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分析苏联失败的惨痛教训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发布日期:2008-07-16张全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业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凯歌前进、蓬勃发展的时期。
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地图上一大片红色区域消失。
因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苏共失败、苏联解体则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苏共虽然失败了,但十月革命的原则是永存的;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2003年我到俄罗斯访问,着重考察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2004年久加诺夫访华,我再度会见过他),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不可能把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也不可能把问题研究透彻,不过印象和感触还是很深刻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这些话可谓至理名言,语重心长。
我们要牢记心头,躬身实践。
苏共失败、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和那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精英”把苏联说得一团漆黑,把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吹得天花乱坠。
那么情况怎样呢?当年苏联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大后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曾得到苏联的支持,很多国家的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曾长期住在那里。
苏联还收养世界各国革命领导人的孩子,开办学校,培养干部。
苏共原先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仅在莫斯科就有4228座办公楼、180多个社会政治中心、1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41所学校,还有大批房产,在国内各大银行的账户上有50多亿卢布和大约1.5亿美元的存款。
但在失败后,包括党费在内的所有财产一律被没收,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俄共对我们的接待虽然友好热情,但由于无钱无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与俄共领导人的会谈就在议会的党团办公室,到机场接送我们,因自己没有车,坐出租车没有钱,只能借用汽车。
俄共国际部同志陪我们拜谒列宁墓、斯大林墓和无名烈士墓,所用的鲜花是由我国驻俄使馆付费的。
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感到伤感和痛心。
苏共失败后,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党员干部有的失业,有的被关押、判刑;党组织一度被禁止活动。
从俄国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自苏联解体后的连续10多年间每况愈下。
我们去时看到一些材料,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原来的50%,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产减少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5000多倍,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人均寿命下降。
据有关材料介绍,70%多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
苏共失败的轨迹2003年我在俄罗斯访问,与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副主席库普佐夫、埃梅利尼科夫,咨询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等多位领导人座谈时,提出一个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有什么轨迹可寻呢?久加诺夫等同志当即回答: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他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随后又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以及“三和”、“三无”等一系列修正主义谬论,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思想混乱,使党和国家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破坏了全党的团结统一,破坏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统一,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播下了种子,埋下了祸根;继任的领导人鼓吹“新思维”、“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复辟资本主义,使党失去了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全党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最终导致了苏共失败、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在其所著《忠诚》一书中提出了十多条原因,并且还在进行“沉痛的思考”。
我们访俄后对苏共失败的原因概括了四句话: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
在诸多原因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
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又主要是其领导人物把苏联党和国家引入了歧途,葬送了几千万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成果。
一、赫鲁晓夫等人篡夺了苏共领导权,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赫鲁晓夫“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从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到否定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赫鲁晓夫1939年3月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
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
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
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
这是连小孩子都难以相信的谎言。
试想,如果没有伟大统帅的正确指挥,苏联红军怎么能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怎么能把侵略者赶出国境,直至攻克柏林呢?这同欧洲许多国家在希特勒进攻面前不堪一击,就连号称强国的法国也在几周内覆亡,不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吗?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红场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了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
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共的历史,仍然是总结苏共失败教训的一个焦点。
尽管斯大林犯过一些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某些缺陷(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是难以避免的),但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与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国最高年份)相比,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
最集中的表现是打败了德、日法西斯,可以与美国抗衡。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邱吉尔曾在评价斯大林时指出:他从沙皇手里接过的是木犁,撒手人寰时留下的是原子弹。
有的人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苏联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是不客观、不全面、需要商榷的。
苏联垮台前夕,虽然经济发展停滞,但其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其先进科学技术可与美国并驾齐驱,即便是轻、重工业比例存在不协调现象,群众生活困难,但不至于导致失败。
更何况苏联解体是在斯大林去世38年之后发生的,怎么能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早已去世的人呢?斯大林在世时除战争年代外,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比较快的,1946—1950年总增长94%,年均增长14.2%,1951—1955年总增长67%,年均增长10.8%。
苏联经济发展迟滞发生于勃列日涅夫掌权的中后期,1976—1980年年均增长4.2%,1981—1985年年均增长3.6%。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则基本停滞,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大幅度蒸发,物价上涨,商品奇缺。
即使这样,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调整,苏联经济就不能焕发新的生机吗?戈尔巴乔夫坚持“新思维”、“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并不能使苏联起死回生。
所以,不应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罪于“斯大林模式”,而应归罪于那些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
二、苏共在理论和思想方面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列宁曾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理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着行动的目标和方向,关系到革命的胜利或失败。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旗帜。
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正确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其活的灵魂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如果只强调基本原则而脱离实际,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只强调具体情况而违背基本原则,就会陷入修正主义。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的典范。
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赫鲁晓夫上台后没有根据苏联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术革命兴起的新形势,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而是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三无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军队)等一系列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理论,并在中央和全党占了统治地位。
勃列日涅夫虽有所修补,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
到戈尔巴乔夫则走得更远,提出了“新思维”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思想上搞“多元化”,经济上搞“私有化”,在党章中篡改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取消党的领导。
这些所谓理论,完全背叛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解除了苏共和苏联人民的思想武装,为资本主义复辟开了绿灯。
苏共有很多同志对戈尔巴乔夫的倒行逆施强烈不满,甚至提出尖锐批评,但没有人从思想、理论根源上予以批驳,造成其错误思想泛滥,污染全党。
三、苏共没有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搞好,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灵魂,胜利的基石。
党的先进性又是具体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特别是一个执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先进性,势必会被人民唾弃,丧失政权。
苏共中央的领导权被修正主义分子所掌握,不可能把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好,不可能把党员队伍建设好,这样就使苏共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丧失了先进性,在群众中已无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苏共垮台前夕,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已经是徒有其名。
有的同志说,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35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55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而在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