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采薇》作品赏析
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辉
26 2013-7-21
三、《采薇》作品赏析
诗句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
增其哀乐!(王夫之)
27 2013-7-21
五、《伯兮》赏析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
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
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三、《湘夫人》讲析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
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 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 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 两诗的具体内容无疑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与 追求,并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作者却是把人 间的恋爱生活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古代的祈神赛会活动, 正是人们借以交往、娱乐的好机会,更是青年男女寻求伴侣 和发展爱情的大好时机。作为祭歌的“二湘”,名为娱神, 实为娱人。诗中抒写男女相恋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 约的过程表现出来。
“在水一方”则表现人类的一种悲剧处境
和悲剧心态。在这里,不懈的追求精神是
可嘉的,但结果是可悲的,前途是渺茫不
确定的。
22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起兴手法,达到情景交融;
2、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采用回环、反复或复叠的章法。
2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唐 1、韩愈、李贺
2、柳宗元、刘禹锡
3、郊寒岛瘦:贾岛、孟郊 4、元白:元稹、白居易
10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四)晚唐两宋 1、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等)、
“诚斋体”(杨万里)。
11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2、赋比兼用,曲尽其妙。
3、刚柔并济,富有感染力
29 2013-7-21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开辟了诗歌抒情和反映现实的创作道路:
其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
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风
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
一、《诗经》概说 (二)主要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2、农事劳作诗歌; 3、宴飨饰美诗; 4、政治怨刺诗; 5、战争徭役诗; 6、婚姻爱情诗;
16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三)内容来源
1、采集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采诗制 度—了解民情民风); 2、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颂美或讽谏); 3、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 乐歌等。
三、《采薇》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一、《诗经》概说
(五)表现手法——“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其它表现手法: 1、四言为主( 句式多是四言); 2、重章叠句(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 。
楚物(方言文学)。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经过屈 原等人的努力,“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
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屈原是最主要的代表作家。
《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定的一部“楚辞”体诗歌
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收有屈原《离骚》、《天问》、 《九章》、《九歌》等楚辞体作品。 “楚辞”是一种诗体的名称,《楚辞》是一部诗集名称。
——《诗经· 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qiè
jié
shū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適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8 2013-7-21
gǎo
yì n
xuān
mèi
五、《伯兮》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1、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17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四)性质分类——“风”、“雅”、“颂”
1、“风”(160篇) ——十五国风(地方乐调或 民歌)。 2、“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
雅,即正,指朝廷所作地的音乐,多为贵族、士大夫
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鲁颂、商颂等。
18 2013-7-21
3、“颂”(40篇)——宗庙祭祀之乐,包括周颂、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 ——《史记· 屈原列传》
2013-7-21
33
屈原与龙舟赛
二、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指战国时产生在楚地,吸取楚地民间神巫文化
而创作的一种诗体,又成“骚体”。 它具有楚国地方地方
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5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俆 干、应玚 、阮瑀 、刘桢) 2、正始文学: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左思(西晋)、陶渊明(东晋)
谢灵运(南朝)
6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4、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西洲曲》、《孔雀东南飞》 2)北朝:《木兰辞》
《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的源头。(战国后期)
14 2013-7-21
第一节 《诗经》选讲
一、《诗经》概说 (一)名称由来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国诗歌的源头)。
共收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相传孔子删 定为305篇,其中5篇为“笙诗”;原名为 《诗》或《诗三百》。 从汉代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 《诗经》。汉朝毛亨、毛苌兄弟曾注释《诗 经》,因此又称为《毛诗》。
19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经》的那些艺术表
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谓的 “伊人”,你觉得是指什么?
20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怀人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伊
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在水一方” :追寻者——河水——伊人。
成功的艺术借鉴。
30 2013-7-21
第二节 “楚辞”选讲
——《湘夫人》
一、屈原生平简介:
(约前340至约前278)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 王同姓。始祖为传说中的古帝颛顼高阳氏。“帝 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贵族出身,使他有机 会接受教育。学识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 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 年征战。当时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 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更加强 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所 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屈原——(约前340至约前278)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 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 国,订立齐楚联盟 受 到贵族排挤打击,怀王 “怒而疏屈平” 张仪游 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 (受骗) 怀王武关被 劫,死于秦 顷襄王 即位,做了秦国女婿 屈原再次被谗,遭流放到 南方 顷襄王二十 一年郢都沦陷 屈原 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先秦时期(诗歌发展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至春秋)
2、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 注意:“楚辞”与《楚辞》的区别。
4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成熟期(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一)两汉时期
1、汉乐府:《上邪》、《陌上桑》 2、《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7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繁荣期(隋唐时期)
(一)初唐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卢照邻、 2、陈子昂
骆冰王
8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盛唐 1、“双子星”:李白、杜甫;
2、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3、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9 2013-7-21
大学语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概况






远古歌谣、神话 先秦诗文(诗歌、散文) 汉赋 魏晋六朝骈文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2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一、原始发生期(上古歌谣)
1、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2、重要特征: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代表作——《吴越春秋》九卷所载《弹歌》: 断竹,继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