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声乐作品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随之也掀起了“艺术指导”专业的热潮。
既然成了一门专业进行研究,可见钢琴伴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事实证明,钢琴独奏能力好的演奏者不一定能在伴奏中出彩,这就侧面烘托出了钢琴伴奏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针对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以及怎样培养钢琴伴奏能力进行讨论。
标签:钢琴伴奏;声乐作品;演唱一、何为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1]。
钢琴伴奏作为钢琴表演艺术的一个分支,已经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重视。
钢琴伴奏对声乐、器乐、舞蹈表演内所发挥的作用都各有其特点,伴奏者与其合作者相得益彰的配合技巧,能使音乐作品表现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境地[2]。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作用(一)为全曲渲染背景、烘托情绪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在声乐作品中,作曲家抓住了钢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可塑性强等特点,经常通过织体的变换让钢琴营造出一种气氛或是情绪,进而让演唱者很快地进入音乐当中,有利于演唱者更好地发挥情感。
比如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在该首曲子的开始部分,钢琴伴奏以持续不断的三连音和低音区简短的音阶走向,既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又渲染了毛骨悚然的阴森的气氛。
此外,该曲的间奏将音乐内容与层次结构自然地过渡并贯穿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间奏的情绪丰富了演唱者的内心活动,并为演唱者进一步情绪表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丰富作品的音乐形象,让钢琴成为一名角色,与演唱者对话在一些声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钢琴会像一位独特的演员与演唱者对话,在乐曲上经常表现为钢琴独唱、与演唱者轮唱以及与演唱者齐唱等表现形式,这样的演绎形式能够让乐曲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进而能让乐思的发展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斯卡拉蒂的意大利艺術歌曲《紫罗兰》,全部的伴奏部分与声乐部分衔接密切。
有时声乐部分与钢琴伴奏部分相继唱着同样的旋律,像回声又像对话。
有时声乐部分延绵含蓄,而伴奏部分用级近的跳音表现出一种活泼的性格特点,好像钢琴伴奏作为另外一枝紫罗兰在一旁诉说着自己不同的心境。
二者默契的配合,为演唱者与伴奏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促使伴奏者与伴唱者提出了共同塑造紫罗兰典雅的艺术形象。
三、钢琴伴奏所具备的能力和音乐素质(一)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拥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是作为一名钢琴伴奏的基本前提。
只有经过长期的钢琴基础训练,才能将伴奏乐谱上的音符、节奏以及强弱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所以,想要成为一名钢琴伴奏,扎实的钢琴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二)具有很快的视奏能力作为一名钢琴专业的本科生,笔者经常会被同学叫去临时抓谱帮他们弹伴奏。
刚开始,我很吃力,手不能及时弹出乐谱上的音符,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如今的视奏能力已经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这个提高是很有用的,因为在一些活动中,难免会有临时抓谱演奏的可能,有了视奏的能力,看到乐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我们才不会紧张。
所以,作为一名钢琴伴奏,一定要有很快的视奏能力,以备急需之用。
(三)分析乐曲,把握乐曲风格很多钢琴专业的学生不重视钢琴伴奏,在与声乐合作的过程中,认为只要能把音符弹对、节奏跟对就能万事大吉,这样的伴奏是苍白无力的。
钢琴伴奏作为声乐作品的重要部分,需要同演唱者一样,遵循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准确的音色、恰当的强弱处理与演唱者一同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
所以,钢琴伴奏需要对作曲家、乐曲的背景、乐曲的风格、曲目的情绪转换、歌词的内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钢琴伴奏部分才能跟随乐曲的情感思路,和演唱者融为一体共同塑造音乐。
比如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春梦》,全曲的伴奏织体吻合了歌曲的发展,分别根据“做梦”“梦醒”“彷徨”,配置了不同的伴奏织体。
在第一部分“做梦“中,舒伯特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摇曳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感受到了一种梦境与安宁,体现了梦中的美好与甜蜜。
到了“梦醒”的部分,随着情绪的巨大反差,速度立即变快了,伴奏部分则出现了尖锐的和弦、高音区及低音区的震音,体现了一种美好的梦境被打破,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的情景。
第三部分“彷徨”则是用慢板切分的形式体现了一种无奈、孤独寂寞的心境。
虽然舒伯特的这首曲目很短小,但是通过伴奏部分的细腻刻画加强了戏剧性。
由此看来,作为一名钢琴伴奏,了解音乐的乐思特点尤为重要。
(四)学会与演唱者配合钢琴伴奏最重要的就是与演唱者的配合。
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聆听、呼吸以及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
