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③膝内翻(genua varum) —— “O”形腿 膝外翻(genua valgum)—— “X”形腿 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⒉运动功能障碍与异常 (详见神经系统检查) ㈡关节(articulation) ⒈形态异常 ①梭形关节:指指间关节增生、肿胀、疼痛,晚 期强直,活动受限,见于类风湿性 关节炎。
(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大畸形
风湿性关节炎
浮髌试验
痛 风
可出现关节僵硬、肥大、畸形、痛风石、溃破。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部分,包括:
①颅神经检查 ②运动功能检查 ③感觉功能检查 ④神经反射检查 ⑤自主神经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 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属 于单纯感觉神经的为嗅神经、视神经、 前庭蜗神经;单纯运动神经为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为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 经和迷走神经。
6.前庭蜗神经(Ⅷ)
• 1.功能 前庭蜗神经又称位听神经,前庭神经传导平衡 觉,蜗神经传导听觉。 • 2.检查方法 • (1)听力检查:应用音叉试验,①任内试验(Rinne test,RT):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试者一侧乳 突部,受试者可听到振动的声响(骨导),当受试者 表示声响消失时迅速将音叉移至该侧外耳道口1cm处 (气导),如仍能听到声响,表示气导大于骨导,即 任内试验阳性。②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将 振动的音叉柄部放置于受试者颅中线前额处,正常人 两侧耳骨导听力相等,骨导声响居中。传导性聋患者 病侧声响较强,为韦伯试验阳性;感音性聋患者健侧 声响较强,为韦伯试验阴性。 • (2)前庭功能检查: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眼球震颤 • 3.临床意义
•
(二)运动功能检查
◆ 肌力 ◆ 肌张力 ◆ 共济运动 ◆ 不自主运动 ◆ 肌体积(营养)
◆ 步态
肌力 —— 肢体自主运动的力量
肌 力 检 查
肌力分级
肌力的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 。 (6级计分法)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全瘫 仅有肌肉收缩 仅可平移 仅可抬高 可对抗外力 正常
二、四肢与关节(four limbs and articulus) 用视诊与触诊,观察其形态、位置、活动 度、运动情况等。 正常者左右对称,形态正常无肿胀及压痛 ,活动不受限。 ㈠四肢 ⒈形态异常 ①匙状甲(hoilonychia):反甲 ,见于缺铁性贫血 、 高原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②杵状指(acropachy):见于支气管肺癌或扩张、 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 病、先天性心脏病、营养障碍(如肝硬 化)、锁骨下动脉瘤。
7.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Ⅸ、Ⅹ)
• 1.功能 舌咽神经核、迷走神经核均位于 延髓。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味觉和一般 感觉,软腭、咽部等处一般感觉;支配 咽肌运动。迷走神经支配咽、喉部感觉 与运动,以及内脏器官平滑肌运动。
• 2.检查方法 • (1)张口:看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 高度是否一致。 • (2)发音:让患者发“啊”音,注意有 无声音嘶哑,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 • (3)吞咽:注意有无吞咽困难,饮水有 无呛咳。 • (4)咽反射: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如 引起恶心动作,提示咽反射正常。
脊柱四肢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脊柱四肢检查
一.脊柱检查
• 脊柱弯曲度 • 脊柱活动度 •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㈠.脊柱弯曲度
1. 生理弯曲度
生理弯曲度检查方法
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从上向下划压
2.脊柱病理性变形 ⑴.脊柱后凸(驼背)
⑵.脊柱前凸 ⑶.脊柱侧凸
⑴.脊柱后凸 (驼背)
多发生于胸段
①佝偻病
②结核病
佝偻病
慢性胸膜增厚/粘连 肩部/胸廓畸型
㈡.脊柱活动度
1.正常活动度
前屈 颈椎 腰椎 45º 45º 后伸 45º 35º 左右侧弯 各 45º 各 30º 旋转 60º 45º
2.活动受限(原因)
软组织损伤
骨质增生或破坏
椎间盘突出 脊椎骨折/脱位
㈢.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 压痛
2. 直接叩击痛 3. 间接叩击痛
③类风湿性脊椎炎
④骨质退行性变 ⑤其他:外伤性脊椎骨折等
脊柱前凸
⑵.脊柱前凸
多发生于腰椎 晚期孕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 髋关节结核、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
⑶.脊柱侧凸
①姿势性侧凸
(改变体位可以纠正)
儿童坐立姿势不端正 椎间盘脱出症 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②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纠正)
9.舌下神经(Ⅻ)
• 1.功能 舌下神经支配舌肌运动。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
• • • 并只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支配。 2.检查方法 检查时让患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舌 肌萎缩和肌束颤动。 3.临床意义 舌下神经麻痹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 (1)中枢性:病变部位在一侧舌下神经核以上,包括 皮质、皮质脑干束等受损。临床表现为病变对侧舌肌 瘫痪, (2)周围性:一侧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 表现为病变侧舌肌瘫痪
5.面神经(Ⅶ)
