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知识讲解
2.解题方法
(1)用算术方法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用钱数除以用水吨数等于水的单价,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
28÷8×10
=3.5×10
=35(元)
(2)用比例知识解答。
判断比例关系:水费÷用水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消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列方程解答。
主题名称
用比例解决问题
课时数
第1课时
课型
解决问题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
情
分
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4)类比解答。
自己解决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知识归纳:
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
(1)审题,找两种相关联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如果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知识列出方程。
(4)解答。
三、反比例的应用。
多媒体出示例6.
“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典例精析,举一反三。
五、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旧知,具体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独立思考,分析题意。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新知。
学生分小组讨论
凡是能自己说明的自己说明,让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明确知识要点。
夯实基础,巩固应用。
凡是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总电量是一定的,也知道现在每天的用电量……
2.解题方法。
(1)用算术方法解答。
(2)用比例知识解答。
(3)类比解答。
知识归纳:
1.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2.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答。
四、活用活用,反馈练习:
1.夯实基础,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
学
反
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老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教
学
目
标
1、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约2分钟)
环节二
(约25分钟)
环节三、
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以基础题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形成技能。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
书
设
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算术方法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
判断比例关系:水费÷用水吨数=水的单价(一定),
28÷8×10
=3.5×10
=35(元)
教
(约11分钟)
环节四、
梳理总结
(用2时约)
一、复习旧知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例5.
1.理解题意
已知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消费是28元,求的是李奶奶家用10吨水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