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9.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其作用是什么? 含蓄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也表现了掌柜的
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特点。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10.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和“的 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B.绰.号(zhuò) 夹.袄(jiá)
伤疤.(bā) 乱蓬.蓬(péng)
C .间.或(jiā n )
羼.水(chàn) 颓.唐(tuí) 咸亨.酒店(hēng)
D.侍.候(sì)
蘸.酒(zhàn) 附和.(hè) 不屑.置辩(xiè)
【点拨】B项,“绰”应读chuò;C项,“间”应读jiàn;D项,“侍”应读shì。
6.第9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遭遇,说明孔乙己 在人们心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也表现了众人的冷酷
无情。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能否互换?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主题解说 小说通过描写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和音
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4.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3)通过肖像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 答题模式:该句描写了人物的肖像,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境遇)。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荤.菜(hūn)Fra bibliotek笔砚.(yàn) 惋.惜(wǎn) 唠.唠叨叨(láo)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__________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__________
孔乙己到店,__________可以笑几声,__________至今还记得。 A.也 只有 才 所以 B.又 只有 才 于是 C.也 只要 就 于是 D.又 只要 就 所以
收获”的意思。 D.“密得不透气”“放松下来”“红得发紫”“响起来了”“漂亮极了”等短
语都是补充短语。 【点拨】《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一) 阅读课文第6至10段,完成下列各题。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不能。“排”字体现出孔乙己想要显示自己付得起钱的心理,在短衣帮面前炫 耀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他从不拖欠赖账。“摸”字描绘出孔乙己贫困潦倒。从 “排”到“摸”的动作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
地。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格特点。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社
戏》《故乡》等课文都选自《呐喊》。 B.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 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否定的态度。 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
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课堂点睛 分析肖像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1)通过肖像描写,把握时代特点。人物的穿着打扮总是被打上时代 的烙印。比如,当看到某作品中某男子前额剃得光溜溜的,后面拖一条长辫子,
马上就知道故事发生在清朝。 (2)通过肖像描写,把握人物的境遇和命运。
8.文中“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这一细节,在拍成电影时被导演改编 成小伙计把酒端出去递在孔乙己手里。你是否赞同这一改编?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同,“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表现出小伙计受冷漠社会的影响, 失去同情心,揭示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奴役,改编之后就没有这
种表达效果。
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结构图解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部编版《孔乙己》PPT课件1
◆疑难探究 师: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故事,而文中多次写到“笑”,这样处理有什么
作用? 生:文中的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深刻地揭露了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外貌描写。写出了孔乙己尚有劳动能力但又不肯劳动、懒得出奇的特点,以及
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的现状。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语言、神态描写。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