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一章思考题、习题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一章思考题、习题
T < 983.1K
Θ (2) Ag (s)+ 1/2Cl2(g) = AgCl(s) ∆rH m = −127kJ / mol
42.55
222.96
96.2
Θ Sm ( J ⋅ mol −1 ⋅ K −1 )
Θ ∆ r S m (298.15 K ) = 96.2 − 222.96 × 1 / 2 − 42.55
5.已知下列反应中前三个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27.6 kJ/mol,-58.58kJ/mol,38.07kJ/mol,求第四个反 应的热效应: (1) Fe2O3 (s)+3CO (g)=2Fe(s)+ 3CO2 (g) (2) 3Fe2O3 (s) +CO (g) = 2Fe3O4(s) + CO2 (g) (3) Fe3O4(s) +CO (g) = 3FeO (s) + CO2 (g) (4) FeO (s) +CO (g) = Fe(s)+ CO2 (g) 解:对已知反应方程式进行运算 (4)= [(1)×3–(3)×2 – (2)]÷6 根据盖斯定律: Q(4)= [Q(1) × 3–Q(3)×2- Q(2)]÷6= –16.7 kJ/mol
第一章
思考题和习题
1. 将100g温度为298K的水放在烧杯中 加热到300K,然后再冷却至298K,请 问该体系热力学能变化多少? 0
2.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在相同 条件下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
不相等
△rHm㊀=Σvi△fHm㊀(产物)-Σvi△fHm㊀(反应物),
石墨标准摩尔生成热△fHm㊀为0,金刚石的为 1.9kJ·mol-1
T < 2 1 9 6 .1 K
(3) HgO (s) = Hg(l)+1/2O2 (g) 70.29 76.06 205.03
Θ ∆rH m = 91kJ / mol
Θ Sm ( J ⋅ mol −1 ⋅ K −1 )
Θ ∆ r S m (298.15 K ) = 205.03 ×1/ 2 + 76.06 − 70.29
6.分析下列反应的熵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1) O2(g)+ 2CO (g) = 2CO2 (g) (2) 2NO2(g) =N2O4(g) (3) 2H2O2(l) = 2H2O (l) +O2(g) (4) A2(s) + B2(g)= 2AB(g) 解: (1)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多于反应后的气体分子数,因此 反应的熵值减少; (2)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多于反应后的气体分子数,因此 反应的熵值减少; (3)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少于反应后的气体分子数,因此 反应的熵值增加; (4)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少于反应后的气体分子数,因此 反应的熵值增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水的生成热就是氢气的燃烧热; B.水蒸气的生成热就是氢气的燃烧热; C.水的生成热就是氧气的燃烧热; D.水蒸气的生成热就是氧气的燃烧热;
13.双原子分子按下式分解:A2(g)=2A(g), 试问分解过程的应该为(D)
A.负值; B.正值; C.零; D.不能确定
14.将H2和Cl2两种气体在绝热的钢瓶中反 应生成HCl气体,
Θ ∆rH m = 91kJ / mol
Θ (4) 2H2O2(l) = 2H2O (l) +O2(g) ∆rH m = −196kJ / mol
(1) 2N2(g)+O2 (g) =2NO2(g) 191.5 205.03 210.65
△rHm=-163.0kJ/mol
㊀
Θ ∆ r S m (298.15K ) = 2 × 210.65 − 205.03 − 2 × 191.5
= 558J ⋅ mol −1 ⋅ K −1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Θ Θ Θ ∆r Gm = ∆r Hm (298.15K ) − T ∆r Sm (298.15K ) < 0
= [90.25 + 2 × (−174.10)] − [−285.83 + 3 × 33.18]
= −71.66kJ / mol
4.是非判断 ⑴ 由环境吸收热量,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 ⑵ 反应的热效应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 ⑶ 已知在某温度和标准态下,2KClO3(s)=2KCl + 3O2(g) 进行时,由2.0mol KClO3分解,放89.5kJ的热量,则在此温度 下该反应的△rHm㊀=-89.5kJ/mol。 (√) ⑷ 冰室温下自发地熔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5)已知298K时,反应N2O4(g)→N2(g)+2O2(g)的 △rGm㊀=-97.8kJ/mol,则△fGm㊀(N2O4,g)=97.8kJ/mol。(√) ⑹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应 方程式有关。 (√) ⑺ 对于无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压力的改变一般不会使平衡发 (√) 生移动。 ⑻ 反应: N2O4(g)→2NO2(g),在600℃时K㊀=1.78×104,1000℃ 时K㊀=2.82×104。由此可知△rHm㊀>0。 (√)
㊀ △rHm = ㊀ △rHm ㊀ △rUm
+ △nRT
= –82.7J/mol+[2 – (3+1)] ×8.314 J·mol-1 ·K-1 ×298K = – 4955.14J/mol 所代表的物理 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㊀ ㊀ (注:明确Qv、 △rUm 与 △rHm
3. 查表求298K及标准状态下,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3NO2(g)+H2O(l)=2HNO3(l)+NO(g) (2)CuO(s)+H2(g)=Cu(s)+H2O(g) 解:查表得298K时各物质的△fHm (1) △fHm/kJ/mol
5.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反应 的温度、压力和物质的浓度等
6.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反应商?如何应用 化学反应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来判断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化学平衡移动 的方向?
