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摘要:在美国的纽约港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如今已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和民主,如同中国的长城让中国人铭记勤劳和汗水,她让每一个美国人向往自由。

在美国,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理想,同时也是民主国家认同的标志。

当“五月花号”的幸存者踏上美洲这块净土时,自由主义便与它发生了不可割断的缘分,可以说自由就是美国人的文化。

自由主义在美国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这三个阶段。

今天我所要探讨的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水岭——罗斯福新政。

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自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则是放任自由主义,因此从洛克到斯宾塞都主张政府的根本职能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

在经济上,政府干预的越少,个人权利和福利就越容易得到实践。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典自由主义内部开始出现分裂,19世纪产生的社会自由主义,成了第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里分裂出来的重要流派,到了19世纪末,这些从自由主义产生的分裂已经逐渐扩大,他们主张政府介入经济。

“凯恩斯主义”则对古典自由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他的政治倾向仍属于广义的自由主义,但他摒弃了经典自由主义的信条,提出就业理论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这种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在西方的兴起,掀起了“凯恩斯革命”,他们所代表的是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

他抨击了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市场调节、自动均衡的经济理论,认为,必须依靠国家的政权力量来有意识地、有效地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兴衰取决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人们的心理预期,经济机制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调节有效需求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政府肩上。

”[1]否定放任自由主义使他转向国家干预主义,但他并不主张国家完全控制经济的运作,他提出政府干预的三个主要方面:由中央机构控制信贷和货币,为整个社会决定储蓄和投资的规模,就人口问题制定公共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实践,掀起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新潮。

所谓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

其基本理论是:摒弃传统理论把资本主义歌颂成完美无缺的说教,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和分配不均的“缺陷”,承认失业问题严重,除传统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承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摒弃萨伊“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的定律以及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危机的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缺乏自动保持均衡和经济增长的力量,主张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干预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主张扩大政府机能对经济进行干预;摒弃传统的健全的财政原则,主张实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提高税收,搞赤字财政,举债花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繁荣,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一场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华盛顿股市崩溃,大批的企业、银行破产,资金周转完全失灵。

“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到1933年的402亿美元。

美国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进口由1929年的43.99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3.22亿美元,同期出口由52.41亿美元下降到16.11亿美元,进出口都下降了70%,在国外的投资几乎完全停止,1930年为10.1亿美元,1933年只有10万美元。

”[2]但是胡佛总统仍然相信资本主义的经济不应该由政府调节,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使得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失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罗斯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上总统之位的,他上台后立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金融方面罗斯福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首先罗斯福从整顿银行业开始,以优先购买银行股票的方式,由复兴金融公司给予银行流动资金,颁布《紧急银行法》,让一些有实力的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一些落后的、没有偿还能力的银行。

这一项措施,对于恢复银行信誉,恢复金融业正常运行,起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收拾了残局,稳定了人心,为复兴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在整顿银行业的同时,对外经济方面,罗斯福也作出了行动。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这些措施让美国产品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无疑对国内生产,失业人口的再就业,稳定时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农业、工业方面和整顿金融业同时并举的是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着手恢复农业和工业生产。

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3年减少了棉田耕地一千万英亩,棉花,勺祝减少四百万捆(每拥合五百磅),小麦耕地减缩八百万英亩。

政府购买并屠宰猪只六百万头。

烟草生产量也减少三分之一。

”[3]这些对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生产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

罗斯福要求企业资本家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督促各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并且规定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标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

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限制企业垄断,缓和劳资关系。

为了推行新型法规,政府给接收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上面标志着“我们尽我们的的职责”等标语,以资表彰。

三、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新政还有另外一项措施,便是救济。

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兴建了一大批的公共工程,缓解了失业压力,缓和了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有利于社会稳定。

四、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社会保险法》,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这些有助于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的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此外罗斯福还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从此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尽管“新政”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反对的声音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保守阵营指责新政走的太远了,罗斯福在搞社会主义,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胡佛称新政在玩弄社会主义的方法,如果新政继续下去的话,是对自由的极大损失。

”也有些人说”新政破坏制衡,削弱州政府,侵蚀国会权利,并使联邦债台高筑,空前的权利集中到了总统一人手里。

”[4]面对这些的质疑,罗斯福一再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者,那么罗斯福新政到底是不是自由主义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经常是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

“在政治上,古典自由主义者相信天赋人权和个人自主,主张限制政府权力把国家职能局限于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力。

在经济上,古典自由主义也被称为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提倡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在思想上,古典自由主义者提倡思想和信仰的自由。

”[5]从以上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定义看,罗斯福新政确实有些离经叛道。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罗斯福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上台执政的,留给他的是一堆烂摊子,可以说新政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的产物。

再来看新政的措施,无一例外,这些措施都是本着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而采取的,虽然打破以往国家对经济的放任自由的传统,改为国家对社会对经济的有效干预,但是这些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从它的结果便可得知,新政的目的,仍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

“一次大战的发生,再加上大萧条的爆发,使自由主义陷入危机,许多人对它丧失信心,不相信它能解决社会面临崩溃的问题。

俄国转向共产主义,德意志转向法西斯,自由主义受到来自左和右的双面攻击。

”[6]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即没有选择法西斯道路,也没有选择共产主义,而是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以改革来挽救资本主义危机。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罗斯福新政的本质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模式,只是在这个框架内,对局部的关系作出了变动,目的是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更好的运转,罗伯特•舍伍德则认为“资本主义经过他(指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从这个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不是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它也没有改变美国的根本制度,只是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

关于自由,罗斯福本人这样阐述:“深信人的尊严;信仰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求知的力量;高度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及其邻近的责任;坚信一个最好的社会就是能使其最大多数的成员最充分的发挥其潜力;愿意、并感到有义务通过公共机构为公共利益而行动。

”[7]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的定义没有局限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是放眼于人,认为自由就应该是人的自由,而新政没有侵犯人的自由。

自由主义有一个确切的标准,那就是“洛克、斯密、密尔等自由主义祖师爷们再三论证的私有财产、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和民选政府。

”[8]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这些,美国仍然是有国家适当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由每个自由的公民所选的民主政府的国家,公民的私有财产也没有被侵犯。

因此罗斯福新政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行列,不过区别于旧的自由主义,我们给他一个新的名字——“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

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得以正常运转。

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对战后么过以及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1]张帆.《“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的分野与交融》[J].《特区经济》,2007,02 :27.[2]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3]张庆熹.《略论罗斯福新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4]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99-100.[5]杨锐,刘妙妙.《论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06[6]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8.[7]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00-101.[8]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