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分异
(3)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 初始状况,也即决定了基带的性质。
处于同一水平带的不同山地可因山麓海拔
高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基带。这在高原上的山地 表现最为明显。
一般随着山麓海拔增加,基带改变,带数 减少,带谱结构也趋于简单。
·山体性质
(1)山体高度是垂直地带谱完备性的先决条件。 高逾雪线的山体才可能产生完整的垂直地带谱。 像喜马拉雅山、天山这样一些高耸的山体,我们 可以观察到由山麓基带一直到高山冰雪带渐次更 替的壮丽景观。
(2)山脉坡向存在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 坡的差别。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 迎风坡得到较多的降水。因此山坡的性质可以改 变山地不同坡向的水热组合状况。甚至同一山体 不同坡向也可形成性质迥然不同的带谱类型。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向阳,有较充足热量,
又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相交,承受大量降水, 形成海洋性森林型垂直地带谱;北坡截然相反, 背阳,面向干冷的高原荒漠,西南气流受山脉屏 蔽无能为力,故北坡形成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 地带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提醒:上述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山地 垂直地带正常谱式的形成。但山地的局 部地形(如山间盆地、沟谷地等)可以 改变垂直地带谱的结构,引起带序倒置 或界限混乱等现象。这属于山地内部的 地方性分异。
五.垂直地带性分异的特点
(1)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 低的带。低纬区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 类型越多;山地垂直带在数千米高度内完成了 水平地带数千公里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 雪带; ·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度,顶带则为 与其高度及其生态环境相应的其他垂直地 带所代替。
四.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
垂直地带的形成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 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 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地带谱性 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3)同一山地的不同地段和坡向,带谱组成不 同或同一带的分布高度有很大差异。
(4)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决 于山地海拔是否突破当地雪线高度。雪线一方 面受太阳辐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固体降水量 多寡少的制约。
(5)山地垂直带在数千米高度内完成了水平 地带数千公里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二者在 外貌上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绝不能因此 而把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二者的性质混为一 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垂直方向上的重现。 与水平地带比较,垂直地带具有如下显著的 特征。
(3)雪线:垂直地带谱中另一条重要界限是雪线。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
雪线。
气温高,雪线高
气温
影响雪线高度的影响
气温低,雪线低
降水多,雪线低 降水
降水少,雪线高
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例如,喜 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日照高于北坡,但有丰富的降 水,所以雪线低于北坡。
(4)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 高的垂直地带。
·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 而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 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树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反应十分敏锐,其分布高 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
·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 ·在干旱区,树线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林带高度与 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 度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寒温性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 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部经常受到强风作用的结果。
·山地位置
(1)不同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垂直地带谱性质。 因为水平自然带的纬度变化导致了基带的纬度变 化。
垂直地带谱的热力性质是与山地所处的纬向 自然带热力性质相一致的,并有相应的结构特征。
一般来说,随着山体位置的纬度增加,除了 带谱性质发生变化外,垂直自然带的数目也由低 纬向高纬减少,垂直自然带的结构随之由复杂变 简单,同类型垂直带的分布高度也逐渐下降。在 冰原地带,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已融为一体了。
(2)山地的距海度(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 不同,垂直地带谱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这 是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造成的。
地处海洋性水平自然带的山地产生海洋性
森林型垂直地带谱,而大陆内部产生大陆性草 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地,随着距海度增加,带谱的性质由
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 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山地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随高度的变化是产生垂直地 带的充分依据。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及在一 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多,超过这一限度 则相反,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 制约植被、土壤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也随高度发生有规 律的变化,从而产生山地自然地带的垂直更替。平坦而 完整的高原面垂直分异也不明显,原因是它虽有足够的 高度,但缺少形成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的充分依据。
但垂直带遵循自身发育规律,并不是纬度 带的缩影。
(2)垂直自然带的带谱性质决定于基带性质。
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时,整个垂直带谱 具有海洋性特征,各类森林占据优势,称森林带 谱。
基带为内陆干旱半干旱自然地带时,山地 垂直带谱具有大陆性特征,山地荒漠带、草原带 为主,森林带居次或完全缺失,出现高山寒漠带, 称大陆性带谱。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垂直地带性分异
学习目标: 理解相关概念 掌握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原因 掌握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 掌握垂直地带性分异的特点
一.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 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 度,按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分异。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 用,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 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
垂直带谱中的每一垂直地带都不是孤立的地 段,而是通过普遍存在的能量传输、转换和物质 循环联系起来的整体。
2.垂直地带谱的完整性标志是存在几条界线(或 带),即基带、树线、雪线和顶带:
(1)基带:垂直带谱的起始带(山地下部第一带)。 在整个垂直地带谱中,基带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 基带往上各垂直地带的组合类型和排列次序与所在 水平地带往高纬方向更替相似。系带的类型决定了 整个带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 的结构。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带谱
我国的青藏高原情况比较特殊,它是由 众多高大山系构成的山原。所以,不仅 在边缘部分自然地带的垂直分异十分明 显,而且在高原面上仍可见垂直分异现 象,也是合符逻辑的。高原面上存在 1000多米以上的相对高度,具备产生 垂直分异的充要条件。
三.垂直地带谱
1.概念:垂直地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 它反映了自然综合体在山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 地域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注意:基带通常是指山地最下部的第一个自然带D, 但上也部有的人 第在 一研 个究 自青 然藏带高作原为边基缘带的,垂其直理地由带是C性那时里把沟最谷
中的植被和土壤是随沟谷的下切而不断发展的,这
样向的垂垂直直 带带 。被称作A负向垂直B带。相反的,则称为正
(2)树线: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 界限,常称为树线;
二.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原因
垂直地带性分异起因是地球内能,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构造隆起和山地 地形,但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山地高度不 同而引起热量、水分及其对比关系的变 化。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的前提条件。隆起 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综合体不存在垂直分异, 因为不具备足够的高差这个必要条件。
(3)山脉的走向和排列方式与大气环流系统相 互作用引起水热分布的改变。
如地处西风带的天山,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的湿润气流,一方面沿山地北坡爬升,形成降水; 另一方面顺山脉走向向东运移,使降水逐渐分散, 形成天山北坡由西往东逐渐变干的湿润状况。在 垂直地带谱上表现为大陆性由西向东增强,垂直 地带高度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特征。而地处天山 山系西段内部的伊犁河谷,因为山地向西开口并 呈喇叭形排列,西来湿润气流受阻于盆地南北两 侧及东部山地,产生了大量降水,降水量向东递 增,形成了以森林和草原为特征的湿润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