答:对于反应:
aA(aq ) + bB(aq) = cC (aq ) + dD(aq)
在任一状态时: Q 称为反应商。如果参与反 应的为气体,则
试问,下列函数改变值为零的是(B) A.△H; B. △U; C. △S; D. △G
习 题
1.试计算下列情况的热力学能变化。 (1)体系吸收热量500J,对环境做功400J. (2)体系吸收热量500J ,环境对体系做功 800J。 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代入已 知数据得: (1) △U = 500J - 400J =100J (2) △U = 500J - (-800J) =1300J
= 108.2 J ⋅ mol −1 ⋅ K −1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Θ Θ Θ ∆ r Gm = ∆ r H m (298.15K ) − T ∆ r Sm (298.15 K ) < 0
91.0kJ / mol − T × (108.2 J ⋅ mol −1 ⋅ K −1 ) ×10−3 < 0
8.将100g铁粉在25℃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 铁(FeCl2), ⑴这个反应在烧杯中发生; ⑵这个反应在密闭贮瓶中发生; 两种情况相比,哪个放热较多?简述理由。
(2)多
9. 25℃,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是6mol·dm-3 ,若将 1mol固体KNO3置于水中,则KNO3变成盐溶液过程的 △G的符号为-,△S的符号为+。 10. 下列物质,△fHmΘ不等于零的是(D) A. Fe(s) B. C(石墨) C. Ne(g) D. Cl2(l) (A、B、C均为最稳定单质, Cl2最稳定的状态为气态) 11.在敞口容器中的液体沸腾过程中,下列物理量数 值增加的是(C) A.蒸气压; B.摩尔自能; C.摩尔熵(摩尔绝对熵值);D.液体质量
7.什么叫体系、环境?在敞口容器里进行的化学反应 是什么体系? 答:体系:被划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物体 或空间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部分。环境通常是指与系统 有相互影响的有限部分。 在敞口容器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敞开体系。因为 敞开体系。 敞开体系 反应体系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 D ] ' [C ]' Θ Θ C C Q= ' a ' b [ A] [ B ] Θ Θ C C
d c
以相对分压P/P表示。 Q = K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Q < K 反应向正方向自发进行, Q > K 反应向逆方向自发进行
==−467.9kJ / mol
Θ Sm ( J ⋅ mol −1 ⋅ K −1 )
0 –393.5 27.28 213.64
Θ ∆ r H m (298.15K ) = 3 × (−393.5) + 0 − 0 − 2 × (−824.2)
Θ ∆ r S m (298.15 K ) = 3 × (213.64) + 4 × 27.28 − 3 × 5.74 − 2 × 87.4
7. 试分析下列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1) 2N2(g)+O2 (g) =2NO2(g) (3) HgO(s) = Hg(l)+1/2O2 (g) 解:查表得298K时各物质的Sm
Θ Sm ( J ⋅ mol −1 ⋅ K −1 )
㊀
Θ ∆rH m = −163.0kJ / mol
Θ (2) Ag(s)+ 1/2Cl2(g) = AgCl(s)∆rH m = −127kJ / mol
= −165.8 J ⋅ mol −1 ⋅ K −1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Θ Θ Θ ∆ r Gm = ∆ r H m (298.15 K ) − T ∆ r S m (298.15K )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