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生理学课件 第七章 消化
南京大学生理学课件 第七章 消化
组成胰液
1-2L/日、无色、无味、 碱性、Ph7.8-8.4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
•
提供消化酶活动的最适环境。
(2)蛋白酶原
肠肽酶 (enteropeptidase )
trypsinogen
chymotrypsinogen
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增强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可加强回肠末端的运动,增加 食靡通过回盲括约肌的速度,此反应为胃-回肠反射。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运动 副交感神经(+)--运动 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 运动
体液调节 : 促进小肠运动:胃肠道的内容物、乙酰胆碱、5—羟色胺、 P物质、 促胃液素、CCK。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道: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 Digestion :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的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一)机械消化
作用:粉碎:粗→细 ─┐ 搅拌:混合消化液 │形变 推进:推送食糜 ─┘
3.上皮后屏障
药物性溃疡的原因:
抑制粘液和HCO3-的分泌,破坏胃粘膜屏障; 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引起组织胺的释放;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等
(三) 胃液分泌的调控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Ach、组织胺和胃泌素是胃液分泌的生理刺激物。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Properties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兴奋→收缩。肌源性,节律慢, 无固定节律点。
富有伸展性: 容纳性舒张,无明显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无肌小节和Z线,粗细肌丝均较长。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ATP酶活性低、钙泵少。 持续的紧张性:持续而微弱的收缩,肌源性。维持中腔器
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 特异的敏感性: 对电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化学(如ACh、
酸碱)、物理(如牵拉)刺激较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静息电位(RP): 特点:不稳定 -50 --- -60mv 形成:K+平衡电位和生电性钠泵
基本电节律 Basal electric rhythm(慢波Slow wave):
性质:无色酸性:pH0.9-1.5 (体内pH最低的液体)
成人分泌量:1.5-2.5L/日,
1.盐酸
来源:壁细胞分泌,耗能、逆浓度差的主动过程。
形式:游离酸:30u─┐ │总酸125-165 mmol/L
结合酸:12u─┘
分泌量: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
(二)化学消化
作用:稀释:高渗→等渗─利吸收─┐
调PH:提供酶适宜环境
│质变
水解:复杂→简单
─┘
(三)功能侧重:
口:机械消化为主+化学消化+吸收(硝酸甘油、毒品) 胃:容纳食物+机械、化学消化+吸收(酒精) 小肠:化学消化与吸收为主+机械消化 大肠:浓缩残渣+吸收(水)
第二节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分节运动 Segmentation motility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环行肌为主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 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 的作用而引起。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HCl 蛋白质
最适PH=2.0
30%消化成寡肽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小肠作用为主)
3.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
来源:壁细胞
成分:糖蛋白 A+VitB12→复合物:防水解酶破坏 B+识别结合受体:吸收VitB12
作用:促VitB12吸收(回肠末端) 缺乏→VitB12吸收↓→RBC的DNA合成障碍 →巨幼RBC贫血(恶性贫血)
迷走神经反射及壁内 神经丛控制
食管-胃括约肌: 在食管与贲门连接上方的一段长4-6cm高压
区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第四节 胃 内 消 化
(一)胃运动的形式 1.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 2.紧张性收缩 Tonic contraction 3.蠕动 Peristalsis
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4.粘液 Mucus
来源: 胃腺颈部粘液颈细胞,胃表面上皮细胞。
成分:糖蛋白、HCO3-, PH值为弱碱性。
作用:见胃粘液屏障
(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1.胃粘液屏障 Gastric mucus barrier 组成:覆盖在胃粘膜表面的一层粘液凝胶层 作用:①润滑防机械损伤 ②中和胃酸(HCO3- + H+→H2CO3)
肠壁内Peyer’s集合淋巴结 粘膜和粘膜下的免疫细胞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Saliva
•来源:唾液腺 •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 •成份:粘蛋白、氨基酸、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
舌下 腺
腮腺导 管 腮腺
咀嚼肌
颌下腺导 管 颌下腺
主要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②清洁和保护口腔 ③分解淀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分泌调节:
(三)粘膜和绒毛的运动
粘膜肌层平均约每分钟3次不规则收缩,使粘膜皱褶形 状发生改变,使管腔食靡得到混合,使各部分粘膜表面 与新混合的食糜接触。小肠绒毛不规则收缩有助于中央 乳糜管的排空和肠淋巴液的流动。
(四)回盲括约肌Ileoceal sphincter 功能: 延长食糜在回肠停留时间,利于消化与吸收,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海氏小胃和巴氏小胃
2、胃酸分泌的三个期:
特点:
头期:二长:潜伏期长(5-10min), 分泌时程长(2-4h);
三高:分泌量高 酸度高 消化力(胃蛋白酶量)高
胃期: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不如头期。
肠期:分泌量少,占分泌量的10%
完全为神经反射性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与吞咽 Mastication and deglutition
咀嚼:
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使下颌 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性动作。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吞咽(3期): 由口腔到咽-随意运动 由咽到食管上端-反射 沿食管下行到胃-食管的蠕动
临床单位:中和100ml胃液所需0.1N NaOH 溶液的毫升数。
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蛋白质变性,利于其水解; ③抑制和杀死细菌; 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来源:主要由主细胞分泌 安静: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大量、迅速分泌
5)某些前列腺素类物质能抑制酸的分泌,并促进粘液和HCO3-的 分泌,有助于保护胃上皮。
2.胃 膜屏障 Gastric mucosal barrier
组成:胃 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脂蛋白层 )和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生理屏 障。
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防H+内 扩,防Na+外扩,酒精、阿斯匹林可破坏此屏障。
肌间 N 丛:N节C(运动性N元为主)─┘
↓
肌肉腺体血管
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作用:独立完成局部反射
递质:乙酰胆碱,脑啡肽,血管活性肠肽,生长
抑素, 三磷酸腺苷,P物质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在胃肠道的粘膜层内含有 多种内分泌细胞, 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① 分泌颗粒位于 核与基底之间
抑制小肠运动:促胰液素、肾上腺素。
(一)胰液 Pancreatic juice 1.胰液的性质和特点
。 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 间歇性分泌,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2L(自身重量 的10倍)。
胰腺
内分泌腺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外分泌腺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 HCO3—
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生长抑素( 胃窦腺体底部的D细胞分泌)是最重要的 生理性HCl分泌抑制物。
生长抑素直接抑制壁细胞分泌HCl,也能抑制G细胞释 放胃泌素和ECL细胞释放组胺。
胃泌素和胃腔中的H+能刺激生长抑素的分泌。
第五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促胰液素
小肠上部
五、胃肠免疫系统
gastro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胃肠道具免疫功能的细胞数几乎等于机体其它部位免 疫细胞总数。粘膜免疫系统在对某些食物抗原作出应 答时分泌抗体,发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作用。 但粘膜免疫系统可耐受(tolerant)大多数外源性的 食物蛋白。 胃肠免疫系统:肠系膜淋巴结细胞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泌酸腺
粘液细胞:粘液 壁细胞:胃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腺体开口 上皮层
淋巴管 粘膜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环肌层 纵肌层 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