• 1.功能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肌运动和分管舌前2/3味觉。 • 2.检查方法 • (1)面肌运动功能: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及口角 两侧是否对称;让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 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运动是否相等。 • (2)味觉:检查味觉时,嘱患者伸舌,用棉签蘸少许 不同味感的溶液(如醋、糖水、盐水、奎宁溶液等), 涂于一侧舌前2/3处,测试味觉,让患者用手指出某个 预定的符号(酸、甜、咸、苦),或让患者写出所感 觉的味道,但不能讲话和缩舌。每种味觉试完后应漱 口,再试另一种;试完一侧后再试另一侧,两侧对比。 • 3.临床意义 面神经麻痹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
8.副神经(Ⅺ)
• 1.功能 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2.检查方法 观察患者两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有无萎缩,有无斜颈和垂肩。嘱患者做对抗 阻力的耸肩转头动作,比较两侧肌力。 • 3.临床意义 一侧副神经或副神经核受损时, 该侧斜方肌萎缩,垂肩、耸肩无力、头不能转 向对侧或转头无力,见于副神经损伤和颈椎骨 折等。一侧副神经核以上部位损伤时,仅有对 侧肩下垂和耸肩困难,而转头正常,见于脑外 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等。
压痛检查法
用拇指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
直接叩击法
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脊椎棘突
间接叩击法
病人坐位,医生左手掌置与病人头顶,
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掌背。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阳性
病因:脊椎结核
椎间盘突出
脊椎外伤/骨折 (腰背肌纤维炎/劳损)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检查方法
▲ 视诊与触诊相互配合。 ▲ 观察四肢关节的形态、位置、 活动度等。
②膝关节变形: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不对称 (游走性),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 外伤等。
关节腔积液
• 视诊: 肿胀明显,关节屈曲呈 90度髌骨两侧凹陷消失 • 触诊: 有浮动感并出现浮髌现象
关节炎
肿胀不明显 不消失 无
匙状甲(反甲)
缺铁性贫血、风湿热、甲癣等
杵状指(趾)
又称:鼓槌状指。
常见于: 肺癌、支扩、肺脓疡;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肝硬化; 同侧锁骨下动脉瘤等。
2.视神经(Ⅱ)
• 1.功能 视神经司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枕叶。 • 2.检查方法 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 和眼底检查。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 (Ⅲ、Ⅳ、Ⅵ)
• 1.功能 这3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 动眼神经还支配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 • 2.检查方法 • 3.临床意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 经麻痹见于颅底肿瘤、结核性脑膜炎、 脑出血合并脑疝等。
②膝关节变形: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不对称 (游走性),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 外伤等。
关节腔积液
• 视诊: 肿胀明显,关节屈曲呈 90度髌骨两侧凹陷消失 • 触诊: 有浮动感并出现浮髌现象
关节炎
肿胀不明显 不消失 无
*浮髌试验检查法: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左手拇指和其它 手指分别固定在关节上方两侧并加压,右手食指 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按压时有髌骨与股 骨关节面的碰触感,松手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
• (1)中枢性:病变部位在面神经核以上,包 括皮质、皮质脑干束、内囊或脑桥等受损。临 床表现为病变对侧颜面下部表情肌麻痹,如病 变对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引 向病变侧;不能吹口哨及鼓腮。常见于脑血管 病、肿瘤或炎症等。 • (2)周围性:一侧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受损。 临床表现为病变侧全部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病 变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引向 健侧;不能吹口哨及鼓腮;病变侧眼裂开大, 不能闭眼,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
1.嗅神经(Ⅰ)
• 1.功能 嗅神经司嗅觉,感受器在鼻黏膜,嗅 觉中枢位于大脑颞叶。 • 2.检查方法 • 3.临床意义 • (1)一侧嗅觉丧失:提示同侧嗅球或嗅丝病 变,多见于创伤、蝶鞍附近占位性病变等。 • (2)两侧嗅觉丧失:多见于颅底脑膜结核或 鼻黏膜病变,如感冒、萎缩性鼻炎等。 • (3)嗅幻觉:见于颞叶肿瘤或癫痫先兆期。 • (4)嗅觉过敏:常见于癔症患者。
• 3.临床意义 • (1)延髓性麻痹(周围性延髓麻痹):病变累及两侧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或神经核。临床表现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均瘫痪,如软腭不能上抬、头部侧弯无力、 舌肌萎缩等;发音嘶哑、构音不清、进食呛咳、饮水从鼻孔呛出; 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称为延髓性麻痹或球麻痹(bulbar paralysis)。如一侧受损,表现为病侧软腭不能上抬、腭垂偏向 健侧。常见于脑干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和鼻咽癌转 移等。 • (2)假性延髓性麻痹(中枢性延髓麻痹):病变部位在两侧脑 干延髓以上,包括两侧皮质、皮质脑干束等受损。但只有两侧都 受损才出现临床表现,软腭能上抬,咽反射存在,不伴舌肌萎缩, 常伴强哭强笑等情感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称为假性延髓性麻 痹或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较少见,见于两侧脑 血管病和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