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都安县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共同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课题。

本文拟对都安县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资源现状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县境南北长8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土地总面积4091.9平方公里,有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七大类。

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26935亩,其中水田面积10477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8%,主要分布在澄江、安阳、地苏、高岭等乡镇的江河两岸平原地区及低丘、台地开阔地带;旱地面积421160亩,占耕地面积的80.12%,主要分布在其他乡镇的山坡、丘岗地带。

园地面积31667.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2%;林地面积1347251.9亩,占县域总面积的21.95%,主要分布在板岭、下坳、百旺等乡镇,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93309.7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53%。

交通用地30621.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

未利用土地3914227.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就有3102010.8亩,占未利地面积的79.2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建国以来的多数年份,本县耕地面积都在减少,以致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缩小,但人口数量却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幅降低。

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幅度一直居高不下,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

2、土地后备资源缺乏。

全县未利用土地虽然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但适宜开荒的荒草地仅有313997.9亩,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8.1%,而其他类面积就占到本类地面积的91.9%。

可见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

本县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要道,交通便利,又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多种水果和粮量作物。

但长期以来这一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仍然呈现单一结构,封闭式发展,以致效益增长缓慢。

近年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展有特色的农林果特产,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还未形成高效益的用地结构,其地域优势的利用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

4、土地利用比较粗放。

本县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中低产面积均占相当大的比例,特产是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果园,占水田总面积和果园总面积的比例均达75%左右,农业用地处于粗放利用水平。

5、土地养护不当,地力衰退,局部地区环境遭到破坏。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农村土地制度盖革措施未能跟上,致使土地利用出现重用轻养,部分耕地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衰退。

此外,由于森林重采轻育、工矿废弃地未及时复垦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环境遭到破坏。

二、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与对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本县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山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国家为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今后势必还要征用一些土地,农村居民兴建住宅也要使用一些土地。

因此,保护耕地刻不容缓。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当前,一些干部群众在土地利用上,考虑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多,考虑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少。

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中,有些单位不注意节约用地,存在多征少用,早征迟用或征而不用现象。

农村中不少干部群众存在着集体土地可以自由支配的错误观念。

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应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宣传法律法规,树立起人人珍惜土地、节约用地、依法使用土地的良好社会意识。

(二)编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编制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据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以本县的土地供给能力为依据,并坚持五年原则:一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要提高土地利用率;三要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四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五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总体规划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现土地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基本农田保护率要达87%以上,落实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使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高。

(三)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1995年,本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全县22个乡镇都根据各自情况划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77479亩,保护率达89%。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本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改变或者占用,不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窑、建房、建坟、挖沙等破坏活动,也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我们必须不断制定和继续完善有关的各种保护制度。

(四)实施用途管制,严控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全县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的转用审批手续。

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等,其中耕地是管制的重点,在规划期内不得擅自占用和转用。

本县今后的建设用地要向集约化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要少占耕地,尽量使用现有存量土地。

农村居民建房包括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小康村和文明村,也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坚持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原则,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五)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要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将土地执法纳入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同时,实行土地执法巡查责任制,将辖区土地划不同等级的巡查区,尤其要把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村庄周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作为一级巡查区被告重点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并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认真履行新《土地管理法》赋予的监督查检职责,改善执法条件,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案件,要从严查处。

(六)开垦和整理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本县建设占用耕地免不了有所增加。

因此,搞好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成为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增加耕地有两条途径:一是适当开垦荒地,目前,本县还有数千亩的宜农荒山、荒地可供开垦;二是通过整理现有土地、消灭边角闲置土地,减少鱼塘和田埂占地,增加耕地面积。

此外,我们还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垦零星耕地。

但耕地开发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禁止在陡坡开荒,25度以上的坡地一律不得开垦,防止出现新的水土流失;二是要注意技术经济可行性,质量太差,开发效益不敷投资的土地,近期不宜开发。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都安县紧靠首府南宁,水南高等级公路贯穿整个县域,从县城到南宁只需一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这里也是西南出海主要通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必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发挥山地资源优势。

本县山地和丘陵在全县土地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分别占到总面积的77.9%和13.2%,是利用土地程度较低、效益较差的部分,同时也是土地利用潜力最大的部分。

根据本县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多样性的情况,开发山地资源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按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有计划地讲求实际效果,并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土地生态适宜性,重点搞好名特优水果和林、竹的开发。

(二)鼓励开发“四荒”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本县尚有一定数量的“四荒”土地处于未利用状态。

对它进行开发治理,这对加快农民的脱贫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行“四荒”开发,可采取家庭、联户承包,集体开发,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开发。

(三)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本县中低产田地面积大,改造利用的潜力也很大。

对其进行整理改造,必须按照“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建设标准,通过治水、改土、增肥等措施,努力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同时,在增加物质投入的同时,注意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养地作物,特别是改良,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具有一定规模、集约经营的果园。

同时适当地提高复种指数,克服管理粗放,增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实际长短结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适应市场需要,合理调整土地结构。

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土地利用,是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出发点和总思路。

根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要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在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用地的同时,有计划地调出一定数量的田地种植反季节蔬菜、草药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适当增加园地面积,发展山葡萄、金银花等特产。

通过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全面提高本县的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