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诗歌欣赏-大学语文

先秦诗歌欣赏-大学语文


2.关于《诗经》 2.关于《诗经》 关于 诗经》先秦时称《 《诗经》先秦时称《诗》或 诗三百》 《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 尊称为经典,称《诗经》。它是 尊称为经典,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 的诗歌305 305篇 的诗歌305篇,加上有篇名而无 诗的六篇, 311篇 诗的六篇,共311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分为《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 周南》 召南》 邶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 曹风》 豳风》 共十五《国风》 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 百六十篇 百六十篇 《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大雅》三十一篇 小雅》七十四篇 《颂》:《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 周颂》三十一篇 商颂》 鲁颂》 四篇
是周王畿所在地的曲调, 雅是周王畿所在地的曲调,
颂是宗庙祭祀配
合舞的曲调。 合舞的曲调。分周 鲁颂、商颂, 颂、鲁颂、商颂, 共40篇。多数是宗庙 篇 的祭歌和统治阶级 的颂歌
《诗经》六义 诗经》
风 分 朱熹 类 雅 《诗集传》 颂 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比较《蒹葭》和《湘夫人》的异同 《蒹葭》和《湘夫人》同是先秦抒情诗的名篇,《蒹葭》出自 《诗经秦风》,《湘夫人》出自屈原《九歌》 (1)两首诗都描绘了主人公执着追求而不得的感人情节, 塑造了扑朔迷离的情感氛围,渗透厚厚的忧伤、惆怅的情绪。 《蒹葭》为求“伊人”,不顾“道阻且长”,披霜跳露,上下求索, 终不能见其影而不能释怀,只有伫立江边眺望一片江水。《湘 夫人》描写湘君赴约洞庭北渚,不见湘夫人前来,忐忑不安, 愁绪难了,上下求索,终投江北上,寄托渺渺情思。两首诗都 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构成依稀迷茫的意境,烘托人物的心情; 都以秋景入诗起兴,表现愁绪。 (2)《蒹葭》的主题较为朦胧,主人公及其追慕的对象都 不清晰;《湘夫人》则以丰富和想象,借助神话传说,写出了美 丽、令人神往的人神之恋,表达作者高尚、雅致的理想追求。 《蒹葭》是一首民歌,四言为主,易于上口,且重章叠句,反复 咏叹,具有一唱三叹、回旋往复的诗经风格;《湘夫人》是“骚体 诗”叙事采用赋的表现手法,五六七言并用,句中或句尾常以 “兮”字,或舒缓语气,或强化情感。 兮
(6)《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
《湘夫人》描写相恋者的思慕,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 景和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热烈的追求和期盼终归失败的主 题反映了诗人的精神痛苦。全篇幻想与现实交织,充满浪漫 主义色彩,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A、诗中景物描写缤纷多彩,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 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造出一种 美丽凄婉、如幻如梦的意境 B、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C、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 的情操 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人物 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笔触细致而含蓄 E、本诗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悠远,既有民歌风情却 也不失精炼典雅,“兮”的运用使句式活泼,增强了节奏感
3、《湘夫人》赏析 、 湘夫人》
第一段:盼望与思恋 第一段: (1) “目眇眇”、 “骋望”、 “远望” 目眇眇” ―― (辅以秋景的描写) 以秋景的描写) 袅袅兮秋 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 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 情更加惆怅万分 ―― 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秋水的绝 被誉为 千古言秋之祖” (2)写湘夫人怀念湘君的心理活动 (2)写湘夫人怀念湘君的心理活动 (3)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3)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先写筑室建房、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 再写彩饰门廊、 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
创 作 手 法
(1)《蒹葭》诗的内涵分析 蒹葭》
表层: 表层: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 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深化: 深化: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 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 水一方” 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 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 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 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 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 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 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 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 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 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 追求、有阻隔、有失落, 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 天地。(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 。(从事 天地。(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
分大雅和小雅, 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统治阶级 朝会宴飨的乐歌, 105篇 朝会宴飨的乐歌,共105篇。 雅即所谓正调, 雅即所谓正调,多数是宫廷和 士大夫的作品, 士大夫的作品,少数是古代的 祭歌和民歌。 祭歌和民歌。其中有歌颂祖先 和先王的功绩, 和先王的功绩,有的揭露统治 者的恶德及其对人民的奴役、 者的恶德及其对人民的奴役、 剥削
