线的形状不变,但激发峰点移动。

参见图3.23-3.25(pp.147-149)Hz600020000-2000-6000Hz600020000-2000-6000此图显示的是一种所谓绝热脉冲的形状,其特征是相位迅速变化,而且是非线性的,因此射频激发的瞬间频率从激发谱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在脉冲作用期间,一个核感受到的有效场矢量从Z 向转向-Z 向,其扫描速度慢于核磁矩绕有效场的进动频率即所谓绝热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核磁矩与有效场矢量同步地运动,也从Z 向转向-Z 向,而受频偏的影响很小,所以作为180度宽带选择脉冲是非常理想的。

由图中可见其激发频谱非常宽而且边界变化快。

最近几年对绝热脉冲的研究相当多,不断有新的脉冲形状被设计出来。

5 水峰抑制技术 生物样品如蛋白质和核酸的核磁实验通常要在水中进行,因为生理环境是水溶液。

而水的浓度达110M ,因而水峰信号的抑制成为实验成功的一个关键。

水峰信号的特点: a 强度大,较一般生物样品高出4-5个数量级,导致ADC 饱和 b 水的强信号有一个新的现象,即radiation damping: 水的横向磁化向量在探头的线圈中诱发出感生电动势,由于此电动势极强,又与水的横向磁化向量本身作用,使其快速返回到Z 向,其时间常数为τπγRD M Q =120,因此虽然水本Hz 600020000-2000-6000身的T 1时间在秒的量级,radiation damping 使其信号回复到Z 向的时间仅有几十毫秒,这样也使水峰变得很宽。

c 水信号还能同样品中的活泼氢交换 解决措施:a 利用高纯度重水,还可进行重氢交换实验,但最终所有可交换的活泼氢都消失,其中包括对结构解析非常重要的NH 质子b 预饱和c 选择激发d 选择抑制e 数据处理 (1) 预饱和 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在脉冲的弛豫恢复期间加低功率的射频照射(大约50Hz 左右),持续1-2秒,这种方法对蛋白质可用,但有一定条件: 通常蛋白质主链上的NH 与水的交换在pH3附近最慢,因此用于记录核磁谱的蛋白质溶液的pH 一般调节在3-5之间,尽管在这样条件下,N 端的NH 由于与水交换太快,加射频照射时的饱和转移也使N 端的NH 被饱和而不能观察到;若pH 在中性附近乃至碱性,则交换太快,而不能用预饱和。

核酸碱基上的氨基及亚氨基尤其是亚氨基与水的交换较蛋白质高出1-2个数量级,加上核酸结构中的氢键在中性附近才稳定,一般溶液的pH 在7左右,因此核酸的核磁实验不能用预饱和。

水峰抑制的效果同样品的磁场均匀程度有很大关系,也与样品本身的性质如黏度等有关。

(2) Jump-return/Binomial sequences属于选择激发,但水峰抑制程度偏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脉冲序列。

常用的有11-,13---等。

(3) spin-lock/gradient pulses 参见图3.28(p155)尤其是WA TERGATE 及water flip-back 技术效果较好,在多维谱中用的很多 6 一维谱的一般步骤a 样品准备 样品要求可溶,通常样品管装样量为0.4-0.6ml,一般用5mm 样品管,标记样品特别是大蛋白要有1-2mM,非标记的小蛋白可更高一些。

样品必须离心,除去悬浮颗粒,不能有顺磁性的污染。

样品在所用溶液状态下必须足够稳定,因为核磁实验经常要数周至数月时间。

由于不同pH ,不同温度下样品中化学位移的分散程度不一,尽量寻找最佳条件。

a1Hb1HcG zd1H G z很多蛋白质的一定条件下特别是浓溶液中会聚集,形成多聚体,要尽量避免。

b 调谐 线圈在插入样品管后要影响其谐振状态包括品质因子等,所以实验前首先要调节探头状态,使其谐振频率对准所用的射频频率,同时探头的输入阻抗与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匹配,这样才能将射频能量有效地传送到探头,否则反射回去的能量会损坏放大器等。

c 锁场 所有样品必须含有锁场介质,现代谱仪一般都用氘锁,所以即便是水溶液,也要加5-10%的重水。

锁场既提供场频连锁机制,及时补偿磁场的漂移,也为匀场提供一个手段。

d 匀场 就是调节室温匀场线圈的电流,使磁场尽量均匀。

判别匀场好坏的标准通常用锁场信号的强弱或直接观察FID 的形状。

e 脉冲宽度的校正 不同样品特别是氢的90度脉冲宽度不一样,脉宽正确与否对简单的一维谱关系不大,但对二维三维谱很重要,必须仔细测量。

通常观测180度或360度脉冲的效果来测量90度脉宽。

谱仪上表征射频场功率强度用衰减分贝(Bruker 仪器),即分贝值越大,射频功率越小:dB P P V V ==102010121012log ()log () 此处P 为功率,V 为电压,由于产生的磁场强度与电压成正比,核磁矩围绕磁场进动的频率又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因此此处V 可用进动频率代替。

而进动频率的倒数即周期或360度脉宽,故两个90度脉冲宽度的比值的对数乘以20就是这两个脉冲功率的分贝值之差。

记住:这个分贝是衰减分贝。

这样可以从一个功率下的脉宽推算其他功率下的脉宽,实际的脉宽会有一些差别,这要视仪器的线性程度。

通常氢的脉冲宽度可直接观测来测定,其他通道的核的脉宽可直接测(需要浓样品或标记样品),或间接测(图3.33, p171)f 循环延迟 一般要大于T 1,对小肽需要1秒多,大蛋白质小于1秒即可。

g 定标 早期核磁实验一定要有定标物质(或内标,或外标),现代数字化谱仪可以精确确定射频场频率,可以由锁场信号的位置间接计算。

一般生物样品溶于水中,同时为水峰抑制缘故,射频场频率常放在水峰位置,可以水峰位置定标,但由于水峰位置同pH,温度特别是温度有关,需要作校正:25︒C 下水的化学位移为4.766ppm,温度系数为-11.9ppb/︒C 其他通道的共振频率的校正可通过下法进行: 各通道的0ppm 的绝对频率之比为各种核的γ之比(因实验时各种核感受的磁场强度一样),这个比值已有非常精确的测量值,因此由一个通道(通常是H 通道)的标准位置(如水峰位置)就可计算实验所用到的所有通道的定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