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按规范性分为格式化信息和非格式化信息,
按企业管理层次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层)
TPS:处理企业的日常事务,特点:
息一般是规范的报表。
优点是明显提高了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提高了管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缺点是没有从企业全局优化的角度来开发系统,在基层使用,不支持中高层的工作。
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从企业全局优化角度开发建设,除处理日常事务外,还提供有关企业的总结报告和各种常规数据报表,在基层使用,对中层管理工作有支持作用,但对高层很少或没有。
③决策支持系统DSS:系统包括MIS和决策支持功能,
1. 数据处理
2. 预测功能
3.
5.
1企业数据2计算机硬件系统35通信系统6
规章制度8管理机构9
码制: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不足:信息量有限。
、仓库内部
管理、配送管理、保修维护。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4颗均匀分布在63
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GPS
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核心)3自然灾害监测4土地
调查5城市网管6宏观决策7
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实
①计算机应用(是应用条件,包括计算机软硬件,、②通信网络(为EDI传输文件提供一个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数据通信网作为技术支撑的环境;消息处理系统MHS为实现EDI对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作出了标
准规定,成为EDI①购买成熟软件。
优点: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
业务处的需要,且随着使用模块的增多和应用的深入出现问题,要么报废,要么降低系统目标。
②部分定制。
专用性较强的部分的维护以后会有一定麻烦。
③委托从头开发。
优点:快速、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费用十分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此方式需委托单位派业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充分协调。
④合作开发。
优点:在开发过程中建立完善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开发技术队伍,培养本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将来的系统维护和升级。
缺点:双方在合作中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进行协调达成共识。
⑤完全独立开发。
优点:企业可以最终拥有系统的源代码,方便对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其他类似系统,开发的系统可以做到完全适合自己的需要且满意度较高。
条件成熟
系统开发往往拖期。
一旦失败,造成很大损失。
成子模块):根据企业的目标与发展战略缺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战略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划分建设项目(企业信息需求分析),对系统建设所需各类资源进行估计与安排(资源分配)②系统开发:系统分析(初步调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和系统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软件编程),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阶段。
③系统实施
行与维护(系统运行的组织管理、系统评价、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1)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便于计划管理和控制进度,前后衔接,不易返工。
2)
析与设计时要从整体全局考虑,在系统实现时,根据设计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再自底向上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3)用户至上原则。
用户对系统开发的成败至关重要,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充分了解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愿望,也让用户了解系统的进展,以保证开发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质量。
4)工作成果文档化、文档规范化和标准化。
便于管理、交流和使用。
5
可靠性,步骤严格,强调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每阶段及时总结、开
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
2.
速建立一个系统的运行结果模型(原型)
实现。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
易于掌握和接受,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
强调用户参与、描述、运行、沟通。
缺点: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对原
①面对对象法是现实世界和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自然
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②系统开发基础统一于对象之上,各阶段工作平滑,避免了许多中间转换环节和多余的劳动,加快了系统的开发进程。
③软件程序的可重用性提高,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各种概念和特性,如继承、封装、多态性及消息传递机制等,使软件的一致性、模块的独立性以及程序的共享性和重用性大大提高。
缺点:必须依靠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持对大型项目,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否则会存在系统结构不合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条件及总体结构。
②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情况和评价。
④对影
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⑤ 1.企业战略是系统总体规划的核心2有效性3.SST:在制定MIS的战略规划时,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导出
战略等)组成,包括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开发战略。
②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找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围绕成功因素分析,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并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步骤:1确定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3识别每个关键因素的性能指标和标准。
4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优先级别。
③企业系统规划法BSP:通过对企业全面调查,分析其信息需求,制定MIS总体方案的方法。
作用: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优点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定义企业目标。
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和各级部门的子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应服从总体目标。
(2)。
企业业务流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识别和定义其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
企业业务流程大体上分为三类:计划和控制流程、产品与服务流程、支持资源流程。
(3)定义数据类。
在识别企业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分类,利用过程/数据矩阵(U/C矩阵)来表示过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4)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定义MIS
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
IT IT改造企业过程,简化企
程。
即E(取消)、C(合并)
,详细调查(系统分析时),补充调查(Brain storming)、调查表法、
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社会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③写出系
(1)模
块内聚度高(2)逐层分解划分模块(3)类:完全由手工处理的模块。
(2)C类:完全
(4)O(5)D类:人和计算机对话的模块。
IDO三类是人
规范的外部信息输出2)显示器输出2)
2提高输入速度。
3
重复录入校验4)平衡校验5)
逻辑校验。
上,完成系统硬件环境的建立、软件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培训用户等任务,最后把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交给使用者。
(1)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2)编程,物理上实现系统;(3)
功能;(4)用户培训;(5)进行系统交接;(6)
的静态结构,
,对比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如果有差别就发现错误,包括黑
:立刻停止老系统,启用新系统,适用于过程不复杂,
②并行转换:新老系统并行运行,确认无误后新系统正式代替。
特点是安全可靠,期间如不满意可以马上对新系统进行修正,但是费用高工作压力大。
③分段转换:
②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⑤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
3)
主的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一切经济和商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商务流程:
商品销售→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进行资金接收→同电子银行进行货币结算→商品交割。
2)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交易
3)BtoB电子商务的网络结构。
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
(③稳定性④反映历史变化性。
)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信息系统(EIS)办公自动化(OA)专家系统(ES)战略信息系统(SIS)遥感RS数字地球DE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 II企业资源计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