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平时作业第二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10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2)%。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0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发展较快。
11.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16.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
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
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B、仡佬C、水D、瑶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D)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三、一、二。
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
C、由1949年的一、二、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7年的三、二、一。
4.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B、2008C、2009D、2010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B、10C、12D、14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7.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
A、电力工业B、机械工业C、国防科技工业D、食品工业8.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
A、黔电送湘B、黔电送粤C、黔电送桂D、黔电送沪9.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
A、百花湖B、威宁草海C、荔波樟江D、万峰湖10.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B、镇宁C、遵义D、赤水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 C D)A、苗族B、藏族C、水族D、畲族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 B 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B、侗族C、布依族D、水族3.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很多,下列包括(A B)。
A、姊妹节B、查白歌节C、鼓社节D、吃新节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下列(A B)。
A、毕节地区各县B、六盘水市各县C、铜仁地区各县D、安顺市各县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 D)为主。
A、板栗B、油菜籽C、甘蔗D、茶叶6.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B C D)。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7.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A B C D)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B、有色金属工业C、化学工业D、建材工业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 C)A、老干妈辣椒B、过桥米线C、牛头牌牛肉干D、手扒羊肉9.截至2010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的(A B C)。
A、铜仁(凤凰)机场B、安顺(黄果树)机场C、荔波机场D、兴仁机场1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 B C D)A、化工产品B、矿产品C、机械电子产品D、橡胶制品四、问答题(共50分)1、简述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10分)答: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表现在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地;水利设施进一步加强;解决了数百万农民的饮水困难;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膜、化肥、农药和饲料、兽药等农用生产物资的使用逐年增加;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②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
目前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千个,以龙头企业、多元市场、中介组织和以合同定购、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等方式连接200多万农户,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发。
③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
“八五”以来,贵州广泛推行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加工、科学管理,农业适用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乃至现代农业得到相应的科技支撑,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近年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星火西进”行动计划、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在品种选育、生态重建、产品加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④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⑤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贵州粮食实现农村人口基本自给后,正向着增加特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稳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物,油菜籽和烤烟成为大宗产品;其他农作物种植,呈现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全省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排序为一、二、三,但在发展中农业比例下降,工业比例上升较快,第三产业比例有所增长。
近年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比例继续下降,虽排序仍为一、二、三,但差距有较大的缩短。
2、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分)答:贵州工业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一种简单沿袭工业化过程传统思维的模式,粗放性、低效性、被动性、保守性和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较强,不能沿用计划体制下的老办法、老经验,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既着眼于全局,又着眼于未来,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转换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实施新型工业化,工业化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它要求资源要素在一个“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市场化环境条件下进行配置,因此市场机制应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政府不应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主要职能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着力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并监督执行区域发展政策,发展公益事业,规划、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发展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经济活动成为市场调节下的自发运动,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充分利用全球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区域经济格局和区际关系中,在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在工业乃至整个产业系统中处于主要的、支配的地位,这就是地区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因此,正确选择并努力发展主导产业是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也是贵州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决定因素。
当前贵州省应发展的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饮料制造业。
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工业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的是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这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贵州省在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要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设绿色屏障工程,稳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各项生态工程建设。
5、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发展科技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科技作为保障,因此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切实转变观念,加强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加强与东部的人员交流,重点引进那些能在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能将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优势的人,能打开并熟悉国际惯例的人,引进人才应该有选择、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