所谓聆听,就是指在伴奏过程中要一直听着演唱者的情感流动,要跟随其一同进行音色、强弱、呼吸、节奏的变化,要学会临时对音的时值进行加长或缩短,从而使二者在表演时能够完全地融合统一。
另外通过聆听,当演唱者出现失误时,钢琴伴奏需要及时地进行补救。
呼吸对于钢琴伴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由于在练习钢琴独奏作品中,习惯了自由的二度创作风格,呼吸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但是在伴奏中,这是不可以的。
钢琴伴奏需要在演奏前与演唱者一同分析乐曲,划分正确的呼吸,二者要做到同呼吸、同前进,这样表现的乐曲才能做到整体统一。
另外,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也尤为重要。
在前奏、间奏、尾奏中,钢琴伴奏要充分发挥独奏的特点,彰显钢琴的魅力。
在声乐唱段为主的部分,钢琴伴奏要起到辅助、烘托的作用,以便演唱者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所以,钢琴伴奏要明白每个阶段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只要这样才能做到如虎添翼。
四、如何培养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与其他学科及实践活动在某一方面是一致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若要掌握钢琴伴奏的能力,需要掌握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
(一)掌握与伴奏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主要是指和声、复调、音乐史、作曲等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作品,从理论的角度来思考演奏手法,从谱面上的音乐语来考量作曲家的情感设计,这些都是在演奏之前需要做的工作。
充分做好这些前期工作能够帮助演奏者在日后的演奏实践中更好地诠释作品。
以上所说的内容对于即兴伴奏者来说更为重要。
即兴伴奏是指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根据主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和音型,边创作边用乐器伴奏的一种形式。
它与正谱伴奏的区别在于,彈正谱伴奏时演奏者有完整地伴奏谱,不需临时创作编配,而即兴伴奏会考察伴奏者在短时间内对乐谱的掌控力,这里提到的“掌控”是指对乐曲的调式调性、伴奏织体、音乐情绪的快速掌握,而且要求伴奏者熟悉首调概念,即抛弃CDEFGAB的固定调概念,树立简谱1234567(唱名分别为do、re、mi、fa、sol、la、si)的首调概念。
假如一首歌原调为G调,演唱者认为这个调有点高,需要向下方降到F调,这时就需要伴奏者利用首调的知识为乐谱移调,并快速用F调的和弦连接为乐谱伴奏,这同时需要乐理、和声的理论支撑。
由此可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一位伴奏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加强钢琴演奏能力理论支撑固然重要,可是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
因此,键盘上的功夫也非常重要。
很多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不亚于一首独奏曲的难度,在演奏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难点,例如:快速音阶的跑动、八度、和弦、双音等。
在上文中,笔者已提到了舒伯特的《魔王》,这首艺术歌曲的伴奏技术非常难,乐曲一开始就是八度的快速震动,并将其贯穿全曲,这种技术的掌握对于一名独奏者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需要在平日里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
若从教材的难度来看,车尔尼299、849、740都是必练的练习曲,因为这些教科书中的曲目主要针对手指对旋律的流畅性、灵活性、速度以及准确性的练习,这对演奏者基本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笔者认为,巴赫的《创意曲集》和《十二平均律》对于演奏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巴赫的作品体现了复调思想,通过巴赫作品的练习,可以训练演奏者的多声部思维和手指对琴键的控制力,这些作品要求演奏者每只手控制一至两个声部,并且每个声部的音乐情绪、力度都是不同的,这对演奏者手指的控制力有很高的要求。
在伴奏中,会经常遇到左右手都有旋律声部的情况,这时就考察了手指的独立控制能力,因此,加强巴赫作品的练习是钢琴伴奏训练计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多做“移调”练习“移调”练习对于伴奏者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
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钢琴伴奏面对歌唱者“移调”的要求都手足无措,因为首先他们不熟悉首调概念,其次在于不能及时改变谱面上音符的位置并且将其落实到键盘上。
因此“移调”练习需要得到伴奏者的重视。
对于如何练习,笔者总结了三个步骤。
第一是为24个大小调音阶配左手的伴奏,通过这条练习可以训练演奏者对不同调式音高的熟悉,以及对不同调式调性色彩的把握。
第二是为一首完整的乐谱伴奏,这里的乐谱是指简谱形式,并且用不同的调式来演奏这首乐曲。
第三是为一些钢琴独奏作品作移调练习,例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是C大调,我们可以将其改变为D大调、E大调或是F大调演奏,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当你面对为歌曲移调的问题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一首歌曲要想成为精品,需要钢琴伴奏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伴奏者在衬托演唱者的基础上,还要帮助演唱者正确理解和处理歌曲的内涵,二者默契配合,达到相得益彰的境界。
参考文献:[1]邵铁夫.声乐钢琴伴奏初探[J].艺术教育,2008,(3).[2]丁红梅.钢琴伴奏的多功能特征[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