C、诗歌体现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 含蓄美 以少许表现许多,以表面极其经济的文字建构十 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意境美 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而 又神秘的意境。 朦胧美 诗采取曲笔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失望、 惆怅的心情,作远距离的勾勒。 音乐美 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 扬后抑,一唱三叹。
(2)《蒹葭》艺特色
A、《蒹葭》诗的形式分析: 典型的《诗经》样式:四言为主的句式,重章 典型的《诗经》样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 叠句的结构特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叠句的结构特点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蒹葭》诗一是四字句式(以四言为主);二是重章 叠句(短章复沓)的结构方式, 比兴手法
大学语文
1、诗歌和《诗经》 、诗歌和《诗经》
关于诗歌: (1)关于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高度 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 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 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 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 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 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 他在各种文体体裁中出现最早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 叫歌, 叫歌,现统称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 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 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 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 为有韵诗、 为有韵诗、无韵诗
二、《楚辞》概说和《湘夫人》 楚辞》概说和《湘夫人》
1、楚辞 楚文化” “楚文化” 包括楚人的衣食住行,楚地的风俗习惯、制度、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文学作品在 各方面的总和 (1)“楚辞” )“楚辞 楚辞” 这个名称最早由《史记》 这个名称最早由《史记》提出,是入汉后形成的概念 泛指:楚声楚气的文学 专指:经屈原由楚地祭歌改造而来的新诗体
第二段: 第二段:梦灭与思念 (4)“捐袂遗褋、摘杜若以遗远者。”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 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5)湘君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全诗把湘君内心交织的爱与怨,希望与失望,等 待与追求等复杂心理活动刻划得细致入微,充满了缠 绵哀怨的情调,从中寄托了诗人思君忧国的情怀。全 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 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她们的感情始 终是那么强烈而真挚;当其满怀希望时,是那样缠绵 悱恻,神动心移;当其失望时,又是那样忧郁苦闷, 凄凉冷落
(2)作品
《九章》九篇 《九歌》十一篇 《离骚》 《天问》 《招魂》 共计二十三篇
屈原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 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释“离骚” 遭遇忧愁 离忧、别愁 牢骚 楚歌曲名,同“劳商”,抒忧郁之情 《离骚》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作品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实现祖国 的富强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包 括了作者一生的坎坷际遇和的始终不渝地追求理想 的心路历程
蒹葭 白露 伊人
渲染气氛
暗示时间 象征意义
重章叠句(短章复沓) 重章叠句(短章复沓)
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蒹葭——苍苍 凄凄 采采 在水——一方 之湄 之涘 宛在水中——央 坻 沚 白露——为霜 未晞 未已 道阻且——长 跻 右
完全重复 意义相同
意义相近 时间递进 空间转换
B、三个特点 事实虚化 诗歌把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的是什么人,为什 么追寻?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伊人音容体貌均无, 飘忽不定,来去渺茫。为什么那么难以得到?一切无从确认。 意象空灵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非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呈现 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 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遡洄从之,道 阻且长”的困境和“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 常有的境遇,读者可以从这里爱情的境遇,也可以唤起爱情的 体验,还可以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并唤起诸多方 面的人生体验。
(2)《楚辞》 楚辞》 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由西汉学者刘向编订并经东汉王逸增补作注后流 传。其中收录了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宋玉、唐勒、 景差等人的作品,以及两汉作家贾谊、淮南小山、 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人的作品 后朱熹作《楚辞集注》 后朱熹作《楚辞集注》,又增补了“楚辞后语” 部分,收录了由汉至宋的楚辞体诗歌50余首 部分,收录了由汉至宋的楚辞体诗歌50余首 楚辞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 楚辞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 楚辞和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楚辞和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相关主题