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条件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要写教案。
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培养学生,但大部分时候,备课只是为了备课而备课。
(一)从教案的内容看,教案重知识轻过程
升学率、优秀率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教学行为。
在这种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写出来的教案就会是重知识传授,轻过程与方法。
它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已。
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势必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总感觉枯燥无味。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政治课就是“催眠课”,仅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没有其它演员。
(二)从教案的使用看,教案重教师轻学生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
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课堂上的突出“结论式”教学往往占据主要角色,学生缺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于死记硬背,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
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合作。
”但是,已经习惯了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我们,很少与其他教师沟通、讨论、交流及合作。
这种“孤立”和“隔离”的工作状态,表现在教
案上就是个人编写教案,没有其它老师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